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临床医学论文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13114027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仁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仁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临床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仁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临床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仁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临床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仁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临床医学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仁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_临床医学论文 【关键词】 三仁汤 临床应用三仁汤来源于温病条辨,是 治疗 湿温病的代表方。温病条辨明确地记载了三仁汤的主治与证候:“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三仁汤组成为:“杏仁五钱,飞滑石二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苡仁六钱,半夏五钱。”其配伍显示了宣上、畅中、渗下相结合三焦同治的特点,这也是临床各科治疗湿浊内阻、湿重于热的根本法则。笔者运用三仁汤加减,灵活运用,辨证施治内科杂症,获益匪浅。 1 临床验案 1.1 盗汗 患者,女,49岁,

2、于2006年10月19日初诊,一个月前,患者因丈夫突然病故,出现夜寐出汗,不寐、烦躁、纳少。曾到过省某 医院 就诊,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给予己烯雌酚和安定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故前来我院要求中药治疗。症见盗汗,汗后淅淅恶寒,一身困倦,同时伴有心烦、胸闷、口干苦、善太息、大便干结23日一行,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数而有力。患者形体偏胖,平素喜食肥甘之物。证属湿热内蒸以致盗汗。治宜清热利湿,宣化气机。方用三仁汤加减:杏仁15 g,薏苡仁30 g,蔻仁15 g,滑石30 g,通草10 g,厚朴10 g,法半夏10 g,枳壳10 g,竹茹10 g,瓜蒌仁10 g,黄芩10 g,栀子10 g,牡蛎50

3、g(先煎)。服用5剂,心烦胸闷均止,盗汗减轻,大便通顺,舌淡红苔黄微腻,脉略数。又继服3剂,盗汗止,心情愉快,随访1年,盗汗未复发。按:盗汗是临床杂病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病证,寐中汗出,醒后即止称之盗汗,多属于阴虚之证。而本案盗汗由湿热所致。病性属实,湿热熏蒸,入于阴分,阴液不得内守,被逼外出所致。因此在治疗上清利湿热。湿化而热无所附,热清而湿无所存。故用三仁汤治之。方中杏仁苦辛,轻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蔻仁芳香苦辛,行气化湿;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法半夏、厚朴,行气除湿;滑石、通草增强渗利除湿之功。组成轻可去实的方剂,用于湿热盗汗,故奏良效。1.2 自汗 患者,男,45岁,于2007年8月27

4、日以“多汗、失眠、腹泻”收入医院干部病房。因住院治疗多日,疗效不佳。目前患者可见一身自汗出,尤以头面、胸背部为甚,动则益甚,一旦吃饭、喝水立即全身自汗出,故心中焦虑,一身酸软,纳少,小便黄而少,大便稀而不成形,少寐,舌红苔腻,脉濡。辨证属湿热阻遏气机,郁而化热,熏蒸津液而致。治宜调理三焦,宣畅气机而解除湿热。方用三仁汤为主,佐以收涩止汗、解郁之品。药用:杏仁15 g,白蔻仁15 g,薏苡仁30 g,滑石30 g,厚朴10 g,法半夏10 g,竹叶6 g,白通草6 g,龙骨50 g,牡蛎50 g,郁金15 g,酸枣仁25 g。同时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服用3剂后腹泻止,自汗及失眠明显改善,舌淡红苔

5、微腻,脉濡。又继服4剂以上诸症皆消失,痊愈出院。按:自汗分为营卫不和、肺气虚衰、心肾气虚、热郁于内等四类证型,并分别主以桂枝汤、玉屏风散、保元汤或芪附加味汤以及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但本案临床见证则与上述各类证型情形迥异,无以上各类型的见证,反而有湿热之象,因此从湿热辨治而治验。自汗之症,乃是水液代谢功能障碍所致,而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管,水道出焉”,因此本病病位在三焦,分属肺、脾、肾三脏,治疗当以调理三焦为关键,分治三脏,并引水液自下焦膀胱而出,则邪去汗自止。而三仁汤主治诸证则以三焦气化受阻为病机之关键,侧重于宣畅气机而解除湿热、三焦并调,佐以淡渗清利之品,引湿热下行,则诸证自解。

6、正合此类自汗病例之病机,再根据具体病情佐收敛止汗之品,则汗自止而效立显。1.3 眩晕 患者,女,36岁,2007年10月25日初诊。眩晕不能站立2天。2天前不明原因出现眩晕,伴头痛耳鸣,胸闷脘痞,心悸,呕吐,腰膝困重,舌淡苔黄白微腻,脉濡缓。体检:体温、血压、血尿常规均正常。西医诊断为梅尼埃病,中医诊断为眩晕,证属湿热阻滞,气化失司。治以宜渗三焦,清热利湿。方以三仁汤加味:杏仁10 g,薏苡仁30 g,白豆蔻10 g,枳壳10 g,法半夏10 g,竹叶10 g,白术20 g,滑石30 g,厚朴10 g,通草6 g。服用2剂呕吐、心悸止,又继服3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按:梅尼埃病属中医眩晕

7、范畴,病因多端,风、火、痰、湿皆可致之,但以痰湿多见,金匮要略直解云:“清阳出上窍,支饮留于气分,则上焦之气浊而不清,清阳不能走于头目,故其人冒眩也。”湿停三焦,清气被遏,头空失济,眩晕乃作,可见湿浊是致病之源。方以三仁汤宣化三焦之气,辛开肺气宣达于上,芳化燥湿降化于中,甘淡渗湿利窍于下,故能收效。2 讨论 三仁汤以三仁为君药1。其中杏仁苦温宣畅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化,此即宣上;白豆蔻辛温,芳香化湿,行气宽中,宣畅脾胃,转枢中焦,振复运化水湿之机,此即畅中;薏苡仁甘淡寒,利湿清热而健脾,疏导下焦,使湿热从小便而去,此即渗下。三仁分入三焦,宣发肺气,以开水源,燥湿化浊以复脾运,淡渗利湿以疏水道,

8、使气机宣畅,湿去热清。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方中配伍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利湿清热,疏导下焦,使湿有出路,其中滑石兼能解暑,竹叶轻灵透发,既可利湿,又能清透湿邪所化之热,使热透于外,湿渗于下,三药共为臣药。半夏燥湿和胃,厚朴行气化湿,二药可使寒凉之品清热而不碍湿,共为佐药。本方药性平和,无湿燥辛散太过之弊,有宣上、畅中、渗下,上下分消之功,寓启上闸,开支河,导水下行之理,可使气畅湿行,暑解热清,脾运复健,三焦通畅,诸证自除。以此方所治之病均具有湿热或痰湿证的共同特点。临床上不仅要重视主证,而且更应注重兼证的变化。尤其观察舌脉变化是辨证施治的重要环节。辨舌指南说:“辨舌质可决五脏之虚实,视

9、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舌质淡,苔白厚乃湿浊内盛,阳气被遏所致。舌质红苔黄腻,乃脾胃湿热,气聚上泛之候,脉濡缓或濡数主水湿和湿热,脉滑数为痰热。由此可见,观舌切脉是诊治本组病例的重要依据,也是疾病 发展 变化及预后转归的主要标志。应用三仁汤 治疗 内科杂症,既要遵循于古方,又不能拘泥于古方,要根据邪居部位辨证施治。湿郁上焦以芳香化浊为主,湿阻中焦以苦温燥湿为主,湿困下焦以淡渗利湿为主。同时也要根据兼症而具体加减,但化裁不宜过多,以不失古方用药原则及整体功效为则。总之,应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内科杂症,贵在辨证精辟,立法准确,配伍严谨,才能收到良效。【 参考 文献 】 1 李飞.中医药高级丛书:方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3-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