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精选

上传人:1824****852 文档编号:314810857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精选(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于书信体,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斗争与和平”。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地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哀思中怀着骄傲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终呼吁国际社会一样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斗争。本节课,课时支配为二课时,本节说课的重点是其次课时。2、教材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情感剧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

2、,没有口号,但是读起来使人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本文的编排意图为: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酷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本课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是四年级教材的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的详细体现,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培育,并带到将来的语文学习当中去。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是本

3、课的教学重点;相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充满着斗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逼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其依据是:由于斗争离现实孩子的生活很遥远,但是斗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特殊是那些无辜的孩子们,许多孩子因为斗争失去了家园,成了难民,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设身处地地通过文中的主子公的情感来体会人们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对来之不易的和平倍感珍惜的情感。4、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2)、体会作者失去亲人的苦痛和渴望和平的真挚感情。实力目标:体会字里行间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书信体的写法。德育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

4、真挚情感,树立酷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说教法1、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切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担心,仍充满着斗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2、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的愿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述依次。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解决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3、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斗争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创设情境表情朗读法,尽可能地再现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利用真实可信的音像资料,通过阅读课文和补充材料,组织学生沟通观后、读后感受,让学生真实感受世界并不太平。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来表达“我”的感情,朗读时要把

5、握“巨大的哀思,深切的怀念”这一情感基调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5、所用的教学用具:PPT和有关伊拉克斗争及“9.11”事务的录像资料。让世界充溢爱歌曲。三、说学法1、学法指导的重点和依据依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特点,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以“自读自悟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表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剧烈的思想感情;探讨沟通发表自己对斗争的看法”,抒发“反对斗争,酷爱和平”的情感为学习主线,通过这条线索的学习清楚地把“酷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植入学生的思维中。2、学法指导的详细支配及实施途径、搜集资料展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纲自学,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6、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育哪些实力,如何激发学习爱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播放歌曲及对背景的,拉近了作品与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有效地培育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运用媒体再现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如“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喊什么”,让学生想像“爸爸”会呼喊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培育学生的想像实力。四、说教学程序1、课前预习打算状况。搜集资料展示。2、完整的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雷利的呼声是要和平不要斗争,一个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雷利,为什么会发出如此剧烈的呼声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共同探究的重点内

7、容。这节课我们就接着学习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二)、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2)、体会作者失去亲人的苦痛和渴望和平的真挚感情。三)问题引导: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3、一个中国孩子发出了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作者在为谁呼吁?四)合作探究: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体会,同时指导朗读。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试着自主解决问题。2、用“为了为了为了我们要”说话。3、视察,小组逐一汇报。理解“和平之花”。五)拓展延长:1、此时此刻,雷利原委是为了什么而发出了呼声呢?2、联系实际说行动。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

8、了制止斗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六)课堂检测:面对恳求与渴望的目光,你们肯定思绪万千吗?那就拿起自己的笔,给那些饱受斗争之苦的小挚友写封信。七)、作业超市:任选一道。1)、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制作手抄报。2)、写一写: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斗争,维护和平,我们给做点什么呢?3)、利用多种方式如网络等呼喊和平。3、如何实施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课堂中通过学生充分的自学、体会、质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各项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五、说板书设计运用重点语句概括式板书突出的重点。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哀思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忧虑充满着斗争的硝烟呼吁要和平不要斗争板书

9、设计,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的中心,此板书条理清楚,一目了然。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2一、 说教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哀思中怀着骄傲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终,呼吁国际社会一样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斗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是相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充满着斗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逼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

10、维护和平的信念。二、说教法: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语言朴实,情感剧烈,读之催人泪下。但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一)运用远程教化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首先,是利用下载的图片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因为学生们均来自农村,信息资源渠道狭窄、闭塞,对于世界局势可谓是一窍不通。我把收集到的图片经过选择、整合、加工后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势,从内心深处唤起他们对斗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其次,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在导课时运用和谐的音乐来

11、衬托小作者的丧父之痛;在讲解小作者手捧鲜花到机场迎接父亲的灵柩回到祖国时,播放了葬礼进行曲,渲染了哀思的场面和哀痛的情怀,以此增加了学生的感性相识,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更易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达到共鸣,从而正确相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护和平的信念。再者,针对文中出现的和平之花,我特地用艳丽的红色打印成鲜花的形态,并写上“和平”两字,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和平之花是那么的艳丽,可是也是那么的易被摧残,让学生从中感受的斗争的可恶和对和平的期盼。(二)引导学生多揣摩,从作者的丧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珍贵。教学中,学生通过读课文思索:“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嘴张着,在呼吁什么?”等问题,让学

12、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特殊是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信中“我”的呼吁来重点理解体会、感悟沟通。教学中还采纳换位体验:假如你是雷利,你会怎样介绍爸爸?假如你是雷利,为这样的爸爸感到骄傲吗?假如你是雷利,当看到爸爸的遗体躺在灵柩里时,你的表现会怎样?这些方面引起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又从重点语句(如“丧父之痛”的句子、“世界并不太平”的语句以及“对渴望和平的情感”的句子等)的揣摩、情感体验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三)加强指导多读,让学生在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情感。教学中,主要采纳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由读、指读、齐读、品读、比读、引读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

13、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指读、品读,使学生读中有所体会,读中有所感悟;通过学生的品读、比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提高朗读实力;通过老师引读,渲染气氛,使文中感人至深的场景得以再现。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尤其是重点语句,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特殊是“他的嘴张着,他在呼喊”和“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斗争!”以及“让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斗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溢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等语句的朗读,要达到本文情感的高潮。三、说学法: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语句较多,作者的情感学生无从体验,他们对此难以理解。因此我设计这样让学生去学习:(一

14、)观赏音乐,进入情境。要让学生能体会作者情感,为他们创设一个催人泪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学生通过观赏音乐,听师解说,初步感受小作者的丧父之痛,也为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打下了情感基础。(二)质疑解疑,理解感悟。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画、批注、体会、朗读),并运用远程教化资源补充大量的事实资料(图片、数据等),让学生从字里行间真真实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并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从内心深处剧烈地树立维护和平的信念。(三)升华情感,拓展练笔。在深化感悟课文内容后,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除了从朗读中倾吐自己的

15、感情外,还有千言万语要倾诉,看着斗争中和你年纪相仿的孩子,为了制止斗争、维护和平我们应当怎样做呢?让学生用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符号尽情抒发自己此刻的心情,让学生的情感一泻千里,一吐为快,从而维护和平的信念更为坚决,并将化为今后的行动:如努力学习,驾驭本事,做好反侵略斗争的打算,或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等。(四)说教学程序:在备课时,我仔细钻研教材,找寻了有关的远程教化资源和教学资料,进行了一番思索分析之后,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情感目标: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从而树立维护和平的信念。(3)技能目标:让学生结合远程教化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育学生质疑、解疑的实力。通过三个目标的确定,上课也就能有的放矢,较圆满地完成了预期教学目标。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