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柬埔寨华文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向 刘晗 吴坚摘 要:正在建设中的柬华理工大学将使柬埔寨成为东南亚地区继马来西亚之后,第二个拥有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目前,柬华理工大学的软硬件架构已基本成型柬埔寨能率先发展华文高等教育,与其宽松的政治氛围、专门的管理机构、持续的教育援助等方面息息相关,同时也面临着教师资源短缺、学生基础薄弱、国际同行竞争等挑战从长远看,柬埔寨华文高等教育需抓住机会,承接顶层设计,落地培养人才,融入国民教育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需与“四角战略”新阶段进行战略对接,升级高等教育援助方式Key:柬埔寨 高等教育 海外华文教育 四角战略一直以来,东南亚11个国家中,只有马来西亚拥有从幼儿园到大学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1]其他国家大都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建立华文高等教育体系,华文教育在东南亚地区的整体办学层次有待提高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一样,柬埔寨的华文教育发展在近现代历经坎坷,直到1991年《柬埔寨和平协定》签订后才开始迎来稳定发展的时期[2]在随后30多年的时间里,柬埔寨重建了从幼儿园到专修班①的华文教育体系,而目前正处在实质性建设过程中的柬华理工大学将使柬埔寨成为东南亚国家中第二个拥有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
一、柬埔寨华文高等教育发展动因(一)华文基础教育复苏,升学需求增长1953年独立后,柬埔寨的华文教育经历了近20年的“黄金发展期”当时,柬埔寨境内有华文学校231所,仅金边就有华文学校50所[3]但20世纪70年代的动乱使华文教育遭受重创,除了一些地下式家庭华文教育得以保存,学校华文教育几乎断层20世纪90年代以来,柬埔寨政府积极采取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政策,为华文教育的复兴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华文学校数量再次达到200多所,学生人数达到5万余人[4]其中一些规模较大的华文学校,如金边端华中学等,学生规模已逾万人,成为目前中国境外最大的华文学校[5]如此规模的学生数量意味着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等待就业和升学,而目前柬埔寨华文学校最高只设置了相当于高中的职业技术专修班,设有会计、电脑、贸易等职业技能课程,这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家长的期望和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高等教育机构有限,学历教育稀缺从横向看,目前柬埔寨华文基础教育学校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路径主要有四种一是升入柬埔寨本地大学此类大学多采用高棉语教学,许多华文学校毕业生因此选择修读汉语专业,而开设汉语专业的本地大学一方面数量少,另一方面申请门槛也较高。
且其中除了金边皇家大学(Royal University of Phnom Penh)和亚欧大学(Asia Euro University)的中文系是学历教育以外,大多数本地大学开设的都是中文班或者中文选修课,学生无法通过修习这些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士学位文凭二是海外留学由于海外留学需要一定的费用,除非申请到奖学金,大多数华文学校毕业生也不会选择这一升学方式三是入读由孔子学院举办的汉语职业培训班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是柬埔寨最大的孔子学院,近年与柬埔寨国家部委、省政府、军队和大学合办了许多汉语教学点许多华文学校毕业生在工作之余选择继续在这些教学点接受汉语职业培训四是接受中资企业的职前和在职培训在柬埔寨,一些企业开设了企业大学,培训华文学校毕业职工的工作技能及汉语能力此外,如柬埔寨安徽商会等机构也采用了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将职工送到中国培训,培训期满可以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②其中后两种都属于成人高等教育形式,也属于非学历教育由此可见,目前柬埔寨华文学校毕业生的升学渠道较窄,因此从纵向看,有相当数量的华文学校毕业生并没有选择升学和接受高等教育,而是在接受一些英语教育、会计或计算机方面的培训后便直接上岗工作。
二、柬埔寨华文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尽管柬埔寨华人社团一直都有建立华文高等教育体系的愿景,但长期的动乱导致这一愿景无法实现,直到21世纪初,这项工作才重新被提上日程考虑到目前华文高等教育迫切的发展需求,由华人社团牵头建立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在服务柬埔寨经济社会的同时,为华人华裔及其他族裔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非常必要的,柬华理工大学也应运而生目前柬华理工大学的建设正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审批程序首先,在内部制度上,筹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华文高等教育机构至少需要具备三方面的要素:第一,学校的主要管理层为华人社团;第二,汉语是学校教学语言之一;第三,主校址位于中国境外柬华理工大学已经具备这些要素其次,在外部程序上,柬埔寨的最高教育管理部门——教育、青年与体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Youth and Sports,MoEYS)已經原则上批准成立柬华理工大学,教育部长洪尊那隆(Hang Chuon Naron)明确表示全力支持柬华理工大学的建设项目;劳工与职业培训部(Ministry of Labour and Vocational Training)部长毅森兴(Ith Sam Heng)在会见学校代表团时也表示期盼该项目尽早落实,帮助柬埔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同时,柬华理工大学也获得了其他政府部委的大力支持二)校园建设在校园建设上,柬华理工大学的校址选地为首都金边,校区的总规划面积为5公顷其中预留2公顷建设用地,用于教学楼、实验室、操场等硬件设施的规划用地为3公顷,预计投入为1500万美元先期已筹措300余万美元社会资金建设了一栋主教学楼,楼高5层,建筑总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可作为300名师生的日常教学用地[6](三)发展规划柬华理工大学由柬华理事总会与中国天津工业大学合作办学,签署《共建柬华理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依此制定了详细的合作办学计划根据协议,在办学目标方面,柬华理工大学初期以培养本科应用技术型人才,并提供相关技能培训为目标;在办学资质方面,柬华理工大学直属柬埔寨教育、青年与体育部,是柬埔寨政府认证的全资质大学;在办学层次方面,柬华理工大学为本科层次,学制为四年,本科毕业生将同时获得天津工业大学和柬华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教材方面,柬华理工大学将参考中国教材,并结合柬埔寨学生的学习需求选定和编制;在科系建设方面,柬华理工大学将比照中国大学的科系设置并遵循柬埔寨当地教育法规设立5个学部和15个院系,如表1所示柬埔寨华文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酝酿到落实经历了较长时间。
如今,柬华理工大学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其审批程序已经完成,教学场所建设和学校发展规划也已经基本落地,由此可见,柬埔寨第一所华文高等教育机构的软硬件架构已经成型三、柬埔寨华文高等教育发展优势与挑战东南亚是世界上地缘、政治、经济关系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在东南亚诸国中,为何柬埔寨能继马来西亚之后率先发展华文高等教育?这得益于柬埔寨华文高等教育发展具备的独特优势,同时其发展过程也面临诸多挑战一)优势1.宽松的政治氛围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柬埔寨与中国的友谊源远流长历史上,柬埔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近年来, “一带一路”倡议为柬埔寨的产业升级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中柬两国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8]在高等教育方面,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不同,柬埔寨没有对本国华人华裔入读高等教育采取限制政策,政府基本上不会干涉华文学校的内部管理事务,反而支持华文学校的新增与扩建,这就为柬华理工大学的创办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顶层设计上,2004年7月,洪森首相提出柬埔寨“四角战略”(Rectangular Strategy)政策作为政府施政纲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9]在不同阶段,政府会将该政策中的四个发展领域按照优先顺序排列。
目前,“四角战略”已经进行到第四阶段,前两个阶段中,发展领域的优先顺序是公路资源(Road)、水资源(Water)、电力资源(Electricity)、人力资源(People),而在第三和第四阶段,人力资源成为了最重要的战略发展点,排在了其他三种资源的前面洪森首相也针对第四阶段签发了法律文件,重点强调了改善教育、科学、技术研发的环境以及发展职业教育[10]可以看出,发展教育,尤其是发展高等理工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了目前柬埔寨经济社会的发展重心具体政策上,柬埔寨教育、青年与体育部于近年陆续颁布了《高等教育机构办学证书颁发条件和详细标准部长令》(2007)、《教育、青年与体育部成立和运作次法令》(2009)、《博士教育次法令》(2010)、《教授职称评定皇家法令》(2013)、《柬埔寨全国职业资格框架次法令》(2014)[11]、《高等教育2030年愿景》(2014)、《多语言国家教育行动计划》(2015)等多个规范高等教育办学的政策法规,这些具体政策与国家顶层设计相配合,为华文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合作办学柬华理事总会作为柬埔寨华人最大的民间组织,一直以来都是统筹管理华文学校的最高机构。
文教工作是柬华理事总会的重点工作,总会下设的文教师资与文教基金处是协调华文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部门此次柬华理工大学项目也是由柬华理事总会牵头,与中国内地大学合办,并获得教育、青年与体育部和劳工部等政府部委的支持而获批并开始建设的由于柬埔寨目前的高等教育机构实际上由政府的十几个部委同时管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行政效率低、各自为营的状态而此次由柬华理事总会负责搭建柬华理工大学的领导层,一方面便于统筹式、集中式管理,提高大学的行政效率、科研效率、社会服务效率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柬双方合作办学走向专业化,根据签署的《共建柬华理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柬华理事总会负责大学的硬件设施建设和与政府的日常对接,中方合作院校则负责教学内容设计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如此各司其职,可以有效提高合作办学成效3.包容的经济体系和持续的教育援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四角战略”的逐渐深入对接,中国与柬埔寨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在柬埔寨投资设厂,两国港口间吞吐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8年第一个季度,中国仍保持着柬埔寨对外进出口的最大贸易伙伴地位[12]经济交融促进了教育交流,经济增速意味着教育系统需要提供更多既具备汉语、高棉语双语能力,又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柬埔寨高端人才学习汉语的热情以及华文高等教育市场的快速反应。
包容的经济体系下,柬埔寨也拥有着高度开放的金融体系和数量众多的国际组织,每年柬埔寨的教育机构都有机会接受种类繁多的教育援助对柬埔寨华文高等教育来說,中国毫无疑问地成为其最大援助国目前,中国对柬埔寨高等教育的援助方式开始积极转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中国国务院侨办和国家汉办每年向金边皇家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派遣数量众多的国际汉语教师;中国的大学开始积极寻求与柬埔寨高校合作办学、研究的机会;中国形成了从国家到省市再到学校的三级留学生奖学金制度并对柬埔寨学生开放;中国政府、企业、民间商会和慈善界人士等也逐渐加大了对柬埔寨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些教育援助是柬埔寨华文高等教育得以持续发展的血液二)挑战1.师资来源局限,招收困难师资问题是东南亚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老问题从数量上来说,中国每年向柬埔寨派遣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并不算少2010年以来,国家汉办累计向柬埔寨派遣了志愿者1650余人次,2019年8月又增派了253名,他们分布于柬埔寨15个省份的42个教学点[13]志愿者总体数量虽然不少,不过平均到每个教学点,目前的师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柬埔寨,除了暹粒省中山中学等极少数机构有自己培养的本地汉语教师,大多数汉语教学机构的师资都来源于汉语教师志愿者。
这些志愿者的服务时长最多只有两年,流动性大给这些教学机构的管理和扩张带来了困难如果要发展华文高等教育,这些汉语教师志愿者显然更不能满足需求,志愿者大多出身于汉语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