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堂沉默效应及对策分析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05KB
约11页
文档ID:313047681
课堂沉默效应及对策分析_第1页
1/11

    课堂沉默效应及对策分析    朱植刚1 章 源2 王 帅3(1.华中师大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2.华中师大数学与统计学学院;3.华中师大教育学院,武汉430079)Reference: 课堂沉默现象普遍存在,根据课堂沉默效用的差异,课堂沉默分为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消极沉默对教师、学生和教学进程有着许多不利影响通过对课堂消极沉默进行深入归因,本文提出了应对课堂沉默的对策,旨在促进课堂教学取得好效果Keys:课堂沉默;效应;归因}对策G456:A: 1007-2187(2012)06-0060-04沉默是交际主体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沉默的含义很多:默许或默认、无声反抗、积极思考等根据课堂沉默效用的差异,课堂沉默分为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积极沉默是指学生积极思考或认真听讲时的状态积极沉默使学生能够理解消化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努力思考问题消极沉默则是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关心、不参与、不感兴趣等的状态消极沉默会直接导致尴尬的课堂氛围,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将着重关注消极沉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总结课堂消极沉默现象,主要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后,多数学生反应沉默,没有人自愿互动;在教师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思想涣散,注意力不集中,保持沉默;课堂节奏过快,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所讲授内容不懂或不懂装懂,但始终不愿提出自己的疑问;表面上师生互动,沟通良好,事实上却是几个特定“优等生”反复发言,其他学生保持沉默,被课堂边缘化。

消极沉默直接造成课堂气氛的“冷场”,妨碍人的思维活跃程度,抑制个性发展,影响教学效果,且容易诱发师生间的心理对抗一、课堂沉默效应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和探求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建构者且紧密联系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教师则是学习的引导者课堂的建构过程是一个不新反馈和调整的过程正反馈能促进课堂建构的顺利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负反馈则容易造成课堂消极沉默,不利于课堂的建构,产生不良效应1.对教师的影响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全面、多元的终身发展和最优发展与传统的基础教育相比,现代教育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现代教育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这些压力下,教师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教法,并在课堂上尝试合作学习、讨论学习、小组学习等新的模式然而,在教学新模式的尝试阶段,教师讲授知识、提出问题,学生却一味消极沉默,则给予了教师负反馈这无疑让教师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打击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师上课情绪,也影响了教师在教法、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挥和创新,不利于教师对教学教法的进一步探索。

在这种情形下,许多教师可能会认为,学生的认知不能达到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改革所要求的水平,进而认为传统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当前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现状,他们的教学于是逐渐倾向于重回老路、偏于保守,顶多是“新瓶装旧酒”学生的“话语权”于是更少,学生依然成为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教师主宰,学生沉默”的现象未能产生实质性的改变2.对学生的影响在多次消极沉默后,学生能明显感受到教师的失望和不满的情绪,这给与了学生负反馈教师逐渐倾向于传统教学,学生开始认为教师严肃拘谨,讲课枯燥无趣教师对学生的低评价也影响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怀疑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降低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教师产生这样那样对立和抵触的情绪,融洽的师生关系因之无法形成没有了情感上的认可,压抑、紧张、低沉的课堂氛围注定难以避免,进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3.对教学进程的影响教学进程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中,教师把自身预先设定的教学设计不断根据具体情境加以实施并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有效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学的具体设计不断砥砺,新的经验不断生成,最终达到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进度这种进度,既不可能完全由教师预先制定,也不能任由学生自由发展。

它是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深入研读教材和做出科学教学诊断后,依据课堂学生不断变化的思维状态进行适时调整的结果课堂消极沉默严重影响了教学进程中的“预设”和“生成”的组成因为多次遭遇消极沉默,教师会增加课堂“预设”部分,减少“生成”教学部分一些教师把更多时间花在备课上,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认为课堂最理想的状态是按部就班完成教案所以,教师提问倾向于简单的提示性问题,在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与预设答案一致就立即进入教学的下一环节课堂构建的教学路径是直线型,不管课堂学生反应如何,教师都只按既定教案执行.教学进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我内化机会大大减少二、课堂沉默归因课堂消极沉默阻碍了教师在教法、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挥和创新,不利于教师对教学教法的进一步探索;使学生怀疑自身学习能力,进而降低学习兴趣;减少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我内化的机会基于上述效应分析,学生在课堂上消极沉默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是互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教师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导致课堂消极沉默的教师原因主要有:(1)如果一些教师因为自身性格内向,在课堂上不苟言笑而给学生带来心理压抑和拘谨,将会导致课堂沉默。

2)-些教师的教学行为处理不当.如教学内容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手段和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容量、难度过大;教学节奏过快,逻辑跳跃性太强,学生来不及思考、难以理解或消化问题等,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从而表现出学生思想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等状态,课堂消极沉默也就会大量出现3)少数教师不注意教学公平,课堂发言权分配不均教师只关注“优等生”,因为这些学生回答问题快速准确,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互动中等生和后进生,作为班级组成的大多数,却较少受到教师的关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对教师的互动消极应对,用沉默对教师的不公平教学进行无声反抗有些教师多次在公开课上,与特定几位“优等生”进行互动“表演”,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实则大多数学生被边缘化了认识到对话只是满足教师需要的工具,体验不到成功的大批“听众”逐渐对“伪对话”失望,导致了大多数学生的课堂沉默2.学生主体的原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状况都直接影响其在课堂上的表现许多学生因为性格内向,在公共场合说话比较腼腆、害羞,所以习惯在课堂上一言不发进入较高年级后,学生逐渐开始非常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渴望得到积极的肯定。

在考虑参与课堂互动举手前,学生往往犹豫不决不仅害怕自己回答问题不准确受教师批评或是教师降低对自己的评价,而且害怕自己举手了却没有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使其他同学嘲笑自己被教师漠视所以,许多学生选择了最安全和保守的沉默方式,造成了课堂消极沉默自信心是学习者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和意识,是学习成功的心理基础学习基础和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一些学生自信心不足在面对教师和全班同学回答问题时感到缺乏自信和焦虑,这是阻碍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要因素学生由于过多地顾及面子,怕出错,甚至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而失去了许多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在课堂上习惯于沉默3.学习动机的原因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课堂讲授法,基本属于一种单向的交流方式许多学生的学习安排完全受教师控制,学生主动获取、形成、发现知识的过程被忽视,缺乏自我选择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应试为目的.应试教育注重纯记忆知识,教材繁难偏旧,知识量大,难度深,习题多.学生没有自主的时间也没有精力深入思考问题,没有探究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生主动求知热情不高,缺乏积极主动构建知识的自觉意识,不愿与教师交流互动。

学生习惯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很少有质疑,更不会主动发表自己观点,同时,负担过重也可能使学生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这些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怀疑的精神4.传统文化的原因传统儒家文化所要求的思想统一,保持共性,循规蹈矩,使人们形成一种保守的心理态势,压抑自我的个性在这种文化的长期影响下,人们潜意识里服从权威,不轻易质疑权威,进而失去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使质疑精神缺少有力的外部条件支持而家庭教育中,父母总是教育儿女在学校努力学习,做一个听老师话的好学生中国传统教育重视统一规范的集体主义精神,忽视创新精神和个性的发展在知识传授上,过多注重知识的掌握,较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久而久之,这种文化造成的精神压力直接或间接抑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三、课堂沉默的对策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解决课堂消极沉默需要从多个层面人手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更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应对1.要走近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了避免课堂上的消极沉默,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增加情感投入,得到学生情感上的认同,从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应走近学生,深入班集体,和学生和睦相处,平常与学生密切交往,熟悉他们的个性特点。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课堂教学不仅用来传递知识,而且应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例如,进入高年级后,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肯定自我价值的欲望非常强烈教师只有关注了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并及时满足,才能科学地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主体地位真正确立、真正发挥例如,进行一些有益的实践,如一日班主任、班干部轮换制、访百师等,这些活动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增加了他们自治、自理、自立的信心其次,教师要学会心理换位教师在心灵深处应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思考如果自己是学生,该怎样对待教师的教育、教学及教师的言与行这是师生心理上的感情交流,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具体要做好以下换位:(1)批评前换位批评是一种艺术,在指出某学生毛病前,要掌握学生个性特点,对批评的目的、语言、措词都要事先有所考虑2)帮助后进生前换位帮助后进生是一项艰苦细致、充满反复、曲折性的长期工作实行帮助前的心理换位能加强理解,减少逆反心理3)授课前换位授课前,应进行科学的教学诊断,站在学生立场,分析学生可能认为的知识重难点和学习障碍。

再次,教师须加强多边沟通教师应在家长、学校间起纽带作用,使大家一起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求学生教师应经常邀请家长到学校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并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走出溺爱和苛严的误区;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走访,多多聆听学生的心声,更好的引导与帮助学生;学校应多多为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注意提问策略,力避问题不当为避免课堂消极沉默,教师提问时,教师应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水平,避免问题设置不当同时,也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思考时间太少,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易导致学生思维变得肤浅且僵化首先,提问措词应精炼、清晰、准确,问题的重点地方应复述或板书,以强化记忆如果教师表述不清,学生因为不知具体问题而不知如何回答问题,从而导致课堂沉默提问的难度应配置适当问题应由浅人深,不带有暗示性或选择性不应该总是提问“是不是?”“对不对?”,教师应该以“为什么?”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其次,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涉及面过于狭窄,例如,出现师生两人对答的局面,其他学生被问题边缘化,以至于自己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