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浮出水面的北一辉——有关“底层”主义的历史分析历史学论文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4KB
约8页
文档ID:314269938
浮出水面的北一辉——有关“底层”主义的历史分析历史学论文_第1页
1/8

浮出水面的北一辉——有关“底层”主义的历史分析_历史学论文 圆睁的半盲的眼睛,直视着日本,也觊觎着亚洲与世界,这是北一辉日本现代右翼思想总头脑,2·26兵变的策划者,加速日本军国主义化的罪人对于北一辉来说,人们对他早有盖棺之论然而,北一辉竟然是"社会主义"者,一个不与资本妥协,偏袒社会底层的新兴"左派"不同的概念冲撞在一起,给北一辉披上神秘的色彩如何评价北一辉,如何解释出现在同一人身上的截然不同的思想身份这使沉寂多年的北一辉重新浮出水面 北一辉  年轻时曾是早稻田大学听讲生的北一辉,当初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走上社会他眼看日本走上命运的交叉路口,落入内忧外患的激流旋涡,产生"改造日本"的理念萌芽1906年,24岁的北一辉"忧国"振笔,自费出版第一本著作这就是给当时日本带来震动的《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这本书仅发行5 天,就遭到查禁的命运,然而思想已经播扬他另有《中国革命外史》(《支那革命外史》)与《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等著作流传世间  "左派"立场与底层主义  《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表象看是一部社会主义论著,一部批判资本主义的宣言日本国体被设定为首选射击目标作者指出:"国体"规定的天皇具有多重性格:其一是"现人神",是"无谬的神"(从不会犯错误的神)与"国民道德"的"最高典范",然而同时又是国家元首与最高政治责任者。

神圣定位规定天皇总是正确,而世俗定位又决定他难免错误"天皇为神"与"天皇是元首",发生无可避免的"二元"悖论,形成日本国体的致命要害明治宪法是钦定宪法,必须绝对服从,宪法规定的国体无可质疑,天皇权威至高无上《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指责宪法,议论国体,质疑神圣,这就需要政治勇气无怪乎言论一出,作者即被"特别高等警察"注意,被写上黑名单  在《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中他披露社会底层的悲惨遭遇,寄予同情与希望;他揭示财阀官僚的奸邪罪恶,投以鄙夷与愤怒他立论:底层在呼号,日本在遇难,千钧一发的内外交加之危机,有待"社会主义"的挽救撇开固有的成见,从《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我们看到的或许仅是一个入世不深的青年路遇不平的愤世嫉俗哪里知道,就是这个青年人会在此后的日子里,发出轰然巨响,成为日本现代史上法西斯的"魔王",而这个魔王舞动"魔爪"的第一招,起因竟是出于对"底层"命运的慈悲"关怀"  继《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北一辉又发表《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扩充1打开《法案》,鼓吹底层主义的"革命"气息扑面而来  第一卷中有以下诸节:宪法的停止、天皇的原意、华族制废止、普通选举、国民自由的恢复、国家改造内阁、国家改造议会、皇室财产的国家下附。

  卷二《私有财产限度》:私有财产限度、私有财产限度超过额的国有、改造后的私有财产超过者、在乡军人团会议  卷三《土地处分三则》:私有地限度、超过私有地限度土地的国纳、土地征集机关、将来的私有地限度超过者、征集的民有制、都市的土地市有制  卷四《大资本的国家统一》有以下内容:私人生产业限度、私人生产业限度超过部分的国有、资本征集机关、改造后私人生产业限度超过者、国家的生产组织等  卷五《劳动者的权利》则对劳动省的义务、劳动薪金、劳动时间、劳动者的利益分配、劳动的株主制的立法、借地农业者的拥护、幼年劳动者的禁止、妇女劳动等问题表示强烈的关心  北一辉的著作折射出底层关注的"正义"这样的"正义"精神大体表现为以下诸端  一、 指证日本存在着两个基本社会阶层一个是社会上层,由军阀财阀与政阀组成一个是社会底层,由工人、农民与城市贫民组成底层大众无资本、无权益,社会弱者,悲苦无告由此他诉诸于社会人格的平等与财富分配的均等他的思想似乎漫溢着对社会公平的追求与人类正义的张扬他认为要解决社会底层的基本困境,建立"纯正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唯一可行的道路这使人想到哈耶克,他在年轻时也向往社会主义,曾将社会主义定义为"社会的公正"与人类政治经济活动理想的方案。

然而他很快就发现,"深藏在多重伪装之下的社会主义"是"现代文明的最大威胁"因为"社会主义"将摧毁"个人自由与责任感的基础","造成社会的贫困",更严重的是"(迟早)导致集权主义政府"2然而对北一辉来说,他要求的就是这样的"伪装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正义"要求是他追求的要义,即使导致专制与自由的被剥夺也在所不惜更何况,他政治追求的本来目的就是舍弃"虚伪的民主",建立足以统率日本的坚强政府  二、 关于革命的对象军阀财阀与政阀是社会的蠹虫,占有最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压迫社会底层,不可容忍,理应成为革命的对象  三、 革命的方法与目的北一辉的"社会主义"将以阶级战争与革命战争铲除社会的蠹虫,实施昭和维新,最终实现日本"社会主义"  四、 革命的力量革命的基本力量是社会底层大众而军队则有希望转化为最有活力的力量之源这很可能是从中国的辛亥革命受到启发他曾受宋教仁邀请去往中国参加革命,亲身经历使他感悟中国那场革命即由"新军"中的革命力量促成北一辉看到,军队中也有上层与底层的区别军队中的上层官僚不可信用,所得利益已使他们蜕变为腐化腐败的蠹虫一类,能够依靠的只有军队中的底层--下级官兵他要进行的革命的是"底层的革命"。

也就是从这样的思想出发,为了进行日本的"革命",他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拿枪的大众--军队低级军官的身上,而此后发动的事变也纯属军队的政变  五、 关于亚洲主义他说革命的社会主义将组合起伟大雄壮的"亚细亚联盟",结成革命的阵营,与英美帝国主义作殊死的斗争他的民族主义思想表现在他对亚洲主义的阐发上他强调日本民族利益与亚洲利益紧系无隙,日本将因亚洲的"觉醒"与"解放"获得自身的胜利北一辉一生活动与大川周明密切相关,他的思想与大川周明的亚洲侵略主义如出一辙  中世纪社会由两个基本层组成:底层(农民、工人等)--政权层至资本主义,社会层面细化为三:底层(工人、农民等)--中层(市民、中产阶级)--政权层社会由单纯的二层构造,演化为复杂的三层构造,这是历史的进步如此状况,给社会到带来三大"现代性"变革:一是产生"三角"支撑的崭新政治力学;二是出现因中层(市民、中产阶级)发生的"专制阻滞"中层的阻隔,迫使"上"对"下"的管制,无法沿用中世纪肆无忌惮的"专制"形式三是"中层"给社会带来新的思想血液,如市场、产业、重商、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等等人所注目的"现代性"理论,大体属中层所有市民(中层)以自由主义为标识,冲击中世纪,赢得政权,同时也用同样的思想建立市民政府。

这样,国家统治层日益市民化,与"中层"利益逐渐吻合一致资本社会其根基为市民社会,其旗帜为自由主义   面对资本社会的既定模式,人们的思想分成"左派"与"右派"可将右派思想视为"护体制"思想,将左派思想视为"反体制"思想一切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包括无政府主义)都站在底层的立场上,他们也被称为各类"左派"  广而言之,标榜自己是左派还有以下诸派别:民粹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当然还有一个另类的形左实右的"左派"--法西斯主义从上面的意义来说,北一辉给社会的影响仿佛不属右派,而属于左派北一辉没有维护日本现有政权体制的打算,他要的是改造日本,并从改造国体首著先刀他质疑天皇制度,投以不容情的批判,表现与既成体制分流的决心  他的的思想立脚点不在社会的中层与市民,依他自己表白是站在工农与城市贫民即社会基层的一边他对日本市场制度只有愤慨,直言如此的资本秩序,造成日本财阀暴富,民众赤贫他所宣扬的阶级"革命理论"就是要打倒财阀,连带掀翻一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一辉似乎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的敌人,财阀的敌人  北一辉在《国体论与纯正社会主义》中自称,他所主张的既是民主主义又是社会主义。

但所谓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所谓民主主义,也不是卢梭的民主主义"他声称自己"是一个社会民主主义者"这是一则引人注目的材料,是北一辉关于本人政治态度的明确表态3既然如此,他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已经绝缘同时,他肯定不是自由主义他认定资本、自由与民主联成一气,全然是虚伪与造作揭破西方价值成为他的人生使命  他也不是货真价实的社会民主主义,一个人的宣言常不反映他的真实1919年日本发生很有声势的民主"普选运动",而这一年北一辉主张废除选举的《改造法案》脱稿,也在这一年他否定议会制度与政党政治,要求"建立在国民全体的意愿之上的全体政治"即:"天皇中心的政治"他要的是"全体主义"与"绝对主义"的政治他要将专制作为实现日本改造的至要武器这一切已经离开社会民主思想距离很远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坚信议会万能,不十分强调阶级斗争,更不主张"革命战争"由此,北一辉思想已经与他自认的社会民主思想错位,显示出扑朔迷离的异样特质  分析北一辉思想,让人们想起民粹主义当世界走入现代化的时候,许多的国家都先后出现过民粹主义,英国是最早完成工业国家的国家,然而在十八到十九整整两个世纪中出现了科贝特等不少民粹思想家。

十八世纪有法国迈斯尔等人宣传民粹主义,德国的赫德等将本国强烈的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结合起来,具有甚大的思想鼓动力在东方,印度有古斯等思想家,中国有梁漱溟,他们的思想与民粹思想有很大的内在关联4各国民粹思想家有所不同,但基本特征都是宣称自己站在"底层"的立场上,是社会底层的利益代表者与发言人,在历史上他们扮演着穷人的"天使",富人的"恶魔"的角色他们对资本主义提出严苛批判,认为工业化给社会带来无穷弊端,其内在缺陷是不可克服,世界走向现代化是历史的错误,给社会底层带来最大的打击,整个社会将因分配不公,两极分化,道德浇漓,人际关系疏离与对立等负面因素的无法逆转的扩大,造成最后的瓦解,进而导致人类堕落他们美化前工业社会田园诗般的图景,呼吁复灭现代秩序,表达反现代化与工商化的左派底层主义的态度北一辉与民粹派的思想具有相近而亲的特点尤其是北一辉在反工业化,反西方化以及反对反社会"压迫"方面走得更远,将民粹派反现代化性格推演到极致他制定暴力革命与阶级斗争的思想方案,提出动用军队力量"改造日本"的明晰化主张,已经跳出民粹主义普通意义上的激进主义窠臼,达到更上层楼的地步北一辉不象民粹派,因为他更极端、更暴力、更专横。

  希特勒曾将原"德意志工人党",加上"民族社会主义"的概念,改名:"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约简则为" Na zipartei",即"纳粹党"他打的旗号是是民族、国家、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的德文缩写为"Nazi",成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即法西斯的专用符号  哈耶克在《通向奴役之路》一书中曾对德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主义及民族主义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德国传统中的独裁主义、国家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融合,是由桑巴特等社会主义知识分子来完成的",这个融合过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达顶峰5回望北一辉,他主张极端的"民族",标榜超国家的"国家",关怀最底层 的"社会",他在做着东亚桑巴特的工作,将日本的独裁主义、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融和起来他的工作很有成效,取得的"成绩"不亚于德国知识分子行动指针:阶级论、民族论与战争论  北一辉强调:日本当下存在着"严重的阶级斗争事实",即国内的阶级斗争与"地球的"(国际的)阶级斗争国内阶级斗争是平民与财阀、官僚的斗争;"地球的"阶级斗争是被压迫民族日本与欧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他反复论证阶级矛盾的现实性与其不可调和的尖锐性,而这正决定"革命战争"的不可避免  北一辉的阶级论的国际引申是他的民族论。

东亚联盟同志会的《宣言》说白了北一辉的政治理念同志会强调"民族主义":明治维新做到的是"打倒封建,实现以天皇为中心的民族国家而昭和维新则综合与发扬东亚各民族的力量,通过最终的战争迎来世界维新"他们所说的民族不仅是日本民族还是东亚民族,将由东亚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