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入输出假设角度谈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基于阅读的写作教学_外语教学论文从输入输出假设角度谈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基于阅读的写作教学:摘要本文结合输入输出假设,讨论了基于阅读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促进语言习得关键词 输入输出假设 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1. 输入输出假设1.1 输入理论作为二语习得理论的著名研究者之一,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相互联系的观点:习得与学习的区别、自然顺序假设、监测假设、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转引自Johnson,2002:89)本文将着重探讨其输入假设在语言学习与习得过程中的作用Krashen(转引自贾冠杰,1997)认为,学习是有意识地掌握语言语法规则的过程;习得是一个无意识地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贾教授指出,这里习得的含义是:不论在任何场合下,学习者能够迅速地、流利地、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则进行交往贾冠杰教授(1997)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将学外语分为习得和学习是有益于外语教学的但是,学习与习得并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二者是连续性的关系,学习到的东西可以直接帮助习得语言由此可以看出,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发展也是一个紧密联系的过程,它们的同步发展最终促进语言习得。
输入假设认为,对于语言习得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可理解性输入’以下公式i+1描述了‘可理解性输入’,即习得者目前的能力水平用i表示,稍高于目前能力的水平用i+1表示,学习者通过理解处于i+1水平的语言输入而取得进步输入假设主张当所输入的未知的语言项目仅仅比学习者目前的能力高出一点点时,语言学习将会发生,语境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发生(转引自Johnson,2002:93)上述观点表明,输入的难度超出学生现有水平过多,学生将难以理解;与现有水平相当甚至低于现有水平,学生又得不到提高,也就无法习得语言那么,什么样的输入才能恰好达到Krashen所指的i+1的水平呢?输入假设就提出了理想的输入应具备的四个特点:第一、可理解性;第二、既有趣,又有关联;第三、非语法程序安排;第四、要有足够的输入可理解性是指,理解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无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是很有用的学习方式既有趣又有关联指的是,输入的语言不仅要有趣,而且要有联系,这样学习者就可以轻松地习得语言非语法程序安排指的是,语言习得重要的是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足的,也是不必要的要有足够的输入是指,在可理解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语言输入(转引自贾冠杰,1997)。
由此可知,理想的输入强调了课堂教学与相关语境对促进学习者理解输入内容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应根据学习者目前的水平以及他们可理解的程度,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足够量的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切充分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1.2 输出假设Swain(1985,转引自Johnson,2002:95)在认识到‘可理解性输入’重要作用的同时,提出了‘输出假设’该假设认为,理解语言与表达语言是不同的技能,而语言表达的技能只有通过促使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也就是说和写,才能得以发展因此不难看出,输入是不足以习得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有机结合才有利于促进语言习得2. 英语过程性写作教学英语过程性写作教学注重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对学生整个写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独立地完成写作,成为自主的写作者正如Sokolik(2003,转引自王蔷,2006:214)所言,“过程性写作学习活动应该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写作的过程比最终写出的文章更重要,这个过程有助于发展一系列技能,它使写作成品得以实现过程性写作教学的主要步骤包括:激发写作动机、启发对观点的想象、教师示范观点的归类组织、强调流利性的自由写作、学生组织观点并列出提纲、根据提纲起草短文、教师引导下的同伴检查或自我检查、修改、教师总结。
转引自王蔷,2006:214-219)3. 初中英语基于阅读的写作教学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1)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课程标准》的要求表明,要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输入的基础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初中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性阶段,语言知识输入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听、说、读、写四种相互联系的课型中,听、读课与知识的输入相关,而说、写课以输出为主读写作为书面语的输入与输出途径,不少实验显示,阅读课已成为帮助学生写作的主要的语言输入在阅读课的学习中,学生熟悉了话题,利用略读、寻读等阅读策略对篇章大意及其支撑细节等语篇组织有了整体性的把握,他们借助语境掌握了词汇、短语和句型结构的意义与用法这些相对充足的可理解性的语言知识输入为下一步的语言输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从阅读的输入到写作的输出不可能一步到位过程性写作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架设了沟通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写作与阅读的相关话题、知识等联系起来,先口头表达并归类组织,学生在进一步巩固与内化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性,自由地将讨论的观点写出来,再通过同伴或自己对文稿的检查与修正,使流畅而又准确的书面表达得以实现,学生的写作技能有所发展,他们从语言学习逐步向语言习得过渡4. 结束语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于阅读的写作教学正是如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但十分清楚要写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会逐步总结出如何写,从而学生的写作技能得以发展参考文献贾冠杰.“论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第3期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Johnson..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Beijing: FLTRP.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