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环境》教学初探职业教育论文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13108063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环境》教学初探职业教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园林植物环境》教学初探职业教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园林植物环境》教学初探职业教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环境》教学初探职业教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环境》教学初探职业教育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植物环境教学初探_职业教育论文摘要:园林植物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充满辩证思维的学科。从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改革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能力。关键词:植物环境学;教学改革;探讨园林植物环境是中职园林、花卉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在原来的气象学、土壤学和植物生态学三门课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而成的一门新的学科。整合后的教材,内容多而杂,系统性差,这对于长期习惯于按学科进行单一教学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尽快适应新课程要求,掌握新课程特点,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讲出特色、讲出风格,是摆在主讲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认真思考,

2、结合教学实践,不断 总结 经验、教训,探索出一些有益的做法,与大家共勉。 熟悉教学内容,理顺思路要教好植物环境课,前提是对所教课程的内容做到熟练掌握,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因为构成植物环境课的三部分:气象学、土壤学和植物生态学三门课过去由三位教师分别讲授,整合后全部内容则要由一位教师完成,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即要求任课教师尽快实现由单面手向多面手的转变,不仅要通晓气象学,还要通晓土壤学和生态学。我的做法是加强学习、补课,将课程的三部分内容融为一体,融会贯通;对疑难知识向专业教师、老教师请教,通过“传、帮、带”,取长补短;要多做实验,在实践中学,逐渐丰富自己的知识内

3、涵,努力做到用“一桶水”应对“一碗水”。要讲好环境课不仅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内容,还要理顺好各组分间的关系,做到纲目清晰、有条不紊。组成植物环境的三部分中,生态学是核心,气象、土壤是基础。必须牢牢抓住这个中心,围绕生态学来开展教学,以生态学知识为主线,以环境因子的变化 规律 及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关系为重点,使生态学、气象学和土壤肥料学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综合的课程结构。同时要处理好植物学、气象学、土壤学与生态学之间的衔接问题,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根据生态学知识的教学要求,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决定气象学与土壤学内容的取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框框,善于从整体上系

4、统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局部与全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防止主次不分,甚至主次颠倒。明确教学目的,有的放矢搞好园林植物环境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只有如此,才能抓住讲课的重点,提高效果,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的要求,园林植物环境的教学目的,一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园林植物环境各要素的特点、变化规律,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熟悉植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主要生态因子调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三是树立生态观点,学会从生态学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明确了,教学就有了方向和尺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两基,做到“三突出”:即注重基本

5、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提高,突出实践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环境 教育 ,强化生态观念;突出实践环节,加强能力培养。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重视绪论课,讲好开场白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绪论课讲得好与否,对以后的教学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我十分重视绪论课教学,力求讲好开场白。首先,根据绪论课在全部课程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我将绪论课的授课时间由大纲规定的2学时增加至4学时,为讲好、讲透绪论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其次,明确绪论课的教学目的。绪论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着重解决学生对一门新课所关心的两个问题,即这门课“讲什么,有什么用

6、”,要让大家明白这门课在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了解该课程在园林绿化、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抓住学生对新课程既陌生又好奇的心理,围绕这门课“讲什么,有什么用”这个中心议题,重点采取提问题设悬念的方法,以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为素材,让大家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听课。例如,我以“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万物生长靠太阳”等谚语引出植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以“怎样在五一、十一使百花齐放?怎样利用温室进行花卉促成栽培?越冬树木如何防寒?怎样进行城市防风林建设?”等问题引出园林植物环境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凸

7、显课程的应用性。以我国为什么实行可持续 发展 战略,为什么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为什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进行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指出植物环境与社会 科学 的关系,凸显其基础性和渗透性。通过对绪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植物环境学是阐述构成植物环境各要素的特点变化规律,植物与其生存环境间相互关系以及主要生态因子调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的基础学科。学好植物环境课将对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及辩证思维和生态意识的养成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之中。 把握教学重点,巧妙处理教材园林植物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边缘学科,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

8、,我根据内容,分别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或删或增,有所讲,有所不讲,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如对教材中关于 中国 植被分区一节中关于亚热带、热带植被及青藏高原植被等作为选学内容供学生 参考 ,课堂上不再讲述。补充了河北省南、北城市园林树种及绿化树种的引种、驯化实例等内容。园林植物环境理论对专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我们把各种环境因子的调控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作为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加以讲述,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对教材中用以佐证的图表、数据等尽量采用我省城建园林部门的实测数据,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突出地方性,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积

9、极性和主动性。 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内容,分别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教学方法,每一节课,因内容定方法,或以讲为主,或以自学为主,或以讨论为主,或以调查实验为主等等。具体方法是: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补充的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对易懂易学的章节,如城市环境的特点等内容,只要点到即可,无需多费口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对有实验实习的内容,则结合实验实习,边实践、边提问、边讲解。对生产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则以讨论为主,如针对近年来石家庄市热岛效应加剧,夏季气温位居全国前几位,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广大市民反应强烈这一社会现象,

10、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在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对基础理论部分,我是这样做的:根据每一章节内容,出若干思考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预习,上课时再就这些问题进行提问,根据回答情况给被提问学生打分,最后由我根据学生理解程度做 总结 。对于环境因子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部分,则改变由老师“一言堂”的做法,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经验谈应用,最后由老师做补充和完善,开展互动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园林植物环境是园林、花卉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园林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该

11、课程的主要方法。产学结合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密切与生产单位的联系,将实验、实习课与生产结合起来。我们一改过去单纯做实验脱离生产实际的做法,尝试与生产单位联手协作。如我们与省果树所协商,在完成“林内外温度变化”实验的同时,对有防风林果园和无防风林园地花期受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风的观测,对不同树高果园防风林防风效果进行了调查;结合“湿度计的使用与湿度的测定”,对省林科院花卉基地温室大棚内温湿度进行了测定,结合石家庄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活动,与市园林绿化部门联合进行了垂直绿化对温度的测定等等。这些实验实习,一方面完成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任务,另一方面,给生产单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受到了生产单位的欢迎。第二,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为解决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我们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科学 探究活动。如调查发现,校园内同期栽植的法国梧桐,有的枝繁叶茂,有的却发育迟缓,甚至未老先衰。为揭开这个谜底,我们以此立项为科研课题,组织兴趣小组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从植物生长的土壤、光照、水分等环境因子入手,分析、比较,最终找出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这一活动其实质是一项综合性实习。通过科研活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