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秋夜》“反复”修辞探析语言文化论文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约3页
文档ID:314314314
《秋夜》“反复”修辞探析语言文化论文_第1页
1/3

《秋夜》“反复”修辞探析_语言文化论文   【摘要】《秋夜》是鲁迅先生散文集《野草》的开篇之作曾经因开头“我的后花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被争论一时文章从《秋夜》一文中存在大量“反复”修辞的现象来分析反复修辞效果,以及“结构性反复”对《秋夜》整篇文章建构的意义探析  【关键词】鲁迅;《秋夜》;“反复”修辞;结构性反复    一、引言  《野草》共收了三十二篇散文诗,都是写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按鲁迅先生自己的话说,只是些“小感触”或“小杂感”,夸大一点说是散文诗然而《野草》是鲁迅先生继小说集《呐喊》《彷徨》后在中国现代散文诗走向成熟的一个里程碑文章主要针对《野草》中的第一篇《秋夜》大量 “反复”修辞的现象对“反复”修辞效果分析,以及“结构性反复”对《秋夜》整篇文章建构的意义探析  二、《秋夜》“反复”修辞现象表现  反复是修辞技巧中的常见的修辞格之一反复是指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辞格主要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类反复的作用是为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  《秋夜》反复修辞现象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有的是某个词或短语,有的是某个句子或段落,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文章把《秋夜》一文中出现的反复修辞现象分为两大类四小类:词语反复、句式反复,意象反复、情节反复  1、第一类:词语、句式的反复  词语反复(修饰语反复):主要在同一事物或同一个动作所用的修辞语在不同的段落不断地重复出现  (1)形容词的修饰语重复:  对天空的修饰:奇怪而高(第二段2次、 第四段1次、第五段1次)  非常之蓝(第二段1次、第五段1次)  对小粉花的修饰:极细小(第三段 2次)  对小飞虫的修饰:苍翠(第九段1次、第十段1次)  对栀子的修饰:猩红的(第八段1次、 第九段1次)  (2)副词的修辞语重复:  对枣树的修饰:直刺地(第四段1次、第五段1次)  对小飞虫的修饰:丁丁地响(第八段 2次)  句式反复(句间重复、段间重复):  “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第一段)  “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第三段)  “却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第四段、第五段)  2、第二类:意象、情节的反复  (1)意象反复  (2)情节反复  小粉花做梦(第三段、第四段、第九段)  彷佛想离去人间(第二段、第五段)  听到夜半的笑声(第七段、第九段)  枣树……却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第四段、第五段)  三、反复的艺术效果分析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等修辞效果。

《秋夜》出现不断反复修辞的现象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的作用  运用反复修辞手法能加强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的作用《秋夜》散文诗一文不断地出现“枣树……却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表达了秋夜中枣树与夜空的斗争,成了这篇散文诗构思的基础与核心  郭沫若曾经强调散文诗内在的韵律的特点他说,诗最重要的在于要有“内在的韵律”,即与声韵等外在韵律相对的情绪的自然消长散文诗也应具备这个特点散文诗既要具有诗歌的特点,强烈的抒情性,不同于诗歌,它不能够像诗歌那样押韵但也讲求节奏美带有鲜明的音乐感这样散文诗只有通过主旋律的反复来增强主题的回旋律亚里斯多德认为,《散文诗》既有散文特征,又需具备诗歌的一些优点,所以它的节奏美表现在运用反复散文的句法必须像散漫的酒神颂那样串讲起来,用联系词联系起来,或者像旧诗人的回舞歌那样回旋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既使得散文诗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又能使主题突出同时又弥补不能使用押韵,却带有诗歌节奏美的音乐感  2、层次清晰、爱憎情感对比分明  作者开篇用了“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样强调了枣树的形象,突出了它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并立存在,使读者对枣树的印象更为深刻在这两棵枣树后面,还有很多棵枣树象征这背后有无穷无尽的革命力量这与一般性的与语言技巧的反复修辞手法不一样,前者是概念化,后者是形象化这种十分别致的句式特别能够引起读者注意,加深印象  除了枣树这个正面形象外,还有小粉花、野草、小飞虫,他们都是在文本后面出现,对小粉花鲁迅先生怀有同情和义愤,对小飞虫的态度是惋惜和敬意枣树出现的频率多于小粉花、野草、小飞虫,分别在文本的第三段和第九段出现枣树象征着革命中的主力小粉花、和小飞虫是革命中的辅助力量  还应该注意到的是枣树与天空、鬼睒眼(星星)、月亮等同时出现,当枣树的正面形象出现,就会有天空、月亮等反面形象出现,显示出两种力量的对比,暗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倾向小粉花和梦的同时出现,而且小粉花总是做着春来,秋来反复的梦小飞虫总是做着往玻璃和灯罩乱撞的动作,这些与枣树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具有显象性,难忘的形象感  《秋夜》这篇散文诗,对同一自然事物或动作的修饰语从头到尾都没有改变,如对天空的修饰语“奇怪而高”、“非常之蓝”分别重复4次和2次重复出现某一颜色词描绘形象,使之产生色调单一,突出强调效果。

这样不仅把秋夜的天空真实情境表现出来,同时也象征着当时黑暗而残酷的反动统治是“奇怪而高”的压力这说明当时的反动高压统治早在人们印象根深蒂固使形象感更加突出如果作者不断地变换修饰语,反而会显得比较杂乱读者在读完《秋夜》后对秋夜的天空也难以留下这一形象深刻同样,对枣树同夜空进行不屈不挠的战斗形象,在严霜下瑟瑟发抖,爱做梦小粉花的形象,还有不惧困难,勇于献身的小飞虫等正面形象都很难在读者脑海里留有深刻的印象  四、散文诗“结构性”反复修辞对散文诗《秋夜》的文本建构  文本建构,就是特征的表达内容在篇章层面如何向特定的表达形式转换的审美话语建构层面修辞技巧走向文本建构层面的修辞学诗学鲁迅先生怎样通过“反复”修辞技巧的应用对《秋夜》这篇文本建构这里把参与文本建构的反复称之为“结构性”反复文学是语言描写的艺术鲁迅先生说,一个作文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那么有创造力的作家,就应该是一个能驾驭语言的骑手鲁迅先生是修辞手段中简单的“反复”修辞格来建构一篇诗情和哲理的散文诗  对于文本建构主要体现在意象、情节在不同段落有规律的出现比如,枣树在文本的前半部分出现的频率多于后半部分,而且比小粉花和小飞虫等其他正面形象出现的频率多,有枣树出现,往往会有它们作衬托作用。

这表现了作者用意明显,感情倾向也比较鲜明  “结构性”反复还体现在文本主题的思想表现的情节的反复枣树……却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表达了秋夜中枣树与夜空的斗争,使成了这篇散文诗构思的基础与核心作者还多次提到这种“听到夜半的笑声”情节 “结构性”反复使得文章主题思想突出还有作者多次提到每次笑声都有不同的用意,而不是单纯的重复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书写的终点是语言,文学阅读的起点在语言,使得文学和语言无法剥离这说明文本建构是要从语言的应用和理解着手反复”修辞技巧只是一个语言运用的层面,那么对于一个文本的建构还需要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鲁迅先生的《秋夜》就是很好的把诗情和哲理都融合于一体是“浓郁的抒情诗意与深警的哲理思想紧密结合  五、余论  《秋夜》这篇散文诗 “反复”修辞技巧运用成功是它特色之一,其他特色如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增加语言含蓄美《秋夜》这篇散文诗只近一千字左右,文本中大量的“反复”出现不仅不显得累赘,反而强调了文本的主题思想,增强文章的主旋律的作用,形象更加鲜明,感情更加强烈,也有文章的节奏美的特点这也算是鲁迅先生为自己当时的思想情感和感受找到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将诗情和哲理完美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鲁迅. 鲁迅全集(第二卷)[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164.  [2]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78-279.  [3] 孙玉石. 《野草》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141, 237, 162, 139.  [4] [希腊]亚里斯多德著. 罗念生译. 上海世纪集团, 2002: 186.  [5] 谭学纯, 朱玲 广义修辞学[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9: 3.  [6] 朱光潜. 谈美[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65.  [7] 谭学纯. 修辞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