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13114028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临床医学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 【关键词】 关键词 干扰素;病毒唑;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是国际公认的抗乙肝病毒首选药物。由于乙肝病毒存在免疫耐受,单纯应用干扰素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效果不满意,采用联合治疗有望提高疗效。因此,我们采用干扰素、病毒唑、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全部病例来自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例,男性60例,女性27例;年龄在13岁65岁,平均年龄42.6岁。临床病例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均未接

2、受过正规抗病毒治疗。其中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56例;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31例。所有病例HBVDNA均为阳性。随机分为照组43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干扰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干扰素、病毒唑、胸腺肽三联疗法治疗。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仅用干扰素3 MU肌肉注射,隔日1次;丹参注射液30 ml,加入10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注射,疗程为6个月。1.2.2治疗组用干扰素隔日1次,肌肉注射;联合病毒唑注射液800 mg1 200 mg加入10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注射;胸腺肽注射液50 mg100 mg加入10或5葡萄糖

3、注射液250 ml,静脉注射,疗程为6个月。1.3检测方法1.3.1乙肝系列检测采用酶免疫法,由 中国 万太公司提供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1.3.2肝功能检测采用日本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1.3.3血清HBV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由中国安达公司提供扩增系统及配套试剂检测。其灵敏度为103拷贝ml,检测结果以HBVDNA1.0103拷贝ml判断为阴性。2观察项目 2.1实验室检查2.1.1全部病例治疗前,常规检测血清肝功、乙肝系列、血常规、HBVDNA。2.1.2治疗后10 d复查血常规,每1个月复查肝功、血常规1次。2.1.3每3个月

4、复查血清乙肝系列、HBVDNA。3统计学处理采用2检验。 4结果 疗程结束后 治疗 组和对照组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1、45、60、68,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5.5、23.3见表1。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在HBVDNA转阴率、抗HBe血清转换率与单纯用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联合抗病毒治疗优于单纯用干扰素,而HBeAg转阴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转氨酶(ALT)升高,有的高达5倍以上。干扰素和联合组HBeAg和HBVDNA.转阴率、抗HBe血清转换率比较。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自HBeAg转阴、HBVDNA转阴、抗HBe转阳的比较(略) 5讨论

5、目前认为,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造成乙肝慢性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以下简称乙肝)治疗的关键。抗病毒治疗是乙肝的根本治疗方法,其基本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的发生2。IFN的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调节机体免疫,加强辅助T细胞1型(Thl)作用,分泌IL2等细胞团子,促使产生HBV特异细胞毒T细胞(CTL)和 自然 杀伤细胞(NK)的活性,又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增强细胞免疫,同时IFN促进细胞膜上HLA的表达,使TCL更易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这是干扰素抗HBV的主

6、要方面。二是IFN和细胞膜上干扰素受体1(IFNR1)结合,诱导细胞内染色体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通过活比蛋白激酶(PKR),磷酸化起始因子(Eif2a),使起始因子无功能化,阻断了mRNA翻译的启动,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病毒唑抗病毒的作用很弱,对辅助T细胞有调节作用,人体内辅助T细胞有Th1,Th2,Th0 3种主要起免疫调节作用为Th1和Th2,正常情况下两者互相制约,处于平衡状态。Th1分泌介质有IL2,IFNr,TNFB,主要对细胞免疫是促进作用。而Th2分泌介质有IL4、IL5、IL6、IL10,促进体液免疫反应。病毒唑可增强Th1作用,增强细胞免疫作用,清除细胞内病毒

7、,相对制约了Th2体液炎性反应,有加强IFN的抗病毒作用。胸腺素1可增加内源性IFN和Y水平,同时也增高IL2,它还可增加IL2受体的表达,增强CD3、CD4、CD8和NK细胞的增殖与活性。慢性乙肝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免疫功能耐受现象,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致使病毒在体内不断地复制。即使病毒没有大量复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患者的肝脏也可能在不断地受到损伤,而IFN还有增强免疫的作用,主要是加强体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尤其是可以促进杀伤T细胞去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也同样间接起到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在HBVDNA转阴率、抗HBe血清转换率

8、与单纯用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联合抗病毒治疗优于单纯用干扰素。而HBeAg转阴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ALT升高,有的高达5倍以上。IFN与病毒唑联合使用可以打破乙肝患者的免疫耐受状态,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结合胸腺肽应用可以调节慢乙肝的免疫功能,有助于病毒的清除。在治疗中高病毒血症患者出现ALT明显升高是导致IFN持续应答的重要因素3。目前治疗方法要达到彻底清除病毒使非常困难的,因为抗病毒治疗只能抑制HBV复制,很难清除病毒,仅有极少数患者可能清除病毒,获得HBV血清学的持续转换。而联合用药将能长期持续抑制病毒,防止肝纤维化,阻止肝脏病变进一步 发展 , 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 文献 : 1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662.2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421431.3尹炽标,张复春,冼建中,等.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及ALT水平与干扰素应答关系的研究.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20:97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