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民间绘画一滩头年画的艺术形式与特色_艺术理论论文 湖湘民间绘画是湖湘劳动人民从自己生活的直接需要出发基于审美、情感、信仰、社交等需要进行的创作它的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鲜明湖湘特点的 艺术 形式 1 滩头年画溯源 (1)滩头年画始于何时?湖南滩头是一个古老闭塞的小镇古称宝庆府,位于湖南隆回县的东南方,地处隆回、邵阳和新邵三县的交界地,距县城30公里,滩头 历史 悠久文化灿烂始建于隋朝,是全国七十二古镇之一也是国家 现代 “民间绘画之乡”,现被列为湖南“十五”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城镇滩头年画始于何时?相传有一千多年,但县志说是有300余年的历史,究竟多少年,至今没有统一滩头特色资源十分丰富,天应石为世界独一无二的矿石,储量比较丰富,具有护肤美容保健多种功能,开发前景十分可观以天应石为原料的香粉纸、饮誉中外 (2)年画为何在滩头扎根地处偏远山区的滩头既非通衢要道,又非文化重镇为什么会有如此发达的年画生产呢?为了解开这些疑惑,我本人做了许多的调查取证, 总结 了以下几个主要原因:①滩头是湖南省土纸的重要产地;滩头一带有满山遍野的楠竹还有清澈见底的溶洞溪水,为制造土纸具备了充实的原料,滩头特产的“二合白”纸即是选用竹山中央的嫩竹作原料精制,色彩光亮、洁白,用以印刷年画,颜色艳丽厚重,土纸为年画生产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②滩头镇所在(旧时的宝庆府)明清以来,雕版印刷业十分兴旺是湖南四大木板印刷基地之一,有一批技术精良的制版、印刷工人为年画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③湖南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文化艺术渊源悠久,早在宋代就有门神画的存在 2 滩头年画的制作特色 滩头木板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有着自己独特的制作工序,滩头年画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板经过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年画的生产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 滩头年画从造纸到最终年画成品都在一个地方生产,这在全国年画制作中极其鲜见,在工艺上,蒸纸、托胶、刷粉等传统工序在年画制作中为滩头所独有 在滩头年画独特的制作工序中,最为突出的要数土纸的运用在印刷年画之前,首先要在土纸表面刷上一层白粉,其原料是本地山口、沙坪一带出产的白胶泥原料取回后,要经过打料、浑水、漂细等多道加工程序然后调成稠稀适度的糊状,方可使用,刷过白粉的土纸,吸色性能好,特别是印上矿物质水色颜料时色彩更显润泽光亮,浓艳夺目,且颜色鲜明的突出于画面具有浮雕一般的效果,经久不褪 滩头本板年画的刻线亦颇有特色,从现存的线版来看,线条流畅圆润,细而富有力度,布局疏密有致。
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作品滩头年画中对刻线的要求极高因为印年画对木板损耗程度比较大,运用“陡刀立线”使雕版经久耐用,刻出的线条坚挺结实 滩头年画采用传统的木板水印套色同时又兼用人工加绘方法每幅年画一般为六道版套印的顺序大致是:嫩黄、品绿、品蓝、红丹、玫瑰、黑颜料为购进本省矿物质料精心调配而成,调配时在料水中适量加入粘合剂,增加颜色的厚实感同时经过木板与纸张之间的拓印挤压,还会出现特殊的肌理效果色版与线版套印之后,人物面部要由作坊技艺熟练的师傅进行修描填染称之为“开脸”,飘逸的胡须采用宽笔潇洒勾划面颊红晕和嘴唇采用红色调酒渲染,使粗犷而富有刺激的画面增添韵味,达到了木、刀、水味兼备的艺术效果 3 滩头年画的创作语汇 (1)滩头年画的造型观念 ①简练概括,夸张写神滩头年画人物造型大胆、夸张、洗炼、神态生动门神人物全身仅四个头长比例,人物重心低身体左右横式 发展 粗壮结实,有一种横向的张力使整个画面显得特别稳重②构思大胆、谐音寓意民间美术的造型都蕴涵着较深刻的象征意义,长期的文化’积淀,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谐音的:民间俗称“口彩”将一组画面表达出吉祥的象征意义,必定如意(笔、锭形墨、如意),百事如意(百合、柿灵芝)。
金玉满堂(金鱼游于池塘或鱼缸)富贵平安(花瓶里插牡丹、桂花)连年有余(娃娃、莲花和鱼)等等,这些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追求,并且有着强烈的“生命繁荣旺盛”的审美理想 (2)滩头年画的色彩观念 滩头年画的色彩表现的更为突出,它毫无拘束地大胆使用高纯度的红(红丹)、黄(嫩黄)、蓝(品蓝)三色,又常辅以品绿、青莲、玫瑰、灰等,既以暖色为主又不乏冷色对比 4 滩头年画与其他年画的比较 滩头年画与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并称为 中国 四大年画,与这些著名的年画产地相比由于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习俗上的差异,风格上 自然 也会各异滩头年画与其它地方年画相比既有同性又具特殊性,这种鲜明的个性决定于湖南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 经济 条件与特殊的 历史 渊源,它的形态特征可归纳为:古朴中透着清新、阳刚中兼具阴柔、大气中蕴含细腻,祥和中略带苦涩,它通俗而不低俗它粗放而不粗野,它古老而不原始它比其地区民间绘画更显单纯而率直鲜明而强烈它深厚深沉它博大雄强它个性鲜明,它是湖南土壤孕育出来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