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理想的变迁——从柏拉图到卢梭_教育理论论文 论文 关键词: 教育 理想 柏拉图 卢梭 论文摘要:柏拉图和卢梭是震烁古今的 哲学 家,他们先后为人类描绘了教育的理想蓝图,不仅反映出他们独特的 政治 理想,而且折射出人类社会教育思想在交锋中缓慢前行的进程将两位教育哲学家的思想进行时比,可以为今天我们认识教育的本质提供一个新颖的视角 柏拉图和卢梭是人类 历史 长河中杰出的两位思想家柏拉图生活在古代希腊,卢梭生活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他们分别通过著作《理想国》和《爱弥尔》刻画了人类教育的理想蓝图从柏拉图到卢梭,从人类早期的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历史跨度长达两千多年,他们描述的教育理想有什么区别,变迁的缘由是什么,本文谨对此展开思考 一、柏拉图的教育理想 柏拉图认为实施合适的教育是达到建立理想王国的唯一途径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个等级清楚的集体,由统治者、护卫者和劳动者三个等级构成三个等级各安其位,高度和谐地陈列在理想王国之中和谐的社会由国家统一的教育体系来实现 (一)关于教育对象 社会全民都应该接受与他自身资质和阶级相配的教育教育对象是由神铸造的,由于神用不同的材质来铸造,因此人类就有了不同的社会地位,所接受的教育也就不同。
国家的统治者是神用金子造成的,护卫者是神用银子造成的,劳动者是神用铜铁造成的教育实施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侧重培养相应的美德,才能达到正义国家的声誉与兴亡完全取决于统治者及护卫者英明与否 (二)关于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大致可分成六门: 音乐 , 体育 ,算术,几何,天文学,辩证法音乐教育使人达到对美的爱,可以“自觉自善”;体育锻炼使人产生身体的健康;算术是“最能把灵魂引导到真理”的学问;几何学对于建造兵营,对军队作种种布置很有必要;天文学对航海,行军作战尤为重要;辩证法能把零星学习的科目融会贯通,找出事物间的关系,探究事物的本质内容难度也是逐次增大,只有天生高贵的少数人能够学习完所有的内容,尤其是后面的高深学问所有的内容必须从现有文化中精心挑选,因为先人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易更改的 (三)关于教育方法 所有自由民(不包括奴隶)的子女不论男女,都要进行统一的教育,然后按照各自的质地安置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儿童出生到3岁主要是增进其生长,3岁到6岁他们要到游戏场参加听故事,做游戏,唱歌等活动6岁以后儿童进人初等学校学习阅读,书写,音乐,体育等科目以进一步 发展 节制的美德,完成基本的劳动者的教育。
17岁到20岁的贵族青年继续进行军事训练,同时还有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理论等科目,培养勇敢坚定的美德少数金质的青年在20岁至30岁可以继续接受教育,以发展其理智和智慧的美德极少数金质人学习研究到50岁,取得哲学上的高深造诣,能用理智衡量各种事物,就可以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 (四)关于教育目的 柏拉图构建一个理想的国家“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教育要使每个人建立和谐和有秩序的心灵法则,使个人和国家产生节制、勇敢、智慧的美德,使人“举起心灵的眼睛去凝视这照耀着一切事物的光,看到‘善’的本身他的教育理想体现了一种从社会发展到个人所需的自上而下的整体教育观,个人应该为整体的和谐而放弃个人的自由,一切为和谐的社会发展服务 二、卢梭的教育理想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锋思想家,他为假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尔设计了从出生到成人的全程教育,强调符合 自然 的就是合理的.要依照儿童的天性提供自然的教育 (一)关于教育内容 教育来自三方面: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和自然的教育选择教育内容的原则是:所学的知识要是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
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内容各不相同,主要可分为感官训练,知识教育,判断能力训练,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儿童应该积极投身于活动之中,锻炼各种感觉器官,强健身体,参加图画、唱歌、游戏等活动年幼的儿童应该多在生活中学习,“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等他的理智成长得足够理解抽象的事物时再积极学习其他各门知识 (二)关于教育方法 第一种突出的教育方法是活动学习法,也可以称为自然学习法即在活动中能学的绝对不在书本中学习,而用自身感官和才能在生活中学习如由辨别方向学地理,由日出星象学天文,由日常交际学习文字,儿童的所有功课都在大自然中进行另一种方法是自然后果法即在纪律教育时,通过儿童体验他们的过失制造的不良后果来纠正他们的过失行为那种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却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过失的做法是愚蠢的第三是消极教育法即在恰当的时候教育者要静静等待,重视发现儿童自身的察赋和兴趣而不急于进行技能知识的灌输要尊重儿童……让大自然先教导很长的时期之后,你才去接替他的工作,以免在教法上同他相冲突·····一个受了不良教育的孩子,远远不如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孩子聪明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儿童时期就是理性的睡眠期,只有等理性苏醒,我们开发智慧的教育才会有成效 (三)关于 教育 各阶段 教育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出生至两岁婴儿的教育着重 发展 其身体健康两岁至十二岁,儿童的理智仍在酣睡,这时应锻炼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十二岁至十五岁,儿童可以学习一些知识,进行一些劳动,取得对事物的独立判断能力,培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青年时期,儿童要接受爱情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顺利进人成人世界 (四)关于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要归于 自然 ,培养自然人自然人可以生活在社会关系中,可以适应各种境遇而不失本性他一切都服从理智的法则他有一个包罗万象的心胸,之所以如此,不是由于他有知识,而是由于他有获得知识的能力他心思开朗,头脑聪明,能够随时应变,不强不知以为知,虽然不是一个学习渊博的人,但至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卢梭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有能力建构一个民主社会的自由公民 三、柏拉图和卢梭的教育理想的变迁 (一)教育理想的异同比较 1相同之处 首先,柏拉图和卢梭思考的高度接近他们都从 哲学 高度思索着人类本性,人类社会的存在模式,对教育和 政治 体制,教育和社会发展、人的成长都有清晰深刻的认识,力图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勾勒出一幅通过教育得以实现的美好社会景象。
其次,两者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慎重选择教育方法他们都给儿童划分了不同的教育阶段,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人发展功能予以充分肯定另外,两者的教育理想虽然没有成为现实,但是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柏拉图具有开创性的国家公育等思想成为后世包括卢梭在内的许多学者的精神食粮卢梭曾推崇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教育法,称赞他是通过节日,体操,唱歌和娱乐活动来教育孩子的而卢梭的教育理想也启发了许多教育家如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来源 2不同之处 第一,他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一样,哲学基础也不一样柏拉图站在奴隶贵族专制的立场,带有反民主制的情绪,他赞美集体主义并由衷地讨厌个人自由卢梭是是法国思想启蒙运动中“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之一,他强调个人自由精神和民主社会,尊重人本身的气质和兴趣第二,他们对教育的社会意义、培养目的的认识迥异通过此前的说明我们不难看出这点第三,他们对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认识不同柏拉图对教师角色的描绘是概括的,抽象的,而卢梭的论述则是具体的他更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影响 (二)教育理想的变迁缘由 两位思想家的教育理想根源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潮。
柏拉图教育理想的理论基础是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认识论以及他维护奴隶主专制统治的社会政治观点他主张教育的功能是有限的,是在神定的前提下对人的材质的确认和选拔;卢梭教育理想的理论基础是带有唯物倾向的自然神论哲学观和追求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社会政治观他主张人们要按自然 规律 来认识教育,教育就是让人的理智苏醒,是人的潜能发掘的方式他们教育理想的变迁有着内在的逻辑连贯性,体现了人类社会对教育本质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古雅典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在哲学一形而上学、 科学 、文学、 艺术 最光辉的典范这种精神文明经历文艺复兴,尤其到了十八、十九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结合基督教精神复活为欧洲启蒙思想,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柏拉图和卢梭正是这两个时代的思想代言人通过他们的教育理想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理念世界中 历史 的折叠,既是时代的变迁,又是历史螺旋式的升华两种理想提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这就是:通过教育来使人类灵魂得到净化,使社会变得美好,从而实现和谐发展的进步的社会他们的思想启迪了在当时社会异化现象严重的困境中隐痛的心灵,启发在这新旧交替的历史关头处于仿徨中的人们对社会生活进行怀疑、批评和重新估价,重塑社会生活的新价值标准和维度,憧憬和更新人类生活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