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论高中学生心理障碍早期识别与干预策酪研究高等教育论文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50KB
约6页
文档ID:313770331
浅论高中学生心理障碍早期识别与干预策酪研究高等教育论文_第1页
1/6

浅论高中学生心理障碍早期识别与干预策酪研究_高等教育论文   论文 摘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识别、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识别、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鉴别与转诊,早期发现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通过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运用谈话、与专科医生配合,心理 治疗 与药物治疗结合、与家长的配合等积极主动的干预措施帮助心理障碍学生解除·心灵桎梏,完善人格,完成学业  近几年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虽然在学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高(有关研究资料认为在5%以下)但其绝对人数是相当可观的这些学生由于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无法像其他同学那样进行正常的学习,个别的甚至会产生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对学校 教育 工作的负面影响很大而这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果能在早期被及时识别,及时转诊接受正规的治疗,其病情将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减轻或治愈,能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完成学业  因此早期识别心理障碍,并进行有效干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从1999年开始,我校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实践,经过几年的探索, 总结 和积累了一些识别与干预的方法与经验  一、关于早期识别的策略  (一)学生的自我识别  目前比较得到认同的正常与异常心理区分的判别标准中,…“内省经验标准”就是其中的一个,这里的内省经验一方面是指观察者的经验,另一方面是指心理障碍者自己的内省经验,如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

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已有了很大的 发展 他们能充分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有了表达自我的能力如果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心理保护意识的话,就能在早期识别自己的心理问题为了提高学生自我识别能力,我们把相关内容列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体系及有关的讲座中在高一阶段以“做心理健康的人”为主题,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准,在高二阶段把常见的心理障碍的类型特点及鉴别标准列入课程中,通过心理课及宣传栏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咨询的知识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要目标不是识别心理障碍而是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但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相关的课程内容对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有积极的意义  在我们学校早期发现的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中约有五分之一属于学生的自我识别2001年起,每年都有1—2名高一新生在听完心理课后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及时求医使病情得以有效缓解  如高一女生A听完课后走进了咨询室,诉说自己从初三上就开始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前老师和家长总是认为她学习毅力不够,自己也很痛苦,但一直找不到问题的原因,听了课后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可能出了问题,经咨询后发现她已属中度心理障碍,转诊后医生诊断为“焦虑综合症”,因病情已持续较长时间(从初三开始已一年多了),建议休学治疗。

现已治愈复学,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自我感受为“我仿佛再次重生”  高一女生B对照心理健康标准中的“情绪协调、心境良好”的标准发现从中考结束后自己一直情绪低落,就向父母谈了自己的问题,父母与她一起前来咨询后转诊被医生确定为抑郁症,由于得到及时的治疗,她一直坚持学习高二时获得学校二等奖学金 高二男生c做过胃镜检查,进行过CT检查,吃过各种药加上做理疗都无明显的疗效在心理课上听了心理障碍有躯体化症状的有关知识介绍时,意识到可能是心理上的问题经过几次咨询后,对自己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有了新的认识,焦虑明显减轻因他母亲是医生,为他联系了精神科的医生,医生认为他有中度的焦虑,但鉴于他对咨询的配合较好建议暂时不介入药物治疗,以心理咨询为主   随着焦虑的缓解,其躯体症状基本消失一位曾有自杀行为的学生最初不愿接受心理咨询,认为自己不是精神病,听了心理课后,特别是有关介绍心理咨询的课后,主动走进咨询室,寻求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最先感受的是本人,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形成较强的自我心理保护意识,能初步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对常见心理问题的认识,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做的也是可以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识别   正常与异常心理区分的判别标准中,有观察者的内省经验标准和社会适应的标准,这样我们就可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作出正常与异常的判断;也可以将人的行为与社会行为常模相比较进行判断如果我们的教师有心理教育的意识,有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适度敏感性.那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在与学生密切的沟通与交往中,能在早期识别出学生的心理问题除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关注学生外,在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l、关注生活事件   学生的心理障碍的发生,一般由某一诱因直接诱发关注学生的生活事件有利于早期识别,并可以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A、转学每学期总有学生要转学、换班,这时特别容易诱发学生平时隐藏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障碍   如高三某班来了位插班生,班主任很关注这位学生最初发现他不合群,后又发现他睡眠非常不好就劝这位同学前来心理咨询,经交谈和量表测试,发现这位同学有抑郁倾向,转诊后被医生确诊为抑郁症并有轻生的念头,由于发现及时,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病情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有缓解   高二文科班来了位插班生,班主任发现她不愿与成绩好的同学做同桌,表情不快乐,及时与家长联系,在学校咨询中发现有过度焦虑。

转学后总是担心跟不上被人笑话原来只担心学习,现在担心会精神崩溃,怕自己会抄起家里的刀具向妈妈砍去”,经医生诊断为焦虑症(由转学事件诱发)所以,转学学生,及高二文理分班后不适应的学生往往是我们在识别中的关注对象   B、 考试 前后因为学生(包括家长、老师)对学习成绩的高度重视,因而许多心理问题与考试相连考试前,比较多出现的是考试焦虑,如失眠、心理烦燥、出现躯体症状甚至逃学考试后,成绩下滑幅度大的同学和对自己考试成绩不满意的同学比较容易出问题   有一位学生,每当期中期末这些重要考试前,总是要与人冲突(家长、老师、同学),有次甚至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不声不响几个小时直到妈妈害怕地要打110才开门,经过数次反复的咨询,自己也发现了莫名发火原来与考试有关转诊后被诊断为“焦虑症”,药物治疗介入后,病情有明显缓解,经过心理咨询的配合,此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C、家庭突发事件高中学生生活阅历短,当他们面临一些突发生活事件时会出现无助、无措、无望的心理反应在“危机”面前,可能会有出格的反应;有些尽管在当时似乎没有什么异常反应但“危机”隐性危害却一直在干扰着学生   D、人际关系问题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不能与他人融洽地相处,我们应从学生表现出的不合常规的冲突中加以识别。

  高三有位学生,高考前一个月在一次与父亲的激烈冲突后打算用药“干掉”爸爸在他妈妈的说服下前来咨询,通过沟通和分析,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心理出现问题(有严重的抑郁倾向)并开始坦露自己有轻生的念头,而且想过具体的方法与他父母取得联系后,全家达成了共识,准备先作一般的心理疏导,严防轻生,待高考后即去求医   一位学生因为对自己的苛求,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某同学总是与自己过不去的错觉,甚至在一次 体育 课中用篮球砸那个同学,经转诊后被定为焦虑综合症,由于得到及时的治疗,焦虑明显缓解,与同学关系恢复正常,学习成绩重又上升   2、关注学生个人的变化   A、个性有缺陷的学生心理障碍往往与个性缺陷有密切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人,自我封闭的人,追求完美的人易发生心理问题,教师关注个性有缺陷的学生,一方面有利于及时识别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个性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B、情绪起伏过大的学生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信号,与刺激强度不相对应的过度低落及过度亢奋,都应考虑其心理方面的问题学校咨询室中常有一些学生是被班主任发现情绪异常而劝来咨询的,其中部分有抑郁倾向或躁狂倾向   c、学习成绩突然下滑。

心理障碍会造成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特别是注意力无法保持集中当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无法用平常方式加以解释时,就应从心理问题的角度加以分析   3、关注学生个人成长史置謇魔背景心理障碍的形成属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往往与其童年的经历有关,与其家庭背景(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家庭的民主氛围甚至遗传)都有密切的相关早期识别与干预,一定要对这些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一个个性与学业都可用优秀来形容的学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症状,似乎没有发病的原因从其家人中了解,亲戚中有家族史   一个实施自杀而被抢救过来的学生诉说其自杀理由时其中一条是因其特殊的家庭背景而造成   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中要重视分析其家庭背景,及个人的成长史从上述各重要环节中,对学生心理障碍识别离不开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教师对“知识传授者”这桂会角色的把握很到位,但对“心理工作者”这一新的社会角色显得有点陌生但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承担好这一新的角色的要求十分迫切,我们学校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老师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老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在学生的教育中特别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中发挥了其特有的作用。

  如每年高考前或考试期间常有学生出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老师大都以一般的身体疾病来处理但当老师提高了对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后,处理的方式就有新的变化2003年高考前,学生停课回家复习,一位男生回家的当天晚上开始呕吐,二天时间连续失眠,吃不下东西他的班主任听到这一消息后联系这位学生的心理特点,意识到可能是焦虑所致,于是通过心理专职教师与精神专科医生联系,经医生检查后诊断为“焦虑综合症”,加强了心理疏导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辅之以药物缓解.使学生的焦虑情绪得以迅速的缓解,身体也恢复了健康   一位高三学生在高考前二个月偷窃别人的衣物,他的班主任从他偷窃方式及偷窃后的表现分析认为这不能简单地从思想品德的角度进行教育而是通过谈话了解了学生高考前过重的心理负担与偷窃行为有密切的联系,而这种过高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他的家庭,经过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工作,消除了学生的顾虑   (三)重视并发挥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作用学校心理工作的对象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和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但投有精神障碍的学生对那些心理异常或已有明显的各类神经症的学生,需及时转诊,由专科 医院 的医生进行治疗在鉴别判断正常或异常心理,是否需要转诊的问题上。

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应在此充分发挥其作用   为了有效地对学生的心理障碍作早期识别,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还应掌握常见的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掌握精神病情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及癔症、人格障碍和心理生理障碍的分类及区别这种初步的分类技能对准确分辨学生问题及时转诊有积极的意义   在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中,学校从培训资金、培训时间、外出交流等方面予以很大的支持心理健康教师先后参加国家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与职业鉴定,咨询专业技能和心理诊断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开展心理咨询和学生心理障碍的鉴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一般有二个鉴别流程   二、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措施   健康心 理学 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的心理障碍以躯体、心理及社会行为反应的形式表现出来后,应在观察诊断的基础上寻找其问题的原因,并予以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干预干预的要点是充分发挥个体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就应以此为重点   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大部分仍然可以坚持学习,但他们在完成学业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和老师给予积极的干预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帮助他们摆脱心灵的桎梏。

  (一)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   心理有障碍的学生需要教师付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