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其它哲学论文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13107291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其它哲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其它哲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其它哲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其它哲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其它哲学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_其它哲学论文 摘要:宣言发表后社会历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逐渐由资本主义一体而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由繁荣到遭遇严重挫折;资本主义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当前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资本主义的现实发展状况和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成为一切攻击“两个必然性”理论的主要事实依据,也是一切对“两个必然性”产生怀疑、动摇的根源。那么,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现状和社会主义的现实,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社会

2、历史发展认识 1、对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认识。宣言发表后的150多年,资本主义不但没有出现灭亡的迹象,反而更加朝气蓬勃,更富有生命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乍一看来,这些变化同“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结论是相悖的,但实际上人们把两者(事实与结论)验证时走入了认识的误区。这里有一个怎么看待“必然性”的问题。所谓的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必然性不等于现实性。必然性向现实性转化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和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这就是说,作为世界改造方向的趋势被认识之后,只是使人们可以以较小的代价来实现认识的进步,而决没有唾手可得

3、的可能,也不会是毫无曲折的。必然性向现实转化的历程,从瞬间到几分钟,几小时到几天、几年,几十年到上百年、上万年、上亿年不等。而社会历史必然性的实现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同时,必然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偶然性的干扰;或由于偶然性的干扰,必然性就消失,中断了向现实性的转化;或由于偶然性的干扰,延长或缩短必然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进程,在自然领域是如此,在社会历史领域同样也是如此。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其自身的必然性。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是历史的必然,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对旧的生产方式否定的新的生产方式也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过程。“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黑

4、格尔语)因此,资本主义的灭亡必须是在其丧失了历史必然性之后才可能实现。马克思说:“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2版第2卷第101-102页)“无论哪一个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胚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2版第2卷第33页)作为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落后许多的封建生产方式竞然存在了上千年的历史,当然比封建生产方式更为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不可能昙花一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剥削方式也会有一个由不完善、不成熟到逐步完善、成熟的过程,在马克思

5、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刚刚展开,是不完善、不成熟的,马克思毕竟也有历史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妨碍马克思透过历史的迷雾获得历史的真理,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按照辨证法的观点来看,世界是一个过程,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暂时,资本主义也不例外。如果说有历史的局限性,那么这种历史的局限性就表现在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完善的条件下,得出资本主义灭亡的时间早了些。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必然灭亡”不等于“马上灭亡”。其次,事物的发展是由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作用的。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过程中也会遇到了许多偶然性因素的干扰。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就是其一。 社会主义理

6、论及其实践似乎预示着资本主义死期即将来临,但恰恰相反,正是由于社会主义这个强大的对手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在某种程度上自觉做了调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吸收了社会主义理论的许多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方面。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在经济建设中引入社会主义的计划思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纯粹以市场作为资源唯一配置手段而造成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诸如北欧的资本主义国家执政的社会民主党的力量十分强大,采取了所谓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确实改善提高了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

7、。这些措施的贯彻,使得资本主义对其自身生产关系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缓和了阶级矛盾,缓解了社会危机,因而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均衡,因此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化浪潮愈加汹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2、对宣言后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认识。宣言问世后,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纲领之一,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宣言之后的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呈现出复杂的态势,既有运动的高潮,又有运动的低谷,既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伟大胜利,也有苏联东欧解体、改旗易帜的严重挫

8、折。社会主义的艰难曲折给我们认识“两个必然”既提供了有利的事实依据,也增加了我们认识上的困难。 其一、对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的理解。从社会主义的实践来看,社会主义都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遭受重大挫折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固然有作为外部条件的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资本主义的围攻、绞杀以及和平演变的原因,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出在内部。“堡垒最容易从内部突破”。归根到底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一个最重要的内部原因就是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肤浅化、甚至是庸俗化的理解和认识。“教条主义”始终是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无论是资本主义,亦或是社会主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总

9、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人们要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地去认识和了解处于动态变化中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绝不能囿于对它们静止地、孤立地、形而上学地认识。革命导师们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很少,对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新的社会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有什么具体的面貌,只是依据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的条件作出种种设想,也就是说,他们的设想也不能超越人类社会历史条件对他们的限制,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地局限性。这些设想是否正确也还需要实践来加以检验、修正、发展。事实恰恰相反,对这些设想不是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修正、发展,而是奉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圭臬。不是用事实去修改原则,而是让事实去适应原则。

10、这必然导致“怕”字当头,怕资本主义复辟,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当然对资本主义的破坏和和平演变的警惕是应该的、必要的。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的认识把本来是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行动指南,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束缚、桎梏,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理论本身具有的力量也丧失殆尽。 其二、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马克思主义只有一个,而马克思主义者却有无数,不同的马克思主义者由于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学识程度决定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理解、掌握、运用的水平和能力。也就是说,不同的人们是从不同的心理价值图式下去解读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人类认识的特点蕴含着可能悖离马克思主义的因子。事实上,许多的马克

11、思主义者从其所处的语境中对社会主义作了“自我式”的理解,这种理解实质上包含把许多本身不属于社会主义甚至是反社会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的东西强加给社会主义。而他们却非常真诚地相信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把它用来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并对其产生难以割舍的情结,用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来指导实践,尽管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实践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过去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有许多空想的成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阻力来自于对那些本身不属于社会主义而强加给社会主义的观念的深信不疑。极左思潮就是对社会主义“误读”、“曲解”的典型。 参考文献: 1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