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儿童摄影的艺术表现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83KB
约9页
文档ID:313059604
论儿童摄影的艺术表现_第1页
1/9

    论儿童摄影的艺术表现    高天方(长沙师范学院美术动画系,湖南长沙410000)Reference:当前,我国儿童摄影迅速发展,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专业性不强、艺术感欠缺、表现手法单一等,因此各大商家除了在经营方面下功夫外,更需要在照片质量上耗心思基于此,全文希望通过对儿童摄影艺术表现的探讨,从中分析儿童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拍摄流程和艺术创作基础Keys:儿童摄影;艺术表现;核心价值J413:A:1007-0125(2014)01-0072-02近年来,数码摄影的普及,摄影甚到可以变成大众生活的一部分相较家庭和个人儿童摄影而言,人们更愿意选择商业性的儿童摄影机构,其最终原因是其专业性和艺术性除了独特的营销手段,更重要的是在迎合消费者口味的基础上,凸显其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如下三方面出发,对商业儿童摄影的本质进行剖析,揭示怎样在商业化模式下拍摄出具有艺术美感和高品质的儿童照片希望本文研究对于儿童摄影行业良性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帮助一、儿童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相比国外儿童摄影来讲,虽然国内起步晚,但是仍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朝着专业化、规划化和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在不同时期也分布呈现出各不相同的表现手法。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传统黑白照传统黑白照片兴起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当时摄影行业在我国只能算一门技术活,这与当时的摄影器材水平有莫大关系拍照后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程序后,消费者才能看到图像所以这一时期的照片主要是黑白照,且艺术表现更多是呈现的半身照和全身照以下图1为例儿童表情往往呈现僵滞状,,从照片中可以看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但严重缺乏对儿童活泼可爱天性的表现二)暖色系列彩照九十年代后,我国商业摄影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因为1986年一本《美国纽约摄影学摄影器材》在中国发行,中国摄影人有了一种新的拍摄手法,使暖色系彩照开始逐渐流行以下图2为例,小男孩化妆很浓,特别是脸夹两边都是红红的戴着白帽,穿着白衣,配戴红领巾,下身着蓝色西裤坐在石登上,背景是一个城堡式建筑小男孩表情“紧张”,从照片上不太容易看出其实际年龄,也感受不到一点学生气质,虽然色彩丰富,但艺术表现手法仍不佳三)时尚风情较之前暖色系彩照和可爱造型照是在被拍摄体身上下功夫,那么全[来自www.lw5U.com]球时尚风情的儿童照,则更注重的是整个环境和时尚流行气息的把握上可以这么说一句,前面的暖色系彩照和可爱造型照显示的是人物本身,而时尚风险则更加显现的是外在的而非内在的东西,即更注重拍摄背景与人物服装、道具的匹配。

以下图4为例,这是一张典型的韩国风情照,色彩较之前都更丰富且亮丽,儿童身着休闲服,表情生动且自然画面“简洁”而“干净”,呈现出时尚潮流的气息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商业儿童摄影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演变过程是和其社会经济文化有关,又和当时的摄影器材水平有密切联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专业化程度和艺术表现手法也会越来越多元化,照片表现越来越体现时代特征,但终究仍是以儿童本身为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消费者审美情趣越来越高,作为商业摄影机构除了在营销手段上更加创新外,在其摄影艺术的拍摄创作上更需要用番心思,才能创作出令消费者满足的高品质商业艺术照二、儿童摄影拍摄流程相比于成人拍摄来讲,儿童摄影有所不同,因为儿童不会任凭拍摄者自由“摆布”,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必须更加关注儿童环境感受与心理特征具体的拍摄流程如下:(一)拍摄环境的营造埃尔弗雷德曾说过: “直到如今,我才懂得了无论在室内或室外对某人拍照,最重要的不是看着这个被拍的人,而是要看他所处的背景由此可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极其重要的,怎样了解孩子内心世界,掌握他们的情绪,从而引导他们自我展现,这也是当代摄影师需要探寻的方向二)服装道具场景的选择除了环境的营造外,还要注重服装道具的选择。

因为儿童摄影的消费群体虽然是儿童,但买单的终究是家长因此在服装道具场景选择上,作为专业摄影机构除了要提供适合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服装外,更要注重陪同儿童来的家长的需求和心理感受具体建议如下:1.在拍摄前,注意先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在理解家长的想法基础上,选择家长满意的道具服装和场景设置;2.为避免纠纷,可以在拍摄前拟定一份场景服装道具合同写清楚摄影机构现有的场景道具服装详单,让家长选择好后,签名三)善于抓拍,用心捕捉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儿童的脸上藏小得半点的虚假,喜、怒、哀、乐尽在脸上展现本人长期实践经验发现,当拍摄儿童喜悦、欢乐等面带笑容的照片虽然能表现儿童幸福快乐、天真活泼的童心和童趣,但别扭、撒娇、生气、委曲、惊讶、新奇、哭闹等表情也能展现丰富多彩的童心和童趣,有时可能比笑的照片史耐人寻味,且更迎合时下某些80后、90后追求时尚个性家长的喜欢那么在儿童摄影的拍摄过程中,怎么样拍摄到儿童最丰富、最真实、具有最好精神状态的那一瞬间呢?善于抓拍,是当前儿童摄影拍摄技法中一种主要的潮流以下是本人通过长期实践所得出的几种方法:1.伏击法:占据一个小孩不容易注意的地方,对小孩接下来的动作或感受有一定的预测,估计小孩的焦距预调焦,然后伺机拍摄。

2.突袭法:面对小孩时,如果没有隐弊的地方,就直接靠近小孩,称小孩没注意时,迅速拍摄,在其没反应过来前马上离开这需要目测构图、焦距进行盲拍3.声东击西法:很靠近小孩,但却让小孩不能确定是在拍摄他自己例如利用玩具或食品引起小孩注意来声东击西4.佯攻法:在接触哭闹顽皮的小孩时,可以先不急于抓拍,而是边哄逗边假装拍摄,等小孩的情绪逐渐放松后再拍摄5.遥控拍摄:能够把相机放置在一个稳定、隐蔽的地方,对小孩进行遥控拍摄三、儿童摄影的艺术创作基础儿童摄影的创作必须坚持以“儿童为本”这就主要反映在创作手段与创造价值上一)艺术创作核心价值——童趣所谓童趣,主要是指儿童的情趣,包括儿童思想、情感、想象等有别于成人的一种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儿童摄影艺术的创作的真实价值就是将该种“童趣”充分表现出来童趣”在具体表现中体现在可爱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上,如:肆无忌惮的哭、自娱自乐的笑、无所顾忌的吃、安静甜蜜的睡、一板一眼的静、小大人似的酷等等二)艺术创作手段——童真在儿童摄影创作手段上,本人主张“童真”,即真实性虽然创作是自由的,但作为商业儿童摄影来说,只有凸显其儿童真实性那一面,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其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因为儿童本来就是不受浮华社会渲染的真实群体,儿童的天真和浪漫就如一张雪白纯洁的纸,难能可贵其天性使然,让儿童摄影创作手段上以显现“童真”为基础和目标是最有意义的了如何在创作手段上让儿童展现其真实一面,这就需要考验专业摄影机构人员对于儿童心理的把握程度,才能引导儿童尽可能展现自己真实一面,又不妨碍其拍摄过程这个我建议可以在专业摄影机构内增设专职儿童引导员,用来和引导儿童,与儿童用心沟通,以解决艺术创作真实性问题综上所述,全文通过分析儿童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拍摄流程和艺术创作基础三个方面,来探讨儿童摄影的艺术表现本人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岁月如何变迁,追求艺术的脚步不会停歇作为商业儿童摄影艺术工作者来说,如何做好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平衡,是做好这个工作和使这个行业良性发展的根本2.抗日谍战片近年来,以《暗算》、《潜伏》、《梅花档案》等为代表的电视剧在电视荧屏大放异彩,也促进了谍战影片的流行新世纪以来,谍战题材影片的代表作品有:《紫蝴蝶》(2003)、《色戒》( 2007)、《盘尼西林1944》(2008)、《风声》(2009)、《东风雨》(2010)等,这些影片不同程度上继承了十七年电影中反特片的传统。

在商业上较为成功的是《风声》,它讲述了我党地下工作者誓死如归,与日军及日伪政府斗智斗勇的故事在视觉造型和科技手段的运用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尽管其中对于酷刑的过度展示,有“消费酷刑”之嫌,对于抗战的反思并没有逃出既有的价值观但无论在叙事还是在视听层面,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并在影片在类型化的探索方面也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另外,提到技术手段,与好莱坞战争大片相比,中国抗战题材电影乃至于所有战争题材的电影,在拍摄技术、影像质量和视觉冲击力上远远不及这一方面受制于电影工业的发展程度和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在于观念上对于技术美学的重视还不够因此在拍摄许多战争场面的时候,所谓的“战壕真实”和“司令部真实”往往显示出某种断裂感这些问题在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大举轰炸的情况下,中国电影人也渐渐意识到重视技术美学的重要性2005年由沈东执导的影片《太行山上》,在技术上做了许多新的尝试,运用后期合成技术,增加了许多特技镜头战争场面较以往战争题材的影片,有了较大的改观,然而与国外同类题材影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阿凡达》引来的全球性的3D技术风潮,中国电影人在技术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南京大屠杀”影片“南京大屠杀”作为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随着历史的迷雾不断地被揭开以及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的重新认识,电影在表现这一题材时,也渐渐趋向于以冷静客观的视角去面对那段惨痛的记忆新世纪以来的国内“南京大屠杀”影片主要有:《五月八月》(2002)、《南京!南京!》( 2009)、《拉贝日记》(2009)、《金陵十三钗》(2011)等《五月八月》以一个家庭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遭遇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母亲为保护孩子自我牺牲的故事,对母爱的主题呈现甚至超过了对战争的反思2009年,几乎在同一时段上映的影片《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则产生了巨大的话题效应,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正是制片商希望看到的局面从影片内容来看,恰似两个不同的讲述者针对同一段历史的一场对话从结果来看,双方似乎都没有能够赢得多数的支持者,《南京!南京!》由于挑战了中国观众原有的历史期待,而遭到一部分观众的拒绝《拉贝日记》则以一个外国人的故事来呈现中国人的遭遇,试图以《辛德勒的名单》为榜样,讲述一个悲天悯人的救赎故事,从结果来看,也没有得到多数中国观众的认同[来自www.lW]由此可见,“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问题,虽然争议不断,正因为这样,这一题材仍然存在较大的可供挖掘的空间。

而张艺谋颇具野心的作品《金陵十三钗》(2011)更是请来了好莱坞明星克里斯蒂安·贝尔担纲男主角,意图在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并在奥斯卡电影奖上有所收获,然而均未能得偿所愿影片讲述了1937年南京沦陷后,在一座教堂避难的一群风尘女子挺身而出,代替一群女学生赴日军的死亡之约的故事然而虽然《金陵十三钗》取得了2011年票房冠军,但6.1亿的国内票房收入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评论与普通观众的评论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反差有批评家论为,张艺谋故意弱化了南京大屠杀的野蛮和残酷,只是以灾难为背景贩卖情色和炫耀电影场面的肥皂剧而许多普通民众则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高度评价了≮金陵十三钗》的艺术水准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失败大于成功,根据近期的观察,由于《金陵十三钗》的不尽人意,最终引发了与张伟平的决裂比较以往“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如《屠城血证》(1987)、《黑太阳731》 (1988)、《南京1937》(1998)等影片,新世纪以来的“南京大屠杀”题材影片,更趋向于表现战争中的个体命运和选择三、结语在电影体制日益市场化的今天,抗战题材电影需要面对的处境十分复杂,一方面,过度的商业化追求,可能削弱抗战题材影片的历史反思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而言,过度的历史负担又极容易会陷入意识形态的泥潭。

由于抗战题材本质上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如何使这类战争影片既能容易为观众接受,又不至于快餐化和媚俗化,需要电影创作者对于民族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