文档详情

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6.65KB
约16页
文档ID:315828319
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_第1页
1/16

    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朱子婧 范炜 王泽林:F280   :A内容Summary:创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与影响效果还有待厘清本文利用2007-2017年产业面板数据,以全产业、产业间不同情况设立三个假设,深入探究创业通过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新企业数增速对当期专利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在工业、信息传输、技术服务等高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中创业能显著拉动经济增长为解释这一结果,文章进一步对不显著的行业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在这些行业中创业对创新的作用效果也同样不显著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支持新兴产业、提升技术创新产业化能力、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Key:创业   创新   经济增长   产业引言回顾创业研究的历程,学者们对于创业现象的思考与关注由来已久,不少学者试图通过创业现象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效果熊彼特(Schumpeter,1934)将一般均衡理论作为出发点,探索动态均衡,运用经济理论的内在动力——“创新”来说明经济的动态现象他首次以创新创业为核心解释经济发展,并认为企业家能够创造性地破坏市场均衡,那就是打破原有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长久以来,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主张静态均衡与资源的最佳配置,创业理论因其动态本质被完全排除在西方主流经济理论之外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硅谷高科技产业区的成功,加以近年创业势头猛增,学界关于创业的相关研究开始逐渐兴起本文分析了历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创业与经济增长的论述,总结了创业的内在动因与外在影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根据创业的三要素,内在动因可分为创业者、创业资源价值及创业行为,外在影响主要指创业企业进入产业的作用近三十年来,大多数据显示出创业对经济增长的正相关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显示如此由于数据选取的不平衡、创业的机制不明晰或内生性解决不足的原因导致实验结果过分夸大创业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实证检验创新、创业、经济增长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首先,与现有创业的相关研究不同,本文不仅在微观上强调了创业者行为特征和创业本身特殊的运行机理,还关注了创业作为潜在竞争者进入后导致产业组织的变化,而没有仅仅局限于地区创业的变化情况其次,本文从动态的角度检验创业对创新的影响效果,并利用我国19类(根据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2013-2017)产业数据,实证分析了在不同产业中创业对经济增长的效果。

最后,证明了在创业对GDP增长率影响效果低的产业中,创业对创新的作用效果也是不显著的,即创业通过创新的影响效果越大,其所导致的经济增长效果也越大理论与假设(一)创业与创新本文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进行创业对创新乃至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说明创业通过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如图1所示在微观层面:Schumpeter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引入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而产生创新的两个条件即是企业家履行其职能以及银行信贷的支持,具有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冒险精神和成就需求的企业家的个人特质和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者是否具有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企业家精神的基础(叶勤,2000)创业是由发现商机的企业家领导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特定产业开展并由创业者对自己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行为,从而创造出超额利润与社会经济价值的过程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创业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与资源整合性等特点以及创业企业的产业集聚现象,会引发以创业企业为基础的外部性效应,如知识溢出、产业绩效、就业机会与政府补贴首先,创业者作为企业家具有一定的企业家精神。

根据Schumpeter所提出的创新理论,创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量,而创新则依赖于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活动所谓的企业家是把实现新的生产要素的结合作为自己职能的人,是具有战略眼光,能看到潜在利润机会并敢于冒险,企业家拥有领导能力,能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因此,企业家精神是指主动性、成功、冒险和艱辛、精明与敏锐、强烈的职业心等同时可以观察到,在深圳、北京、杭州等发达城市或著名商业孵化城市更容易催生出具有雄才远略的企业家,这不禁让人思考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还是原因对于这个内生性问题,国内学者李宏彬等人(2009)将企业家精神作为内生变量进行实证研究,采取企业工人数、专利数等指标进行增长回归,分析了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弥补了国内在这一块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和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积极作用,即企业家精神促进经济增长其次,创业资源可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一方面,创业企业由于其创新性与创造作用会增加研发投入例如新的生产工艺流水线的建造、原材料来源新的开采工程等,尤其是以高技术产业为背景的创业所投入的资本会更多自1995年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依托各城市纷纷根据自身资源优势设立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园区,一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核心的企业纷纷创立。

2014年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是激起了创业的浪潮赵玉林(2009)以1996-2008年近十年间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数据分析了它对GDP的增长、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率的贡献研究认为,高技术产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放大趋势另一方面,创业能够吸引人力资本自1960年来,人力资本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之一创业是由杰出的企业家领导优秀人才进行的经济活动,从贝克尔的人口理论出发,随着经济发展在数量质量权衡之中对人力资本的积累逐渐重视Patrick Firkin(2001)首先将资源禀赋的概念引入了创业管理的领域,他认为企业家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应包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其中人力资本包括一般人力资本与特殊人力资本:一般人力资本是指人力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人格特征、个人素质;特殊人力资本包括产业人力资本与创业人力资本,产业人力资本是指所拥有在这一产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创业人力资本是指拥有先前的创业经验或创业背景最后,创业行为有别于一般经济管理活动,这体现在创业带来产业中新的知识溢出、产业绩效、就业机会、政府补贴四个方面在知识溢出方面,创业企业的知识溢出一部分来源于创业企业本身依赖高效的人力资本对新知识的创新,另一部分來源于创业企业的集聚性问题。

大多数创业企业是在新兴产业中发展的创新型小企业,企业力量不大,多依托于地方开发区或资源区集中发展,具有较高的知识溢出效应石书德(2009)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检验知识流动和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揭示了技术知识的流动和创业活动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知识溢出不仅能使主体创业企业自身获得收益,更能带动周围企业的创新能力,使资源运用更加高效、从而促进新一轮的创新;在产业绩效方面,创业企业的发展与创业活动不仅能突破性地带来知识溢出的创新效果,并且创业活动会改变社会生产的要素组合,打破资源限制,引起社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极大地引领产业结构升级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创业企业增加值的增加,增加了工业中技术型产业的比重,并能改善传统产业的技术结构、管理模式、组织形式,为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方法结构变化将要素引入边际报酬较高的行业,从而增加产业绩效而在通常情况,一种要素在一个部门的边际报酬较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也较高,因此对经济增长带来“无成本”的经济增长;在就业机会方面,创业企业的增加会伴随着更多就业岗位的产生,随着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多,社会失业率下降,劳动力生产率提高,产出增加,经济增长将有所提升。

因此,鼓励创业、大力发展创业活动有利于拉动劳动力需求,解决就业问题以初小企业的创立过程为例,创业活动促进初小企业形成,拉动劳动力需求,尤其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上,一定程度上拉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比例;在政府补贴方面,创业企业具有新兴产业的创新性需要较多的资金,用以生产线开创与研发,高技术人才的引进也需要较多资金,但是较多的草根企业、初创企业又具有成本较高、规模较小的特征,没有这么多的资本用来采购与发展政府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很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补贴创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进行扶持与帮助,通过政府补贴或天使投资的形式减小成本,高技术初创企业才能逐渐从新兴企业发展为具有较强实力的主导企业,从而回报社会,反馈大众在宏观层面:企业家之所以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在于获取潜在的经济利润或者争取带来盈利的机会随着产业中中小企业的增多,市场容量扩大容易降低市场集中度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综合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由于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市场的竞争程度增加,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得到改善,大企业得以在更加稳定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发展,所在产业中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增加,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都体现在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之中,即核心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

这是因为创新的结果是稀缺资源,例如专利、新的模式拥有这些知识产权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具有垄断性,即创新在产业中能带来暂时的垄断,企业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持续获得超额利润同时产业对人才、投资的要求也更高,推动工资水平上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根据创业通过创新对经济增长在微观与宏观的共同作用机制下,本文做出如下假设:H1:创业在整体行业中正向影响创新二)创业与经济增长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是否正相关,结果是否显著,已成为各学者争论的核心问题不论从理论上看还是定量研究中学者们都普遍认为创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的影响效果全球创业观察项目通过衡量一国创业活动活跃程度的TEA指数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积极相关的结论,说明一个国家的创业活动确实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尤其可以在未来几年促进经济增长可以总结人们对创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三个观点来证明这个结论:第一,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积极竞争,这些企业创立后便能迅速进入发展阶段,并以高速不断发展,成为国家的主导企业,为促进国家GDP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培养创新人才做出贡献,例如美国的微软公司、苹果公司,中国的华为、蔚来汽车等;第二,在促进技术创新与变革的同时,新兴的创业活动也催生了大量的初创企业,满足了多国的劳动力需求,解决了就业问题,甚至拉低了城乡贫富差距;第三,创业活动使许多有志青年不需再做他人的雇员而可做自己的老板,来实现自我理想与价值,因此创业活动提高了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企业家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领导人才。

学者强调创业的积极作用,各国纷纷加大加强创新创业的培养,然而创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真的十分显著吗?在王琨和闫伟(2016)的研究中,利用我国199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创业引入新古典增长回归方程,使用私营和个体雇佣率的净变化率作为创业变量的衡量指标,对创业影响经济增长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创业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与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比,效果还非常有限对美国1899-1988年特别是二战初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进行观察,美国在这一经济不景气的年代里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产生了许多创新创业活动Scott Shane(1996)在分析了美国近10年的历史数据之后指出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他对这个负相关结果的解释是,也许因为局势动荡经济不佳,人们会更倾向于创业而非就业他认为推动创业活动的最重要因素是技术变革,而美国在这期间每一次技术变革如工业革命之时,都会存在较大的社会波动、失业、通货膨胀、战争等经济不稳定状态值得思考的是,Scott并没有解释在工业革命与二战这一特殊时间内,创业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