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评剧花旦表演艺术概论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51KB
约4页
文档ID:313070282
评剧花旦表演艺术概论_第1页
1/4

    评剧花旦表演艺术概论    宁 威(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评剧花旦是评剧重要的行当之一,属于旦行的一个分支评剧花旦的表演艺术,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具体而言,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解读与解析一、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重要性评剧花旦是评剧旦行中重要的一支,扮演“天真活泼或放浪泼辣的青年妇女表演上着重做功和念白其实,“花旦”一行,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元杂剧中,花旦就成为旦角表演艺术中的一种类型元人夏庭芝在其所著的《青楼记·李定奴》中说:“凡妓以墨点破其面者为花旦并列举杂剧名演员珠帘秀、夭然秀、李娇儿、张奔儿等,均以擅长“花旦杂剧”知名,这些人均系坤伶明人朱权在其所著的《太和正音谱·杂剧十二科》中[来自www.lW5u.coM],将杂剧行当分为十二科,其中有“烟花粉黛”一种,并注云:“即花旦杂剧可见花旦一行,最早与扮演妓女或艺伎有关评剧起源于冀东民间,素以“三小(小旦、小生、小丑)戏”著称,其中的“小旦”,即花旦之别称评剧萌芽时期的旦行,以花旦为主而不以青衣为主,例如“唐山落子”时期的金菊花、月明珠,“奉天落子”时期的李金顺、花莲舫等名家,皆以花旦见长。

后来,评剧青衣崛起,并逐渐成为主要行当,但花旦仍不减其魅力许多评剧名家,如白玉霜、新凤霞等,都以青衣、花旦兼擅著称于世许多评剧名剧,如《马寡妇开店》、《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等,都以花旦担纲由此可见,评剧花旦在评剧行当中,占有重要的艺术地位而表演艺术又是我国各戏曲剧种的中心,即通常所说的“角儿的艺术”同样,表演艺术也是评剧花旦的中心,没有表演艺术,也就没有评剧的花旦艺术换言之,表演艺术不仅是评剧花旦的中心,而且也是整个评剧表演艺术乃至整个评剧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正是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重要性之所在只有明确地认知到这一点,才会获得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动力和正能量二、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复杂性同所有的戏曲各行当的表演艺术一样,评剧花旦的表演艺术,也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其复杂性、丰富性、高难性、是不容小视和低估的具体来说,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复杂性,体现在以下两大层面:一个层面是“四功五法”评剧花旦表演艺术,不止“着重做功和念白”,而是唱、做、念、打四功俱全例如李金顺,就以唱功独特名噪一时,世称“李派”又如喜彩莲,以其代表剧目《战宛城》、《翠屏山》、《武松与潘金莲》等中表演艺术的嗓音清脆、咬字清楚、身段优美、骨架挺拔闻名遐迩。

再如夏青,也在其代表剧目《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新儿女英雄传》、《小女婿》、《茶瓶计》、《井台会》中的唱腔的粗犷高昂、做功的大气泼辣赢得观众追捧另一个层面是艺术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一样,都离不开创新离开了创新,科学技术就不能发展;离开了创新,文学艺术就失去了生命……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的生命就在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这就意味着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以及不断地超越自己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辉煌史,也正是评剧花旦表演艺术家们不断创新的历史例如李金顺,就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在评剧花旦原有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了京韵大鼓的曲调,并增加了伴奏乐器,为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艺术贡献又如花淑兰,就充分继承了评剧花旦名家刘翠霞、爱莲君的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全方位创新,创造出唱腔高亢、嗓音清亮、表演细腻、风格俏丽的“花派”艺术再如新凤霞,7岁随姐杨金香学京剧,13岁拜邓砚臣等学评剧,青衣、花旦兼擅因为聪慧好学,15岁即为主演她在全面继承评剧旦行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又全面创新,尤其是创造出独具一格的“疙瘩腔”,形成了“唱腔优美动听,嗓音甜润清脆、婉转传神”的独特艺术风格。

由此可见,评剧花旦的表演艺术,是十分丰富复杂的三、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独特性独特性是所有创造性活动的核心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创造的主攻目标与“最高任务”,就是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所谓“独特性”,就是属于艺术家自己所独有的特性,而不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也不是科隆或翻版艺术生产比起其他精神生产来,更需要艺术家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造个性‘物化’在自己的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之中从本质上来讲,艺术独特性是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评剧花旦表演艺术也一向以独特性为其艺术亮点与看点例如上世纪30年代的“评剧四大名旦”——李金顺、白玉霜、刘翠霞、张丽云,就各以不同的独特性见长又如“花(淑兰)派”继承者曾昭娟,也在全面继承“花派”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属于“曾氏”的清新俏丽、自由舒展、大方活泼的独特艺术[来自www.lW]风格由此可见,评剧花旦表演艺术,应以独特性为智力支撑与主攻目标Reference:[1][3]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编.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2][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