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的生理作用及与人体多个系统疾病发病过程的关系临床医学论文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13113420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氧化氮的生理作用及与人体多个系统疾病发病过程的关系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氧化氮的生理作用及与人体多个系统疾病发病过程的关系临床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氧化氮的生理作用及与人体多个系统疾病发病过程的关系临床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氧化氮的生理作用及与人体多个系统疾病发病过程的关系临床医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氧化氮的生理作用及与人体多个系统疾病发病过程的关系临床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氧化氮的生理作用及与人体多个系统疾病发病过程的关系临床医学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氧化氮的生理作用及与人体多个系统疾病发病过程的关系_临床医学论文 【摘要】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一种由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人们对其进行了许多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与多个系统疾病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生理功能;疾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一种由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可介导血管的舒张反应,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生物学效应。体内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神经组织在一定刺激下均可产生NO。近年来,人们对NO进行了许多研究,本文就NO

2、在人体多个系统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1 NO的生物合成在一氧化氮合酶(NOS)作用下,左旋精氨酸(LArg)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O和L胍氨酸,最终转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多种物质可对这一过程产生影响。NO的生物效应是通过NO弥散进入细胞后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产生环磷酸鸟苷(cGMP)而发挥作用。NO亦可被氧自由基、血红素及其他含血红素的蛋白结合加速灭活,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则抑制其灭活。NOS在NO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知NOS有两种亚型,一种是基础型NOS(cNOS),另一种是诱生型NOS(iNOS);基础型NOS(cNOS)又包括内皮型NOS(e

3、NOS)、神经元型NOS(nNOS);eNOS和nNOS在细胞处于生理状态下即有表达,又称原生型、Ca2+依赖型。它可被Ca2+及钙调蛋白激活,通过直接刺激而产生NO,产生量小,起细胞保护作用。cNOS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肥大细 胞及 神经组织中,目前已从动物的脑及内皮细胞中克隆出了cNOS的基因。iNOS又称Ca2+非依赖型、巨噬细胞型,是在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 干扰素(IFN)、内毒素等诱导下由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心肌细 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产生的。由iNOS作用产生的NO远多于由 cNOS作用产生的NO,

4、因而不同浓度NO具有不同的作用,正常生理情况下iNOS基因一般不表达。NOS的抑制剂有L单甲基精氨酸(LNMMA)、L硝基精氨酸(LNOARG)、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及L亚 胺基乙基鸟氨酸(LNIO),近已发现L硝基精氨酸P硝基苯胺(LNAPNA)具有选择性抑制脑中NOS生成的作用 ,而对内皮细胞产生NOS 无抑制作用。2 NO的生理作用NO的重要生理功能:调节血管张力和心肌收缩力,参与动脉血压及器官组织血流量的调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CMC)增殖和迁移,维持内皮细胞完整性;抑制血小板在局部的粘附、聚集和白细胞在血管内皮的粘附,从而抑制血栓形成;作为神经传递因子而起着传递神经信息

5、的作用;介导细胞免疫和炎症毒性;但NO浓度持续增高会对机体造成危害。大量NO与超氧阴离子反应产生较高浓度的过氧亚硝酸阴离子(ONOO ),产生强烈的细胞毒作用,造成组织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伤。3 NO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研究表明在许多呼吸系统疾病中,NO都参与了其病理过程。试验表明哮喘患者呼出气中NO含量较正常人高2倍3倍;同时其肺中的iNOS免疫组化染色较非哮喘者明显增强。研究证实,在哮喘患者血浆及豚鼠哮喘模型血浆、肺组织中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3。提示在哮喘发病中由于iNOS合成增加而使诱生性NO生成增多。 在哮喘发病机制中,NO具有自相矛盾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可舒张肺血管、支气管平滑肌,使

6、哮喘症状减轻;另一方面大量NO合成则使其毒性作用加强,哮喘不仅不能缓解,反而加重。由于NO的这种特性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特殊作用,用吸入小剂量NO或抑制诱生型NOS催化作用,使NO生成减少来 治疗 哮喘已成为一种新的设想。4 NO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NO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是重要的生理性调节分子,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都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及NO代谢紊乱有关;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的主要是eNOS和iNOS。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病变发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受损,eNOS的表达明显降低4,NO生成释放减少,致血小板活化,并释放血栓素、5羟色胺、腺嘌呤核苷酸、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引起

7、血管收缩,VSMC增生并向内膜下迁移,白细胞向内膜粘附,破坏内皮细胞功能,促进AS的发生和 发展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提示高血压患者的内皮细胞或VSMC存在功能障碍,导致NO生成释放不足。正常状态下,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释放的血管收缩因子的内皮素(ET)和内皮依赖性舒血管物质NO在体内保持动态平衡,当血浆NO水平降低时,以及组织缺血、缺氧时刺激ET表达和释放,NO/ET比值显著降低,二者间动态失衡,ET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下降,主动脉压明显升高;另外在生理条件下释放的NO使血小板处于较低水平的活化状态,防止其粘附聚集,当内皮细胞功能不良时,NO合成减少,局

8、部血管收缩,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增强,血液粘滞性增高,加重微循环障碍,增加外周阻力,导致血压升高,促使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从而阻断冠脉血流5。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LArg/NO通路发生异常,血浆NO水平升高,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关。正常心肌并无iNOS表达,但由于心力衰竭时IL2、IL6、TNF等细胞因子水平增加,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iNOS的表达,导致NO生成和释放增加6。心力衰竭时血浆NO升高是血管内皮细胞等参与心血管局部功能调节的表现,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时NO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的降低,调节NO/ET比值的动态失衡,对抗血管紧张素、血栓素A2等缩血管物质以及交感神经

9、兴奋引起的外周血管阻力升高。低浓度NO能增加心肌收缩力,而NO不足时又难以维持心肌正常收缩力,使心输量和每搏量下降。但NO合成代偿过度对机体又有不利影响,高浓度NO抑制心肌收缩,加重心力衰竭。5 NO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NO在神经系统中具有下列生理功能:调节神经介质的释放;由脑血管内皮和脑血管外膜自主神经释放的NO调节大脑的血流量;通过神经元中NOS的激活而产生NO,影响大脑中的小动脉,从而调节大脑血流量。脑血管梗死时,多种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到细胞外间隙中,刺激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使细胞外的钙离子进入神经元内,激活NOS,使神经元产生和释放的NO增多。局灶性脑缺血时,脑内也产生大量的NO,N

10、O与O反应,形成NO造成脑损害。近年来,人们认识到NO在脊髓创伤中也起作用,发现脊髓压迫伤后NOS活性迅速升高,此后又迅速下降,伤后60 min恢复至正常水平。脊髓压迫伤后NOS活性迅速而短暂升高,说明机体具有调节NOS活性的内在机制,然而目前对其调节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6 结论与展望综上所述,NO是一种重要的病理生理因子,在人体多种系统疾病中发挥着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其治病机制才能为疾病的 治疗 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目前在NO研究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如何寻找一种选择性抑制iNOS的物质,使体内NO产生适量并发挥生理作用。阐明NO与疾病发病过程中炎细胞介质和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确定

11、NO在发病机制中的地位。相信随着对NO研究的不断进展,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从而为许多疾病 的研究和预防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 文献 】 1 杜捷夫,崔德健,田东华,等一氧化氮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1531562 杜捷夫,崔德健,郭英江,等哮喘患者及豚鼠模型血浆和肺组织中一氧化氮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1997,36:8258263 陈复辉,韩守信,吴晓梅,等 支气管哮喘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 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2) :1254 Luoma JS,YlaHerttuala S.Expression of inducibl

12、e nitric oxide Syn thase in macrophages and smooth muscle cells in various types of human atherosclerotic lesionsJ.Virchows Arch,1999,434(6):561568.5 Hartman JC,Wall TM,Hullinger TG,et al.Raduction of myocardial in farctsize in rabbits by ramiprilat:reversal by the bradyin in antagonist HOE140.JJ. Cardiovasc pharmacol,1993,21(6):9961003.6 Usui M,Cohen ML.Effects of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n vascularconstraction and relaxation:clin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implication in atherosclerosisJ.Life Sci,1998,62(26):242524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