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英语教材及教学模式研究_高等教育论文 论文 关键词:改革开放初 大学 英语 教材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初(1977年—1985年)大学英语三本典型教材的研究,发现教材的 发展 与 教育 背景和学生的水平紧密相关,对当时的大学英语教育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其时代局限性,当时的大学英语教材和其中蕴含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引言 Brown认为,成功的教材一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二要有利于教学法的贯彻也就是说,教材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处于中枢地位,一头连接着教学大纲,另一头连接着教学法,即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材的质量是影响外语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教材已经更新换代,教学模式也有了巨大的进步实际上,每一次教材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以往教材的经验基础上回顾一下老教材,我们可以找到我国教材发展的脉络,从而为未来教材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准备 二、改革开放初的大学英语教育背景 1977年以后,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开始恢复发展1980年8月,《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四年制试用英语教学大纲(草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自1983年起,高考英语成绩计入总分,极大地调动了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开放政策使社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在大纲的指导下,广大英语教师结合当时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学生基础差的情况,编写了适合当时的英语教材其中,依据教育部1978年于湖南长沙召开的大学英语教材会议《关于编写零起点教材的决定》编写的《基础英语》(大连海运学院主编,1978年出版,共两册),对恢复我国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起到了铺路石的作用适应恢复高考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逐步提高的需要而编写的高起点《英语》教程(吴银庚教授、张彦斌主编,1980年出版,共四册),为1985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制订提供了依据这两部教材在全国各大高校选用最广另外还有清华大学陆慈主编的《英语教程(理工科用)》(1981年出版,共四册)和复旦大学外文系主编的《英语(非英语专业用)》(1981年出版,共四册)(供文科使用)由于1980年的大纲只规定了语法教学标准,因此各种教材的突出特点是都以很大的篇幅来教授语法 三、《基础英语》——零起点大学英语教学的铺路石 1.《基础英语》是为那些从来没有学过英语的大学新生编写的教材从字母和音标开始,而且注意选材的真实性。
全书共分两册第一册内容包括语音、基本语法和大约六百个工科通用词汇,为学生阅读专业英语书刊资料提供初步的语言基础;第二册内容是为深入学习阅读专业英语书刊资料所必须掌握的一些疑难语法现象和大约四百个工科通用词汇,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基础英语》使用总说明中,编者提出的目的要求如下: (1)能借助学过的语音规则和国际音标顺利而正确地拼读单词; (2)能基本正确地区分意群,朗读课文; (3)熟练地掌握所学单词,能汉英可译;能汉英互译所学短语(不包括阅读材料中的生词短语); (4)正确地分析理解简单句、复合句和长难句; (5)借助词典能独立翻译中等难易程度的 英文 科普和科技文章(限于无专业性困难者);在生词量不超过10个时,每小时翻译速度为1500个印刷符号 3.本套教材中所体现的教学模式 本套教材基本上以语法为纲,吸收了结构主义的成分,强调句型操练、翻译能力的培养,侧重于科技文章的阅读,其它方面少有顾及没有针对 听力 和口语的教学内容和练习 以第二册第1课为例课本建议6学时完成生词0.5学时;语法句型2.5学时,本课学习动词的时态后面有大量的语法练习。
课文及练习2.5学时课文学习AdvancesinMaterials,引导学生从词语用法、语法结构、习惯用法等方面培养综合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课文实质上是以课文为载体系统传授词语、语法结构等知识阅读材料0.5学时有三篇文章:A.SeeingisBelievingB.CommunicationOutsidetheEarthC.LawofConservationofEnergy阅读材料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阅读文章的能力本书的阅读材料是三篇和正课文题材相同、内容相近的文章组成,符合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原则,而且保证了一定的阅读量,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教材的编排符合语法翻译法的基本特征语法翻译理论认为:学习外语首先通过语法规则的详细分析;使用以母语翻译过的单词表进行翻译练习;句子被认为是语言教授和练习的基本单元;外语学习的目标是阅读 文献 或从外语学习中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JackC.RichardsandTheodoreS.Rodgers)语法翻译法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支配了欧洲外语教学在今天世界有很多地方还在使用修改变化后的语法翻译法它为外语教学新方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也符合我国当时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后的学生英语水平。
在大纲修订后所编的教材乃至今天的教材和教学中仍然能看到语法翻译法的影子例如《大学英语(精读)》侧重阅读中词汇、语法的分析和练习现在的大学英语教材也是同样的情况这反映出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继承发展传统的特点语法翻译法的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用很方便,只要教师掌握外语基本知识,就可以教外语了,这也符合了当时我国大学英语比较落后的教育状况 四、《英语》——较高起点英语代表作 1.由上海 交通 大学外语系吴银庚主编的《英语》使用对象是已掌握700个左右英语单词和一定英语语法知识的入学新生,教学目标是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并适当进行听、说、写的训练本教材共分四册试用单元教学作为本教材的编写形式第一册和第二册每个单元有课文、词汇学习,结构学习,有指导的会话、听力训练和阅读材料从第二册开始增设有指导的写作,第四册增设英译汉指导 课文前两册以科普文体为主,宜于学生基础阶段的学习,以便较多地接触常用的普通词汇和半科技词汇,熟悉基本的语言结构,并利于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第三册和第四册以科技文体为主,以适应学生最终阅读科技文献的需要 阅读材料:题材、词汇、语法力求配合课文每个单元配2—3篇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A)篇必读,有一定的教学要求;阅读材料(B)篇供自由阅读 听力训练:主要培养耳听会意的能力通过理解性练习检查学生的领会程度 词汇学习:第一册安排动词和介词,以后三册增加词组、同义词对比和常用词缀等内容 结构学习:相当于一般教材中的语法部分以中学已学的语法知识为起点,重点讲解常用结构 有指导的会话:内容从学校生活到科技对话第一册到第三册安排一些口语习用句,第四册训练学生就某个科技题目作有准备的简单发言 有指导的写作:第一册不单独列为项目,而是结合课文安排一项中译英练习,从而培养学生使用一些常用词组和写作一些句子的能力从第三册开始列为项目,介绍科技英语的常用概念的表达法第四册介绍科技文章摘要的一些写作特点,并进行初步的训练 2.本套教材的教学模式 (1)以阅读为主,同时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要求本书课文和阅读材料的选择、词汇学习和结构学习的安排,都是围绕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根本目标而进行的,相当一部分练习也是为了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性而设计的根据课文判断正误、回答问题、词汇填空和翻译句子等,这符合阅读教学法理论阅读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在阅读过程中,有几个层次的因素在起作用,包括词语识别、语法分析、语境知识。
阅读时,各个层次的知识互相补充练习的设计涉及背景词汇、主旨及隐含之意,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重要信息 (2)注意培养语言的实践能力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讲解力求简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这表明本教材在以语法翻译法为基础的同时,有时也运用了交际式教学法的某些做法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有指导的会话部分 交际法是一个多元理论的联合体,至今也没有一个能概括其内涵的定义交际教学理论泛指1971年欧共体讨论单元—学分体系→意念—功能大纲→交际教学法的多种变体都用到的语言教学观点撇开 发展 过程中的变化,现在来理解它的内容,主要是按学生需要取材,功能为经;教学交际化;学用结合;学到语篇,用得得体从宏观上概括,其目的是学用一致,其途径是教学交际化目前交际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避免只记一些死的语法、词汇,注重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书中所体现的交际法仍主要保留在语法层面,对真正的交际原则和文化原则没有涉及因此,本时期的交际法充其量是涉及语言知识层面 我认为,语法翻译法和交际式教学法没有本质的冲突,实际应用中它们是相互促进的简明的语法讲授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学习外语的单词拼写、语法结构、篇章结构,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交际式教学做不到的。
另外,授课时适当的母语可以打消学生在交际式教学中可能产生的误解可以说语法翻译法在基础阶段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交际式教学法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能力提高 本套教材中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是在1985年《大学 英语 教学大纲》制订前编写的但它所体现的目标和后来的大纲的教学目标非常贴合,或者可以说它为《大纲》的制订提供了可行的 参考 依据 五、文科教材的代表——《英语》 相对于理科教材,文科教材的发行量和影响力要弱很多影响比较大的有由王慧玲、李荫华等编写《英语》(非英语专业用)本教材编于1980年,于1981年出版到90年代仍有很大的影响力本套教材是为文 科学 生学习基础英语而编写的,旨在帮助学生学好语言、词汇和语法的基本功,注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兼顾听、说、译、写的能力教材中每课的语法和词汇占据了大部分篇幅,练习也以此为中心,因此教学模式也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教学模式,虽然也兼顾了听、说能力,使用了交际法等其它教学模式,但内容很少如第二册第一课用很小的篇幅介绍Askingtheway,练习中设计练习“I’dliketo...”句型操练虽然很少,但也涉及口语训练这也是符合了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时代现状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教材的主编李荫华等是后来《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精读》的主编,因此,从该教材中课文、词汇、练习的编排中可以看到是和《英语》一脉相承的这也反映出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继承借鉴的传统 六、本时期大学英语教材的主要问题 本时期的教材为那些从未学过英语或英语知识很少的学生打下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为我国的英语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利用语法翻译法讲授语法时概念清晰,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快提高,翻译能力也得到了适当的培养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1.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各套教材都把语法和翻译当成教学的中心,忽视对听、说、写的培养,学生得不到或得到很少的听说训练,口头交际能力缺失;过于追求语法的准确性,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主观能动性在语法翻译法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室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这样效率很高,但缺陷也是明显的,其中最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所以传统教学模式总是与“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名词相连。
很显然,这与 现代 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这种模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担 2.体裁、题材单一理工科的教材的文章都是科普文章,没有记叙文体,更不用说诗歌、文学作品等了这违背了教材编写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