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评价理论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08KB
约11页
文档ID:313070573
评价理论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_第1页
1/11

    评价理论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    潘正华(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Summary: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法发展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理论分支简要介绍系统功能语法与评价理论,[来自www.lw5u.CoM]理清其关系,力图从深层次理解评价理论,以便学习者更好的掌握并运用评价理论Keys:系统功能语法;评价理论; 继承性; 创新性H04 :A :1003-1332(2016)04-0106-04作者简介:潘正华(1978 –),男,湖北阳新人,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法自上世纪50 年代末诞生以来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评价理论就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语言理论作为系统功能派的一支,评价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语篇的工具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术语,理解好评价理论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关系必然是我们应用好这个工具的前提在知道其共同点与不同点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系统功能语法及什么是评价理论一、系统语法韩礼德的系统语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阶与范畴语法,一个则是我们熟悉的系统功能语法一) 阶与范畴语法在阶与范畴语法中,韩礼德提出了单位、结构、类别、系统四个范畴以及级别阶、精度阶、标示阶三个阶。

在阶与范畴语法框架中,系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所谓系统,就是一组可能的意义选择、意义潜势,即视语言为一个由若干系统连接而成的网络[1]“单位是用来说明语言中具有语法模式的语段”,而结构则是“在语法中,用来说明在连续情况下事件之间相似性的范畴” 结构是单位所具有的模式,是组合关系模式的最高抽象[2]而类别则是“为了描写某一级单位存在于某一组成员中相似性而设立的范畴”而所谓的级阶(rank)指的是单位的一个等级,结构深度越低,级阶就越高精密度阶指的是描写详细程度的一个阶结构、类别、系统都有各自不同的精密度阶那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不妨用图1 来表示图1 从左往右以及从下至上,都是两个连续统从左往右是组合关系,从下往上则是聚合关系在阶与范畴语法中,韩礼德提出了三个平面(level):实体(substance)、形式(form)和情境(situation)语言的三个基本平面还可以进一步分类实体由音的实体(phonic substance)和形的实体(graphicsubstance)构成形式平面可以分为词汇和语法两部分而语言的情境平面则可以分为主题所指(thesis)、直接情境(immediate situation)和广泛情境(wider situation)。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语言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平面和两个中间平面音系、形系联系形式和实体的关系语言的作为交际工具必须有音和形的表现,由实体来承当;意义则是通过把实体按一定序列编排来传达,这就使得形式必不可少而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必然有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使用者,这又使得情境必不可少然而,实体和情境不是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境标示形式和情境的关系二)系统功能语法系统语法自60 年代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马里诺斯基(Malinowsky)的功能思想影响了韩礼德韩礼德对阶与范畴语法做了一些调整,插入了一个语义层次,并把原来的“平面”改成了“层次”(stratum)在系统功能语法中,比较重要的思想有:层次的思想,功能的思想,以及语境的思想所谓层次就是指语言是有层次的,至少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体现”(realization)关系,即对“意义” 的选择(语义层)体现于对“形式”(词汇语法层)的选择;对“形式”的选择又体现于对“实体”(音系层)的选择 而且这种体现的层次关系还可以扩展到语言之外,即文化也就是说,语义层是文化层的体现这样,作为语言部分的语义层就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了这就是语境了。

作为自然的语言,语言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时空韩礼德的语境思想表明,语言是一种有规律的资源,用来说明语境中的意义,而语言学则是研究人们通过使用语言来交流意义在韩礼德功能语法框架中,语言应被看做是一种社会意义系统这就是韩礼德的语言观韩礼德通常说的“意义系统”或“意义潜势”实际上指“社会意义系统”而他所说的“意义”实际上指语言系统所体现的社会意义,显示了语言的社会功能那么什么是语言的社会功能呢?[9]韩礼德把其归纳为三种:概念意义(包括经验意义和逻辑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也称其为“元功能”语言是对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就是“经验意义”经验意义主要解决意义选择,由及物性网络来完成及物性网络又由及物模式(transitivepattern)和格模式(ergative pattern)构成而逻辑意义则是主要是处理并列、从属和同位结构中结构成分之间具有不同的逻辑关系人际意义主要由相互作用(interactional)和人物(personal)两大系统构成,处理话语双方的关系,由语气来来完成主位构造(thematic organization)、句子命题的信息结构以及句子内部和句子之间的衔接(cohesion)的问题则由主位系统负责。

而且,韩礼德提出了一个次潜势(sub-potential)语域(register)的思想语域由三个变量组成: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3]12 其中语场指的是“发生了什么,指的是正在发生的社会行动的性质:参与者在参与什么,并在这件事上语言充当了必不可少的成分”[3]12 语旨指的是“是谁在参与(谈话中涉及到的事情),指的是参与者的性质、地位和角色”[4]而语式指的是“语言的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参与者期望在该种情境中语言为他们做些什么”因为语域的三变量与元功能及结构中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不妨把它们放在一个表格中,以便更直观的理解三) 系统功能语法的运转对任何在一定的情境中的鲜活语言,都可称之为文本,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或者是我们能够想到的任何其他方式的表达当我们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我们都在生产语篇表面上看语篇是一个个词和句子,但其实是语义的组合但是语义从何而来?[3]韩礼德认为我们“必须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同时考虑”语篇这就意味着语篇是一个在意义潜势中的语义选择的连续统我们可以把语言看成是有两个极的连续统,一个是系统一个是语篇当我们从系统的一极看时,系统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决定了意义潜势,语域和一定的情境类型又产生了次潜势,最终在某个特别的情境下在语言的内部过程中产生了语篇。

因此,不难看出,系统的思想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社会意义的系统和语言系统同时,层次的思想也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思想另外,必须提及的是功能的思想尽管韩礼德认为三个元功能没有主次之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交流思想是语言的最终目的不管是用何种方式,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和谁交流,现在的还是将来的,语言的最终是为了最广泛意义上的交流因此,人际意义应该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意义,其他的两个意义都最终服务于人际意义在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意义主要由语气来表达语气结构的组成部分除了主语、谓语动词的定式部分,还包括语气评论语(modal adjuncts)功能语法对语气附加语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但就表示众多的评价意义的表达而言,分类的精细度依然不够,功能语法中引入的语法隐喻也不足以解释纷繁多样的评价表达[5]评价理论从语义的维度直接研究人际意义,从而跳出了对语气附加语分类的藩篱二、评价理论评价系统就是一整套运用语言表达态度的资源,包括三大主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态度系统传统上涉及到三个领域,那就是感情(emotion)、道德(ethics)和美感(aesthetics)而感情处于态度系统的中心位置相应地,态度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情感(Affect)、判定(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

情感处于态度系统的中心位置且所有的态度子系统都有正负及隐性和显性之分[6]“情感系统是对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的心理反应,分“品质”情感(Affect as ‘quality’)、“过程”情感(Affect as‘process’ )和“评注”情感(Affect as‘comment’)因此,可以看出情感关注的是感情(emotion/feelings)[7]42 而“判定涉及到的是对行为的态度,就是我们可以就此态度进行崇拜、批评、赞扬或者谴责包括两个评判体系一个就是社会评判(social esteem)和社会约束(social sanction)社会评判用以评判人的正常性( normality ) 、能力( capacity ) 以及坚韧性(tenacity)而社会约束则用以评判行为的可靠性(veracity)和合适性(propriety)前者属“道德范畴”,后者属“法律范畴”鉴赏则是对我们对事情、行为包括对自然现象的评价,包括反应(reaction)、构成(composition )、价值(value)[6]“通俗地讲,整个态度系统是对人品或物值的评价,其中,情感系统和裁决系统是评价人品的资源,情感系统和鉴赏系统是评价物值的资源。

介入系统是用来研究态度来源的(马丁和露丝(Martin & Rose)合著的书中所用的术语为[8]“资源(source)”)包括自言和借言借言下分为投射、情态、让步等等[8]而级差在马丁和露丝(Martin& Rose)中用的是“amplification”一词,[6]而在马丁和怀特( Martin & White ) 中则用的是“graduation”一词从这一术语的改变我们可以看出级差应该包括上扬( upscaling ) 和下移(downscaling)对可以分级的描述,我们称其为语势(force),对本来不可以分级的但我们通过将其理想化而成为可以分级的称之为聚焦(focus)为了更直观的理解评价系统,可以参照图4:三、评价理论与系统功能语法比较(一)继承性首先,评价理论继承了系统功能语法的元功能思想[9]系统功能语法中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评价理论承认这三个元功能,并把眼光放在了人际意义上并发展了人际功能[6][7]马丁认为上个世纪80 年代人际功能关注的是“际”(inter),到了90 年代,人际功能关注的是“人”(personal) 其次,评价理论接受了层次的思想,并把评价理论建立在语义层(discourse semantics)并阐明了原因。

评价理论再而接受了系统的思想,认识到了韩礼德创新之点在于“把结构的单位整个的看成是系统的出发点,同时也把单位看成一个整体在选择中产生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标量系统(scalar system)同时,评价理论也承认语境的思想,并和其他思想一起构成了图5还有一点必须说的是,马丁(Martin) 在发展评价理论的时候用到了连续统(cline)的思想而正是这个连续的思想把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与评价理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7]54 马丁和怀特(Martin & White)也提到韩礼德的语气、情态和人际隐喻为人际语法与评价理论搭建了一座桥梁我们可以一步一步的从开始是可能性、通常性和能力的和谐实现(congruent realizations)的“零”陈述句命题走向词汇的一端—评价1) He’s naughty.(2)He’s certainly naughty.(3) It’s certain he s naughty.(4)It’s true/credible/authentic etc. he’snaughty. (对真实性的判定)这样的情况也可以和通常性、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