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教师——读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有感

上传人:f****i 文档编号:314399530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做教师——读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做教师——读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做教师——读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做教师——读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做教师——读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做教师——读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做教师——读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有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做教师读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有感读师范时,曾听到先生说:教师:教者,传道、授业、解惑;师者,学高当师,身正为范。只要站在讲台上,你就有责任把所学之道传授给每一位学生。同时,为人要正直不阿,诚信待人。然而,踏上工作岗位,并非那么简单。班主任琐碎的杂务,旋转的思维,教学工作的重复,都会让我或多或少的抱怨激情不再,抱怨本是灵魂工程师的我灵魂枯竭,遭遇着职业倦怠。当精神的蓄电池需要充电,我便会走近书架,挑选能让自己养心、静心的读物,每每此时,我都会捧起于漪老师的书初识于漪老师认识于漪老师,要追溯到十年前。那时,我刚踏进(上)青浦这个第二故乡的土地,做一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年后,我有幸被学校推荐

2、参加上海市师德师风传承的宣誓活动,在近万名新教师一起聆听报告的大礼堂里,一个瘦小的身影走上了三尺演讲台。她年届古稀,但是看上去是那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没有一个字的演讲稿,有的只是目视前方的炯炯目光和(与)和蔼的微笑。演讲过后,雷鸣般的掌声响彻礼堂,不觉有人赞叹:于漪老师真是了不起!就这样,我认识了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是什么让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思维敏捷、妙语连珠?是什么让她在平凡中耕耘半个世纪还没有停歇?又是什么让她依然无怨无悔地爱着身边的每一位学子?也就从那一年起,我和于漪老师常常在她的著作中相遇,在(从)她的文字中寻找着答案。当你(每次)翻看于漪老师的作品,“一辈子

3、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她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仿佛就在你耳边进行教诲)。在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究、教你学作文等诸多著作中,我知道(明白并理解)了她追求的“大象无形”的语文教学风格,也深深地被她曾经和胃溃疡、感言、腹部大手术、脑缺氧的病魔作斗争的情况下还刻苦学习,忍不住默默地流泪,更为她培养青年教师“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爱生之情深深折服。今天,我再次拿起这本书,曾经给我无数精神关怀,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学谈艺录,再次重温十年教学生涯,书中于漪老师三句简单的话至今响彻脑际、烙印在心。教师,须激情似火!激情与自我是语文教学的鲜明标志“红烛呀!流吧!你怎能不

4、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这是闻一多先生红烛序诗中的诗句,也是于漪老师最喜爱的,经常激励自己言行的诗词。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生在特殊年代的她知道肩负的历史重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为基础教育的一名普通教师,这样的忧患意识与使命意识让我深深赞叹。然而,生活在衣食无忧新时代的我们又应该怎样激情似火?这句简单地拷问,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记得刚要踏上讲台的前一晚,也身为教师的妈妈询问道:“明天要上课了,你课文读了没有?”“当然读了,不读,怎么教?”我胸有成竹。妈妈追问:“读得怎么样,读给我听听。”“简单,听好啦!”我自信地捧起课本,大声地读起来,“春天来了”

5、妈妈越听眉毛拧得越紧,义正言辞(义正辞严)地批评道:“你是老师,课文都读不好,能教好什么?”我愣住了,委屈地说:“怎么读不好了,我不是读了嘛。”妈妈当时的话至今难忘:“一个教师,连上课的激情都没有还上什么课?拖腔拖调,我都受不了,如何吸引学生?看来,学习抑扬顿挫是你要做教师的第一步!” 第二天,师父徐玉兰来听我的课,课后,我规规矩矩地坐在椅子上等着教诲,师父只是淡淡地说:“小于,你一成不变的面孔,不急不缓的声调,从上课到下课35分钟都表情严肃;面对学生精彩发言,独特的想法,却仿佛置身之外,你的激情在哪里?”又是“激情”!课堂上的激情到底在哪里?我去语文教学谈艺录中找答案:“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思想

6、内涵,寻找最科学合理的动情点;课堂上饱含激情,使尽浑身解数,一笑、一颦、一挥手、一投足,都是一种传递感情的符号,深深引入学生心里;语音、语调、节奏、速度、声情并茂的词章,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掀动学生感情的潮汐。教师,就是乐队的指挥家,在学生五光十色的情感世界中,引导他们演绎爱与恨的交响曲。”渐渐地,我学习于漪老师的“情感磁场”,一步一个脚印地按照书中的指点去做:直面于“人”根植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我深深地懂得,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个体,一节课能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能不能使学生透过特定的文字符号理解其中深藏的意蕴,进入情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体验,受到熏陶和感染

7、都与教师能否真正做到直面于“人”有关。于是,我每次课前,都认真钻研教材,看名师上课的视频,照着镜子读课文,看着自己的表情,琢磨每个词语该用的意境和情感。课堂上,静心聆听每位学生的发言,用心导引他们的话语和思维,以启迪智力、培养情操。为了这份激情,我将教材内容烂熟于胸,讲解时洒脱自如,在演绎文章情感时,特别注意抑扬顿挫,于是,便有了现在语文课上的我:执教家乡山水画时,我唱段“东北二人转”手舞足蹈,情不自已,常让学生开怀大笑;执教南京大屠杀,诵读时潸然泪下,学生也义愤填膺;执教欢乐处,如身临其境,学生笑声徜徉校园,心之向往。教师,须师爱荡漾。师爱与施爱是班主任工作的涌动源泉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

8、师爱应该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和责任。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虽只有短短几年,在人生的长河中仅仅是一阵子,但这短短的一阵子往往影响他们一辈子的生活道路。为此,我常常警戒自己,鞭策自己,兢兢业业,千万不能忘记培养学生这一大目标。”当写下这段于漪老师最朴实的话语,我些许惭愧。同样为人师表,80后的我在面对学生时,还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独生子女“心急气躁、浮夸好胜”的弱点。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学生为了成绩,埋头苦做习题;为了所谓的荣誉,牺牲了许多宝贵的休息时间。 但,也却是“爱”让我成长。这“爱”是学生给我的“爱”。当面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我学会了对他生活上的点滴关爱,使他敏感的心灵更加自信

9、,那双把我当做“半个妈妈”的眼神让我的心颤抖;当面对行为偏差生,我学会了和他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捣蛋”,他信任的眼神让我的心融化;当面对学困生,我学会了一遍遍的学习指导,不厌其烦的讲解、示范,她豁然开朗的眼神让我深深满足;当面对自信的他,我学会了用一次次鼓励的话语、一遍遍竖起的大拇指,他的微笑让我心泛涟漪。十年班主任生涯,在琐琐碎碎的一件又一件小事儿中,我渐渐清晰了于漪老师所说的“师爱荡漾”。原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要像对待荷叶上得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的教师的师爱是相互的。原来,我没有权利去选择、挑选与我有缘分的学生,孩子们无论是聪明伶俐的,还是脑瓜不太开窍的,是品

10、行端正,还是沾染恶习的,只要他坐在我的课堂里,他就是我的孩子,我要对他的成长负责。只要我用爱去无条件地爱着每一个孩子,毕竟会看到孩子内心深处涌动的爱。教师,须终身学习静心与锤炼是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在这种比和量的过程中,我总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总能学到别人的长处。我横比竖比,量别人量自己,越比越觉得自己有向前奔跑的动力。”于漪老师认为要真正完成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必须要终身进步,她始终在“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上刻苦,在“真懂”上下功夫。对教材做如出自己之口,出自己之心。“老师,你说两点水和三点水大多与水有关,那我姓冯也与水有关吗?

11、”“老师,什么叫做学而不厌?”“老师,作者为什么觉得泰山日出美?我去泰山了,没觉得日出美。”“老师”身为一名教师,每天都会面对“十万个为什么”,要避免“江郎才尽、捉襟见肘”的尴尬,要做到问不到的“不倒翁”的确要“学无止境”。我也深受于漪老师的启发,为了求得真懂,深入研究教材,弄清来龙去脉,从语言表达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布局谋篇,反复咀嚼、推敲,先做“学生”,后做“先生”。两千多年前,孔子跋涉在语文的长河边,寻觅着通往彼岸的渡口,“不学诗无以言”、“温故而知新”、“修辞立其诚”这位中国有史以来记载的第一位伟大的语文老师,以他的虔诚、睿智和经验不断地给后人指点迷津;在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谈艺录里

12、也指出,“语文课程是交际工具,是文化载体,是多功能的课程”。抛开语文的德育功能,作为是语文教师的我把语文简单地理解成:语,说出别人听得懂的话;文,写出别人看得懂的文章。在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语文是生活,生活在语文之中,我们要用标准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要用平实的文字写出不同的人生。走进教室,扑面而来的是40双灵动的眼睛,在构建生活的课堂里,我教孩子们从最基本的“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的句型说起,起立、坐下、读书、交流,在各自的情感磁场中,我教孩子们怎样真切实意地表达情感,我们思维碰撞着、沉淀着。走进笔端,我认真教诲孩子用准确的语言,标准的作文格式

13、、符号表达心意,孩子的故事里有我们一起玩“吹泡泡、保护生鸡蛋行动、接传乒乓球”的快乐;有“亲情测试、告别母校”的忧愁;有各种赛事的屏息紧张;有四季回转的校园美景原来,兜兜转转的十年,我一直在用未曾停顿的笔为每个孩子的学习之旅点睛。再次停笔,再次合上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谈艺录,我的思绪(心绪)再次被洗礼一番。而“教师,须激情似火;教师,须师爱荡漾;教师,须终身学习”的箴字真言一遍一遍涌动心间。如果说,于漪老师的这本语文宝典在十年间教给我的是“怎样学习语文、怎样学习教语文,怎样学习做语文教师”的话,十年后的再次拜读,我领悟到的是:教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手艺”。在学习这门手艺的时候,我用自己似火的热情,荡漾的师爱,终身学习着。在下一个十年,我想我不必在意寻找语文学习中的过程是何等的迷惘,只要和孩子们学语文的一路上,或群莺舞蹈、或长河落日、或大漠孤烟、或长歌高唱就值得经历、感受。难道不是学语文的惊喜吗?下次翻开语文教学谈艺录又会是怎样的感动?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