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脂批研究综述_古代文学论文 《红楼梦》脂批研究综述,曹红霞 安徽师范大学.摘 要:脂评是红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红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自“五四”时期开始脂评逐渐被学界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脂评史料价值的考证研究,一是对其小说批评理论思想的研究时至今日,对脂评的研究可谓角度多样、细致深入,体现出丰富的研究空间关键词:脂评 研究 批评理论脂批是《红楼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红楼梦》诞生之时起,脂批就伴随着作者和读者走过了一段段的心路历程由于幸存的几部脂评本较晚才被发现,未能引起红学研究者的重视,因此,对脂批的研究直至“五四”时期胡适的新红学才首发其端‘五四’以后,胡适新红学首先重视对脂评的研究,并在利用脂评破除对旧红学的迷信上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但与此同时,他又歪曲脂评,建立起了对新红学‘自传说’的迷信 虽如此,毕竟胡适将脂评引入了红学研究者的视野,拓宽了红学研究的途径解放后,学界经过对胡适唯心论的批判,对脂批的研究逐步深入,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多集中于对脂批史料价值的探索,涉及脂评者的身世考证,以及与小说情节发展线索的勾连,而对脂评本身的思想艺术价值却颇少探讨。
80年代之后,脂批研究逐渐步入正轨,学者们开始注重对脂批文艺美学理论的发掘最初如孙逊所著的《红楼梦脂评初探》一书对脂评的小说理论作了全面总结,指出了脂评对于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艺术观、不落俗套的人物形象塑造、“章法总不雷同”的情节构造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另外,孙逊还就脂评要求破除陈腐旧套的小说创作理论,即人物性格应真实自然,叙事应合乎情理的特点做了重要评述叶朗的《中国小说美学》亦对脂评的小说美学价值给予了深刻分析,从艺术真实性、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人物形象的缺陷美等多方面阐发了脂评的理论价值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肯定了脂评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邬国平、王镇远著的《清代文学批评史》,肯定了脂评对《红楼梦》写情主旨的继承,论述了脂评所提出的“情理”论、“空”“梦”观及“写形追像”等理论这些著作对脂评的研究都较为深入,见解颇为精到进入新世纪后,对脂评的理论研究更是不断细致、深入,成果丰硕谭帆所著《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对脂评的史料价值和艺术批评价值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强调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对脂评中的“情理”论、“囫囵语”等进行了评述,认为脂评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不仅要求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并且进一步强调其独特性和多面性。
此外,很多学者还融入了西方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对脂评的小说叙事理论价值做了深入阐发如:郑铁生《红楼梦脂评的叙事结构思想》,从叙事学的角度着手,将脂评的叙事理论归纳为“叙事结构与脉络、叙事时空与形态、叙事方法与技巧”三个方面王慧《评脂砚斋的叙事理论》,从叙述者、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逻辑等方面对脂评的叙事理论做了进一步的梳理另外,刘玄《论〈石头记〉中脂评的叙述声音》,从叙述声音的角度,分析了脂评在《石头记》文本中作为作者型叙事者和个人型叙事者的叙述声音的形式效力诸如此类的文章都对脂评的叙事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在小说创作技法方面,王靖宇《“脂砚斋评”和〈红楼梦〉》中列了三十四种技法,其他颇多的文章对脂评的“伏笔”法、“避难法”、“草蛇灰线法”等及其价值做了详细的剖析这些都不断促使脂评研究的多元化、深入化时至今日,脂批研究可谓成果丰硕,理论程度颇深,成为红学的重要分支目前学界对《红楼梦》脂批的研究主要可归为两大类:第一, 对脂批史料价值的考证研究:《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学界简称为“脂批”,是《红楼梦》早期的宝贵研究资料,抄有脂砚斋等十多位评点者的评语据陈庆浩先生的《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现存脂本评者署名的共有十人:脂砚斋、畸笏叟、常村、梅溪、松斋、玉蓝坡、立松轩、鉴堂、绮园、左绵痴道人。
其中以脂砚斋和畸笏叟两人的评语最多,为研究之方便,学界一般以脂砚斋为代表,将包括这一批评者评语的《红楼梦》抄本简称为“脂批”或“脂评本”迄今为止,各种幸存的脂本已有十二种之多,主要的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等,构成了脂本系统,成为《红楼梦》研究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用来考证作者、成书过程、前八十回内容、后四十回情节等,是考证派的有力证据和资料“宝典”关于脂评的史料价值,研究者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着眼点:第一,从脂批考证《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的问题,如孙逊《红楼梦脂评初探》,分析了脂评所提供的可证明《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的相关材料;第二,对脂评提供的有关作者身世、生平的线索,以及作者和批者关系问题的探究脂评中提到的关于曹雪芹卒年及家庭背景的批语相当重要,但仍存在许多争论关于曹雪芹和脂砚斋的关系问题,目前学界未有定论,主要有四种说法:叔父说、堂兄弟说、表妹说和曹覜说,另外还有的学者如胡适主张脂砚斋即曹雪芹,周汝昌指为曹雪芹的续弦妻,即小说中的史湘云,刘小川认为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等一些观点,这些说法虽然各有所据,但总体上都有一共同之处:就是认为脂砚斋和曹雪芹关系密切,属于亲朋好友之类,约为其同辈。
根据评点的语气,畸笏叟大概为曹雪芹的长辈;第三,对脂批提供的有关《红楼梦》成书过程的一些细节,如作者最初的构想、预设内容及命名等问题的探讨,如冯其庸《石头记脂本研究》等;第四,关于八十回后的情节和人物命运:根据八十回的情节与人物发展规律、词语的暗示和象征,以及脂批的提示探寻八十回后的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也是很多学者研究的兴趣点如吴世昌《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七十八回本)的构成、年代、和评语》等对脂批最初的研究重点就在于对其所提供的史料性问题的考证经过此类的研究,学界一般认为,脂评者与曹雪芹的关系都较为密切,对《红楼梦》著书背景和写作材料都较为熟悉,并参与作品的局部修改工作,是《红楼梦》的“第一读者”,也是清代《红楼梦》评点的始作俑者,故其评语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第二, 对脂批小说批评理论的研究:脂评者在对《红楼梦》具体的品味和细致的精读中,表达了对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创作技法、艺术鉴赏、理论价值等多方面的创见,是中国小说理论发展史上珍贵的文学理论和美学思想研究者较为认同脂批作为文学批评的理论价值,多从小说评点理论出发,对脂批的具体评语进行归纳总结,注重挖掘脂批本身的理论精华。
目前学界对脂批理论思想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类:其一,关于脂批对《红楼梦》主题思想的接受及其“情理论”的研究:鲁迅曾在其《绛洞花主•小引》中说过:“《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的确,《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具有丰富性和多义性,而在《红楼梦》的阅读接受过程中,由于读者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动机的不同,其对《红楼梦》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也就不同,造成了读者接受阐释的多元化红学研究者们根据各自的审美趣味和接受视野,对《红楼梦》的主题进行了多样性的解读和阐释,目前大概有“谈情”说、“专叙盛衰”说、“善恶斗争”说及“隐演性理”等多种说法脂批对《红楼梦》的主题主要持“谈情”说由于脂评者与作者的关系较为特殊,因此脂批对《红楼梦》主题思想的把握和阐释较为深刻、准确脂批将《红楼梦》的写情主题概括为“一篇尽情文字”,认为“情”在《红楼梦》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纯真爱情、儿女之情、世态人情、主仆之情等由此出发,形成了脂砚斋“情理论”的小说观,强调“情理”在小说创作中的绝对重要性。
研究脂批对《红楼梦》“谈情”主题接受的文章,大多对此较为认同,如李传龙《脂砚斋的表情美学》、《脂评关于情与文的审美意识》、叶征洛《由〈红楼梦〉中“情”的特点考察芹脂观点的异同》等此外,脂批也提出了《红楼梦》主题的多元性,认为读者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了小说较大的包容性,具有其合理性和客观性,为读者所普遍接受其二,对脂批人物论的研究:《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脂批对此展开的讨论较充分,阐发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理论这方面的研究文章亦较为丰硕杨星映《脂砚斋论人物塑造管窥》详细论述了脂批关于人物形象的“生动性”、“真实性”、“丰富性”及“刻划人物的艺术手法的多样性”四个方面,指出了“脂砚斋主张人物要描绘如画,要写的活灵活现”郝延霖《论脂评评〈石头记〉人物形象的塑造》,从“人物塑造的合理化”、“肖像描绘的传神化”、“言行表现的个性化”和“心理临摹的复杂化”四个视角,全面阐发了脂评的人物塑造理论郑红枫《脂砚斋论典型塑造特色》,从典型论角度分析了脂批关于人物的真实性、复杂性、个性化等问题其三,关于脂批艺术技巧的研究:脂批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分析多有精到之处,以多种方式对《红楼梦》的结构、叙事笔法、修辞方式、文学鉴赏观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阐发,为古代小说艺术批评提供了诸多较有价值的技法论思想,如在技法观念上提倡创新,反对叙写的俗套化和程式化,还总结了许多合乎世情小说叙事风格的艺术技巧,具有重要的价值。
学界对脂评这方面的研究也是丰富多样,硕果累累诸如孙逊的《“脂评”的思想艺术价值浅探》,认为脂评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小说创作课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郝延霖《独创的艺术分析——论〈石头记〉脂砚斋评》,认为脂砚斋对《石头记》的创作手法作了详细的总结和归纳之后又发表了《论脂评评〈石头记〉的行文布局》,分析了脂评对《石头记》开端、穿插、照应、波澜及结尾五个方面的评语其四,对脂批美学思想及艺术价值的探讨:脂评是与《红楼梦》的写作过程同步进行的,脂评者对于作者的家世背景、思想性格、生活经历、艺术才华以及作品的创作动机、写作过程、艺术特色等谙熟于心,脂批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特殊的价值由此,除了前所论及的史料价值外,目前学界对脂批的思想艺术价值也多予以肯定研究者主要从三种视角出发,一是从脂批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揭示和总结出发,探究其艺术价值,如王靖宇《“脂砚斋评”和〈红楼梦〉》、丁淦《略论脂评的艺术价值》(上、下)、郝延霖《独创的艺术分析——论〈石头记〉脂砚斋评》、《论脂评〈石头记〉的行文布局》等;二是从脂批在中国小说评点史上对前人评点的继承及创新之处出发,揭示其小说鉴赏的文学理论价值如[美]约翰•C•Y•WANG发表的《脂砚斋评注与〈红楼梦〉——脂评文学价值的探讨》、胡薇、杨志平发表的《〈红楼梦〉脂评本技法论价值之探讨》等;三是从脂评中涉及的小说美学问题出发,研究其独具美学特色的理论形态。
如周钧韬《论脂砚斋的美丑观》,分析了脂评提出的小说人物塑造中美丑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观点钱淑芳发表的《〈红楼梦〉脂评的意境论》一文,梳理并归纳了脂批独特的意境创造理论李传龙《脂砚斋的表情美学》,认为脂评“既强调写客体之情,又重视主体之情在描写客体之情时的作用这就是在写情问题上的主客体统一论的思想 而这一思想,正是符合文艺创作的艺术辩证规律的重要美学思想其五,从脂评与中国文化其他门类之间的关系探讨脂批独特的文化意蕴:与作者曹雪芹一样,脂评者在诗歌、小说、文章学、戏曲、绘画等方面也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素养,否则,将无法对文化涵养非常高的《红楼梦》作出深入全面的解读和阐释刘琳《〈红楼梦〉脂评评者的文化素养述略》,对脂评者所引入的诗学、文章学、小说学、戏曲、绘画、园林建筑、音乐等文化素养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述评沈梅丽、陈超《从脂评的引文摘句看脂砚斋的文化素养》,从脂评中佛道经典、史籍文献、文学作品、各类艺术资料的引用中阐发了脂批雅俗相融的诗话型评点风格其他的分类研究如杨国明《试析脂砚斋的诗学观》、饶道庆的《〈红楼梦〉脂评中的画论术语探源》、刘琳《浅析脂砚斋反俗套的小说观》等综上,脂批的理论性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融入了叙事学、文化学、美学等多种理论因素,呈现出角度多元化、范围逐渐拓宽、内容渐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