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学设计《敕勒歌》教学设计1 课前打算: 1.精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积累相关资料: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传世佳作众多,如:《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观赏品位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中描绘的风光 2.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酷爱自然、酷爱家乡的感情 评价任务: 1.能够精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思索探讨问题: (1)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它们具有什么特点? (2)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方许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3)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现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景导入: 1.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展示草原图片。
思索:从这首《天堂》及草原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2.课件出示课题 二、初读诗歌--慷慨歌谣传不绝 过渡语:金代闻名诗人元好问赞扬这首民歌说: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自然下面就让我们初读课文,感受这首千古传颂的牧歌 1.多媒体播放朗读视频 2.指导朗读:明确朗读要求 留意音调的凹凸、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感情的把握、节奏的划分等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留意依据朗读要求仿照示范朗读,把诗歌读懂、读通 4.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刚好指导评议 5.跟读: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体会诗歌韵律 6.全班齐读课文 三、感知意境――得意忘言千古唱 过渡语:这首诗歌虽然篇幅短小,总共只有二十七个字,但自问世以后,不少评论家对它作了高度的评价清代诗歌评论家许印芳赞誉它“有得意忘言之妙,斯为乐府绝唱”,为什么寥寥数语的《敕勒歌》会成为千古绝唱呢?让我们一起去领会大草原的漂亮风光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一遍诗歌,然后思索: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它们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山川、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问题预设: ⑴我们望见了天空和草地,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苍苍 、茫茫 ) ⑵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宽阔无边) ⑶还能看到什么?有何特点? (草 茂密 牛羊 肥壮) 四、探究想象――穹庐一曲本自然 过渡语:许印芳也说过:“此歌只用本色语,直陈所见,而情寓景中,神游象外”。
那么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方许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指名读诗歌其次句 明确: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方,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酷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问题预设: ⑴“穹庐”是指什么?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么? (依据描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⑵你知道为什么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 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五、体会情感――一曲牧歌音绕梁 过渡语:诗歌评论家沈德潜曾说过:“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请同学们思索: 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现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明确:并非无人,“见牛羊”句示意了人的存在,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朝气感、喜悦感、怡然自由感 问题预设: ⑴风吹草低,现出了什么?(牛羊),现出的仅仅是牛羊吗?为什么只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说明草长得怎样?牧草长得如此茂密,牛羊肯定长得非常的——(肥壮),牛羊长得如此肥壮,就现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
所以,风吹草低,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富裕 ⑵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 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 老师小结: 正因为这首诗歌不仅写出了草原的宽阔宏伟、漂亮富裕,而且表达了敕勒族人民酷爱家乡的感情整首诗中画面有静有动,色调富于改变,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旧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缘由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专心去感受诗中美丽的景色 (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同桌相互检查) 六、布置作业: 你能否把自己对家乡的酷爱之情也诉于笔端呢?课下试写一个景物片段,表达对家乡的酷爱之情 七、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测)(10分钟) 要求:1、独立按时完成,时间八分钟 2、八分钟后参照答案同桌互改,并统计分数 3、留意书写仔细规范 1、填空 (1)《敕勒歌》选自,这是(朝代)时北方族的民歌 (2)诗中对天空、草地的描写属于态描写而“风吹草低见牛羊”属于态描写 2、说明加点词 (1)敕勒川:(2)现牛羊: 3、“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4、“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板书设计: 苍苍 茫茫 静↘ (宽阔无边)宠爱、赞美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密肥壮) 教学反思: 优点: 1.各个教学环节严谨、扎实、有效。
问题设计能够侧重难点,突出重点 2.能够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注意体现诗歌朗读教学,朗读形式敏捷多样 不足: 评价环节薄弱,对学生的调动还不够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且要注意对学生诗歌比较鉴赏实力的培育《敕勒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留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日,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洁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覆盖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很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覆盖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解并描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宏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情愿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覆盖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终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很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沟通 指名回答:谁情愿来读一读? 老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爱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相互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沟通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日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肯定有许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挚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漂亮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覆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绝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订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常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季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老师订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岸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望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岸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老师订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色调 近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