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二十一世纪的西方哲学_西方哲学论文 「内容提要」20世纪晚期,西方 哲学 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 政治 哲学的崛起和后 现代 主义的传播本文提出:第一,政治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是对启蒙遗产的深刻反思,但它们立场是不同的 ;第二,政治哲学的主题是正义,但对于什么是正义,新自由主义内部是充满争论的, 它与社群主义之间的争论则更为激烈;第三,启蒙是一项未竟的事业,新自由主义和后 现代主义都不可能终结启蒙我们都需要启蒙,对于 中国 是如此,对于世界也是如此 「关 键 词」启蒙,政治哲学,后现代主义 「正 文」 在西方文化中,“千”是最基本的记数单位基督教传统中更有“千禧年”(millenni um)之说,而所谓的“世界末日”也好,“幸福王国”也好,都同“千禧年”紧密相关 千年之交对西方有一种其他文化传统难以明了的重大意义 在过去一千年开始的时候,西方文化在世界舞台上还算不上最耀眼的“明星”;当这 一千年行将结束的时候,它在全世界却取得了统治的地位近百年来,西学东渐,中国 现代史表现为东西方文化冲突、碰撞、交流和融合的 历史 哲学是文化的精华位于千 年之交这种独特的历史处境,面对纷纭变化、令人眼花缭乱并对中国具有很大影响的西 方文化,许多西方哲学研究者都试图前瞻21世纪的西方哲学。
瞻前”先需“顾后” 要想探索西方哲学的未来,首先应该准确地把握它的过去和现在 一、启蒙的遗产 21世纪的哲学故事是由现在的哲学话语来定调的,而现在的哲学话语是从启蒙开始的 启蒙对于现代哲学来说是一场天翻地覆的革命一方面,启蒙用理性取代了信仰,用 批判精神取代了迷信,打破了基督教神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另一方面,启蒙使哲学取代 神学占据了“王者之尊”的位置哲学据说能够达到外部世界的终极实在和永恒真理, 从而被用来审查其他文化部门( 科学 、政治、 法律 、道德、宗教和 艺术 等)的主张启蒙 导致了大量新思想的产生,但这些思想的性质(真或假、正确或错误)则要由哲学来裁定 启蒙思想的实质是由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两个关于所要达到目标的理想,一个关于 人的神话 第一个理想是关于知识的,启蒙试图获得关于世界的永恒真理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 理想,现代的 自然 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便应运而生了,它们的使命就是揭示外在 客观世界和内在主观世界的真相,发现关于它们的知识,最终达到关于它们的永恒真理 哲学的任务不是发现科学知识,而是为被发现的科学知识提供证明哲学为全部现代 科学提供合法性,而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
为此,笛卡尔提出了心灵作为“镜子” 的隐喻,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在于它们能够精确地表象(再现)世界;洛克提出了心灵作为 “白板”的隐喻,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在于它们是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的摹写; 康德提出了“哥白尼革命”的隐喻,将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建立在先验主义之上在全部 知识中,启蒙思想推崇科学;在全部科学中,启蒙思想把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物 理学 视 为楷模牛顿力学据信触及了终极的实在和揭示了永恒的真理但什么能证明这一点呢 ?只有启蒙的现代哲学 第二个理想是关于实践,启蒙希望普遍的人类解放真理的获得必然导向解放的实践 ,而“解放”体现了一种普遍的人类历史观念,即所有人类历史都趋向一个作为终极目 的的自由王国各式各样的现代理论都是这样的“解放故事”:通过爱和信仰,亚当的 原罪得以救赎的基督教的“神学故事”;通过具体的历史辩证法,普遍的人类理念得以 实现的唯心主义的“思辨故事”;通过劳动社会化和财产公有化,使剥削和异化得以消 灭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故事”;通过政治民主和 工业 革命,使奴役和贫困得以克服 的资本主义的“自由故事”在当代西方,居主导地位的“解放故事”是自由主义在 自由主义中,故事的主体叫“人民”,其合法性标志是人民之间的意见一致,人民产生 出正义制度的方式是民主协商,而解放的目标是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统治。
启蒙依靠什么来实现这两个伟大的理想?它依靠一种关于人作为主体的神话如果启蒙 要实现的是永恒真理的理想,那么它依靠的是作为知识英雄的认识主体在启蒙运动之 前,上帝是最高权威,一切法则都是上帝制定的启蒙之后,作为主体的人取代了上帝 的位置,用康德的话说,人为自然界立法在启蒙哲学中,真理同认识主体是紧紧联系 在一起的:人可以说各种各样的“话语”,但只有作为主体的人才能够说“真理的话语 ”;人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知识,但只有作为主体的人才能够为这些知识提供真理的合 法性基础;人讲述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但只有作为主体的人才将“真理的故事”置于优 先地位如果启蒙要实现的是普遍解放的理想,那么它依靠的是作为自由英雄的实践主 体启蒙之前,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上帝启蒙之后,用尼采的话说 ,上帝死了,从而人自立为王,成为历史的主体和客体作为历史的主体,人是立法者 ,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起正义的制度作为历史的客体,人是服从法律的公民,并自 愿地遵守法律在启蒙哲学中,人既是历史的主体又是历史的客体,这意味着立法者的 意志和公民的意志永远是一致的,而这种一致是正义制度最可靠的保证 现代性、现代化和现代主义都是启蒙的产物,现代社会的整个形象是由启蒙塑造的。
当代人继承着启蒙的丰富遗产,但这份遗产的确切涵意却不是很清楚的现代化和工业 化使人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并变得越来越健康和长寿,但没有现代化和工业化,毁灭几千 万人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不可能的;人们今天兴高彩烈地驾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 乘坐喷气飞机在全世界周游,而内燃机排出的废气则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经济 全球 化使每一个边远的角落都分享了繁荣的好处,但一个小国的经济危机也许会引发世界经 济体系的崩溃更微妙的问题是对人格的影响: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黑客”在因特网上 能够从容的漫游,甚至横冲直撞,但在学校里却羞于和同学讲话 如何评价启蒙的遗产?启蒙是一个成功的故事,还是一个失败的故事?对于大多数西方 人来说,启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故事:启蒙使西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取 得了巨大的进步并居统治地位,以至于为全世界提供了一种普遍的文明模式在启蒙的 扩张中同时也孕育着对启蒙的批判和反抗从马克思和尼采到海德格尔和霍克海默尔, 持续一百多年的批判理论可以被看作是对启蒙理性一统天下的反抗但对启蒙故事最彻 底、最激进、最剧烈的批判则来自现代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的造反 后现代主义的突然崛起和迅速传播是近20来年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什么是 后现代主义?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在其著名的《后现代状况》中曾将“后现 代主义”定义为“对元叙事的不信任”这里所谓的“元叙事”就是指启蒙关于“永恒 真理”和“人类解放”的故事对于后现代主义者来说,启蒙不仅是一个老掉牙的过时 故事,而且还是一个完全失败的故事正是这种对启蒙故事的不信任导致了后现代主义 的造反 后现代主义到底要造什么东西的反? 首先,后现代主义要造“基础主义”的反后现代主义者把启蒙的故事指斥为“大叙 事”,所谓“大叙事”就是以真理的名义讲话真理是一切知识之为知识的基础,获得 永恒真理是启蒙的基本理想之一在启蒙的理想中,真理是全部科学围绕的中心,是知 识金字塔的最高点,是思想统一性的标志真理在各种话语中占有一种优先和特权的地 位,关于真理的话语变成了“元话语”利奥塔坚决拒斥“大叙事”,把将真理置于优 先地位称为“真理的白色恐怖”;罗蒂 (Richard Rorty)强烈批评启蒙哲学追求“大写 的真理”,他自己则主张追求“小写的真理”;福柯(Michel Foucault)剥掉了“真理 ”的神圣外衣,将真理与权力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所有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对“基 础主义”的批判。
针对启蒙哲学的“基础主义”,后现代主义强调“差别”,主张“多 元论”,宣扬“异教主义” “基础主义”的要害是“霸权主义”启蒙哲学独尊真理,贬抑其他知识什么是真 理?尼采提出,尽管在西方哲学中真理一直以客观性的口气讲话,然而真正起作用的东 西是人的权力意志;福柯揭示,真理同权力是不可分离的,没有真理,权力无法运行, 真理为权力立言,权力以真理的名义行事人们表面上服从的是真理,实质上是屈服于 权力真理被树立为标准也就获得了霸权:所有话语或知识都必须向真理看齐,真理也 必然压迫弱势话语和非主流话语因此,福柯通过 “考古学”和“系谱学”对精神病史 、医学史、监狱史和性史的挖掘,就是试图打开被尘封的另一种历史,让被压抑的声音 讲话,颠覆主流思想的“霸权主义” 其次,后现代主义要造“表象主义”的反表象主义”被罗蒂称为一种视觉隐喻: 人的心灵犹如一面巨镜,能够准确地或不准确地反映外部世界的本质,而对其本质的准 确反映就是真理对于启蒙哲学来说,一旦认识到这面心灵巨镜的本质,就为所有知识 提供了得以安身立命的基础表象” (representation)就是再现,“表象主义”隐含 着一种实在论如果心灵作为一面巨镜反映了外在的世界,并且知识作为镜像是这个外 在世界的准确再现,那么这种作为镜像的知识就必须同外在世界相符合。
正是“知识同 其对象相符合”产生出整个启蒙哲学都一直试图加以解决而又无法解决的难题 “表象主义”的要害是“认识论主义”,即以理性的、知识的和理论的态度看待一切 问题启蒙哲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论主义”,它不仅把“真理”和“科学” 置于优先 地位,而且主张,只有掌握了“真理”和“科学”,才能实现普遍的人类解放认识 论主义”的错误在于:正如海德格尔强调的那样,“此在” (Dasein)对知识和真理拥有 一种优先性,而“此在”首先是指人的实践、工作和生存活动;又如曼海姆(Karl Mann heim)所说的那样,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函数”,因其社会存在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 事物可以具有不同的看法;更如马克思主张的那样,不是意识或思想决定一切,而是意 识或思想为人的社会存在所决定 最后,后现代主义要造“普遍主义”的反启蒙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是普遍主义的, 它要“解放”的不仅仅是西方人,而且是世界上的所有人启蒙哲学倡导一种康德所说 的“普遍的人类历史观念”,这种观念主张全人类会逐步趋向同一,世界上的所有民族 最终都会接受同样的价值、信仰、制度、目标、方向和实践对于启蒙思想来说,达到 这种全人类同一的方式就是现代化。
在这种意义上,启蒙为全世界树立了一种社会 发展 模式,而西方所走的现代化道路为所有国家提供了现代化的榜样这种“普遍主义”在 当代社会的典型表现就是西方向全世界极力推销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普遍主义”的要害是“西方中心主义”启蒙以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一直处于统 治地位,而“普遍主义”则是西方推行其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工具换言之,“普 遍主义”是一种用来压制非西方文明的意识形态,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另一种说法 启蒙把西方文明推举为高级文明,将其他文明都视为“原始的” 或“野蛮的”启蒙将 西方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向所有非西方文明高压推荐,而这些“原始的”或“野蛮 的”非西方文明都必须接受西方的“启蒙”在这种历史处境中,“普遍的人类历史观 念”意味着全世界都沿着西方的道路前进,即“现代化就是西化”70年代以来,情况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东亚一些国家(特别是新加坡)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仍较 好地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这表明“现代化并非西化”另一方面,以后现代主义的 兴起为代表,包括女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西方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意 识到了西方文明的局限性,觉察到了启蒙思想中包含的“西方中心论”。
利奥塔鼓吹“ 异教主义政治学”,罗蒂宣扬“种族中心主义”,福柯提出“真理政治学”,所有这些 都是对“普遍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 正如启蒙的两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