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及其发展态势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及其发展态势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研究型、学科型的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性、实践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我们有效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是要紧紧抓住职业性这一特点,这也是我们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教育质量提升的着力点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维度 1.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 据教育部门统计,职业院校学生80%以上来自农村,这样的生源区域构成特点,一方面由于我国普通高校多集中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而职业院校多建立在乡镇的地理分布差异;另一方面,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加之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使相当一批农村的优秀学子望而却步,而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前景,以及职业教育院校较低的学费、生活费等相宜的入学条件,吸引了目前所占比例较大的中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子女学生来自普通高中和三校生(技校、职高、中专)三校生进入高校后,改变了高校的生源成分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类型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技能训练,因此他们在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学风、思想品德等诸多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原学校的烙印,存在很大差别。
比如,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思想较单纯,可塑性较大;学习上,基础理论知识相对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要扎实,对于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强,但由于缺乏对社会以及行业和职业的了解,学习的积极性较难调动,专业思想不稳定,劳动观念淡薄;而来自三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自觉性较高,求知欲旺盛[1]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都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这是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共同点但是,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在具体培养目标上又存在很大差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是:安心生产一线,理论基础适度,知识注重综合,专业针对性明确,技术应用能力强,在基层“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大学教育要回归到人的教育,要用人类积累起来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成果灌注人的心灵,以培植人的德行。
[3]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内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必然要求高职学生要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实训锻炼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为其提供的得天独厚的广阔空间和资源条件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 1.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 高职院校生源的多元化,决定了其社会认知能力、文化基础知识、政治思想素质、是非判断标准的差异性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适应社会岗位需要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在文化、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参差不齐,要兼顾内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首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次差异高职学生有明显的层次性差别,表现在生源结构、家庭背景、文化基础、心理健康程度、日常行为表现等方面,在教育过程中针对这种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态度、语气、语言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要有层次性高职院校学生认识和理解能力高于一般人,他们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但又缺乏深刻的社会体验。
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三结合’的基本思路,即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接受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4] 2.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必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道德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学生就业为根本;面向岗位需要设课程、面向岗位标准练技能、面向行业要求养道德”,从而培养出品行优良、技能过硬、文化合格、身心健康、德技双馨的现代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应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首先,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脚踏实地地为自己的职业梦而奋斗;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树立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境界;再次,培养学生严明的纪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好习惯;最后,培养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鼓励学生毕业后去基层生产、服务第一线或边远艰苦的地方工作,做到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3.高职院校教育方法的实践性,必然要扩宽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渠道 高职学生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他们很多时间用于社会实践,与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好和利用好学生培养中的实践环节。
充分利用好“实习实践”的机会,把实践单位有形或无形的资源作为鲜活教材,这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如利用实习单位的工作标兵、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利用实习、实训动会,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并能培养团结合作能力通过实践的机会注意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及未来从事的职业的感情和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使他们喜爱所学专业,热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此外,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在实习单位,他们要严格执行所在实践岗位的行为规范、职责规定、奖惩制度等,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并逐步转化为内心的行为准则,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发展趋势 1.树立高职院校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以学历作为入职的首个“敲门砖”,同时社会对职业教育也存在“职业教育层次低、水平低、就业岗位的社会地位低”等某些偏见,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了自卑情绪,自觉低人一等,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所需、所想、所急”为教育教学的指针,真正做到“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帮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
在各门专业课程中渗透政治、思想道德、人文哲学等内容,使学生德才共生,全面发展现代全面的育人理念,要求“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栋梁之材 2.彰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色 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大多建立在农村区域的中小城镇,充分利用这种地缘要素,发挥高校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而凸显出区域高校的地方特色例如,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区域产业结构、技术管理水平、企业类型等调整专业开发课程与此同时,鼓励动员区域内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使学校与当地企业、用人单位建立起稳定、紧密的联系,既可以解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发挥其独有的人才科技优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的文化辐射作用可以推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职业精神 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的职业化教育特色,决定了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抓住职业性这一特点,培养学生“五种精神”。
一是诚实守信精神诚信既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更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古语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我们也常说:人无信者不立,店无信者不兴二是爱岗敬业精神立足本职,尽心尽责,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爱岗敬业的基本要义,也是我们每个从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虽然不同的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做好每件事,就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三是创新精神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5]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换代加快,在校学习的知识难以满足工作之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树立创新、进取的理念四是团队精神在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中,任何一个人都越来越成为某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必须树立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才能圆满挖成工作五是吃苦耐劳的精神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立足本职,扎扎实实做最艰苦的工作精神,在基层一线发挥光和热,从点滴做起铸成人生理想大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