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提升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贡献_其它哲学论文 【内容提要】 中国 共产党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和 发展 ,展现中国是爱好世界和平和维护人类正义的伟大力量;它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凝聚民族伟力的最好载体,由此显示出伟大的东方战场不可征服的力量;它长期领导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解放而斗争,而人民的这种斗争则是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决定性因素;它代表全国人民公意参与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使中国以团结统一的形象展现于国际社会,为联合国的创建作出重要贡献 【摘 要 题】党史研究 【关 键 词】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国际地位 【正 文】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国际地位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1942年1月,中国与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以抗战大国和四强之一成为其重要成员国1943年1月,中国政府分别同美国和英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在法理上取得国际平等地位1945年4月,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会议,参与联合国的创建,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取决于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对此作出了 历史 性贡献。
一、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树立起爱好和平和维护正义的大国形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是中国在20世纪30至40年代世界 政治 格局发生明显分野、逐步形成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两大阵营之际,对国家历史走向实行正确选择的结果中国加入到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来,并以自己艰苦卓绝的抗战赢得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重,才使其国际地位的提升具有一种可能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中国树立起爱好和平和维护正义的大国形象,并在后来成为反法西斯阵营四强之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就立即建议国民政府实行抗日外交政策,“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和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互助协定”,鲜明地提出“拥护国际和平阵线,反对德日意侵略阵线”(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55~356页1938年2月11日,毛泽东在延安反侵略大会上发表演说时进一步提出三个反侵略统一战线的概念,即中国的统一战线、世界的统一战线和日本人民的统一战线随即,他又从中国内部、敌国内部、国际三个方面论述了反日统一战线的大格局,指明:“如果我能在外交上建立太平洋反日阵线,把中国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又把苏联及其他可能的国家也各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又把日本人民运动也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形成一个使法西斯孙悟空无处逃跑的天罗地网,那就是敌人死亡之时了。
实际上,日本帝国主义完全打倒之日,必是这个天罗地网大体布成之时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73页这里所说的“天罗地网”是一个形象化措辞,其实就是后来所建立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从历史的实际考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早阐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主张的政党,由于它是与国民党并列的中国两大政党之一,其政治主张必然产生重要而广泛的国内外影响抗战初期,实施这种影响的一条重要渠道就是通过来访延安的外国记者对此,中共非常重视,从速训练了一批接待人员,对延安、淳化、栒邑等重要地区进行整顿,以便外国记者参观摄影驻西安的红军代表也采取相关措施,以保护和安排外国记者去延安参观抗战爆发不久,中共还成立了由朱德担任主任的海外工作团,后又建立以朱德为书记的海外工作委员会,主要任务是讨论研究日本大举进攻南洋时,如何组织国际反日统一战线的战略和策略问题,以及在军事上争取与英美同盟军合作、抵抗日本侵略者等问题中共的这些做法,从直观的视角看是在扩大共产党和延安的影响,但把它放到国共合作抗战的大背景下审视,其影响已经不限于中共自身,而是整个中华民族,这对于中国改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表明中国作为一个东方抗日大国,开始把自己的命运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
中国共产党力主实行抗日外交,积极促进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对国民政府走向抗日,最终融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有力推动卢沟桥事变前夕毛泽东就指出:“所谓‘中日提携’的宣传和某些外交步骤的缓和,正是出于战争前夜日本侵略政策的战术上的必要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56页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中国共产党又及时提出存在两种方针的问题,即坚决抗战还是妥协退让,并提出与坚决抗战方针相适应的一整套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实行抗日外交而反对媚日外交国民政府却举棋不定、延宕不决,既对日本抱有幻想,又对苏联心存芥蒂,迟滞了中苏结盟的进程对此,中共尽其所能,促进国民政府对苏政策的积极化中共《解放周刊》发表署名文章,公开批评国民政府在对苏关系上的错误,指出:“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没有弄好在远东,苏联是日本最有力的强敌,而苏联是能够而且最愿意帮助中国抵抗日本的;然而主要因为过去中国南京政府不愿意和苏联接近,使苏联欲积极帮助中国也不可能注:李凡夫:《抗战以来国际形势的检讨》,《解放周刊》第22期由于中共和国内正义舆论的压力,也因为国民政府急需苏联军援,才于1937年8月21日缔结《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形成两国联合制日的同盟。
中共还注重把握各种机会向英、美、法等国家介绍宣传中国抗战,争取其同情和支持仅1937至1938两年间,毛泽东就先后会见了美国《每日先驱报》和英国《曼彻斯特卫报》驻中国特派记者贝特兰、美国国际合众社记者王公达、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斯诺,以及世界学联代表团柯乐满、雅德·傅路德、雷克难等人,回答他们提出的有关中国抗战的多方面问题,阐述了中共的抗战路线、方针和政策,请他们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抗战,呼吁援助中国抗战贝特兰后来写了《中国危机》、《华北前线》等著作,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和中共打开了一扇明亮清晰的窗口斯诺撰写的《为亚洲而战》一书于1941年由美国兰多姆公司出版,使大洋彼岸的人民得以目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业绩为加强国际宣传,1938年4月至5月间,周恩来领导成立了中共中央长江局下属机构国际宣传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国际宣传组该机构的主要工作是翻译出版中共领导人著作,为国际刊物撰稿,以及同外国友人联络周恩来特别指示宣传组同志:对武汉的40多名外国记者要保持经常联系,凡中共代表团举行记者招待会都邀请他们参加,及时向他们提供《新华日报》的新闻资料,同在武汉的外国机构保持联系等(注: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898—1949)》,人民出版社、中央 文献 出版社,1989年,第417页。
周恩来还亲自会晤过美国驻武汉总领事戴维斯、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其他一些中共负责人如叶剑英、博古等也利用在国统区工作的机会积极开展对外联络和宣传工作中共所开展的这一系列工作有利于西方民主国家了解和同情中国从实际情况看,美、英从1939年初开始,相继同中国签订了一些贷款协定,让中国来购买工农业产品,修建运输线等不久,法国国民议会援华集团也同意拨款400万法郎,并准备将法国储存的价值约1亿法郎的医药用品送往中国这些都说明英、美、法对华政策的某些积极化,这无疑与中共的影响和推动是分不开的这种影响和推动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对国民政府的抗日外交也有着积极的影响1941年以后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随着形势发展也进一步加强了推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工作是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发出《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的党内指示,指出目前时期,一切力量须集中于反对法西斯奴役,为此,中共的任务就是要“同英美及其他国家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6页7月1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指示,指出:“在目前条件下,不管是否帝国主义国家或是资产阶级,凡属反对法西斯德意日,援助苏联与中国者,都是好的,有益的,正义的。
凡属援助德意日、反对苏联与中国者,都是坏的,有害的,非正义的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164页提出这样一个判断两大阵线的标准,有利于澄清当时党内和国内对英、美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国家认识上一些错误观念,加快推进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1941年10月,在延安召开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与会的有来自朝鲜、日本、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缅甸、蒙古、 台湾 、印尼等1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汉、藏、回、苗、彝等民族和海外华侨等各方面130多名代表,他们与来自延安各机关、团体、学校的2000多名代表聚集一起,商讨建立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问题大会通过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同盟代表大会宣言和简章,选举产生了一个由37人组成的执委会,决定同盟总部设在延安这次大会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随后又对德、意宣战,这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两大营垒的最终分化12月9日,中共中央就太平洋战争发表宣言,指出:“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全世界一切民主国家将无处不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同时全世界的一切民主国家也将无处不起而抵抗。
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第248页同日,中共中央还就建立更加广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指出:“这个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应当包括反对日本侵略的一切民族的政府、党派及一切阶层的人民”,“这个统一战线,应当是上层的,同时又是下层的,是政府的,同时又是民众的联盟”(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第251页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这无疑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为此积极努力的成果 二、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东方战场的民族伟力,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创造了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东方战场的民族伟力,彰显中华民族反抗强敌入侵的高度的民族自觉民族觉醒尤其是广泛而深刻的民族觉醒并非出现民族危机就能形成的,还要具备更重要的内部因素,这主要就是本国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启蒙和引导抗日战争时期之所以能够形成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除此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近代以来的民族觉醒表现为一个渐进过程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则是已经产生以马克思主义 科学 理论武装起来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由自发水平上升到自觉水平,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呈现出一种高度的民族自觉这种高度的民族自觉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它以民族利益为重,以阶级矛盾服从民族矛盾,使国共两党泯恩仇外御其侮,展现了高尚的民族精神和卓绝的民族智慧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主导性作用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率先举起抗日救国大旗,提出愿意在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等条件下,与全国军队共同抗日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共明确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就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契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全面抗战一爆发,中共即发表通电,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注:《党史教学 参考 资料》(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第2页随即发表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宣言,指出:“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注:《党史教学参考资料》(7),第4页并迅速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开赴抗日前线中共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了国共两党靠拢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