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评价论视阈中的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KB
约12页
文档ID:313043155
评价论视阈中的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_第1页
1/12

    评价论视阈中的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    任帅军[Reference]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具有深刻的批判意识作为知识形态的“钱伟长之问”、“拆除四堵墙”理论和“三制三自”制度是钱伟长先生在治学经验和治校实践中关于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的不断反思和理论创造学会学习”思想和“转识成智”理念是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的智慧表达在反思和创新中践行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就要把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中的批判意识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意志,还要不断地对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进行理论创新[Keys]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评价;批判;钱伟长之问[作者简介]任帅军,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钱伟长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上海200444)钱伟长先生著作中丰富的高等教育思想是我国高等教育思想研究中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研究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分析其中的得失,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可以由此理解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一、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中体现的批判意识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涵义与哲学意义上的“批判”涵义有所不同后者属于评价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评价。

批判总是评价活动的深化.需要特殊的条件,从而具有极大的深刻性因为批判总是与忧患意识联系在一起而忧患意识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体现着辩证否定,由此就总要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意志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批判意识钱伟长之问”、“拆除四堵墙”理论、“三制三自”制度(“选课制”、“学分制”、“三学期制”;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都是钱伟长先生在其生活经历、求学历程、治学经验和治校实践的过程中关于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的不断反思和理论创造黑格尔指出:“批判即需要一种普遍意义的反思…没有反思就无所谓批判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在批判活动中,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以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内容,对其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从而有效地回答了“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好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等我国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一)作为知识形态的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中的批判意识知识不是主观自生的,是与无知相对应的关于客观事实的认识成果客观事实既包括人自身作为客观事物所形成的呈现,也包括由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价值关系所形成的呈现。

因此,知识不仅包括由事实判断构成的认识体系,而且包括由价值判断构成的认识体系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可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知识形态,“一是由钱伟长倡导并由上海大学广大师生经过多年实践而形成,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上海大学特色,三是为上海大学树立起一种‘共同使用的思维方式和集体的行为方式’”因此,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对我国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与批判,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拆除四堵墙”理论是具有批判意识的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的精粹提炼在治校实践中,面对学校“怎样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怎样开拓办学路子,怎样进一步加强教育和生产的联系,怎样消除社会和学校的隔阂,怎样提高基础理论水平,怎样提高实践的能力,怎样提高加强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素质,怎样提高每一位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使学生的素质有更快的提高”,钱伟长先生在反思以往高等教育领域就专业设置划分过细,大学只关注教学而不从事科研,讲课往往照本宣科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鲜明的教育理论他提出,大学要拆除“四堵墙”,即“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墙”、“校内各系科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墙”、“教育和科研之间的墙”以及“教与学之间的墙”。

为此,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一,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学分制第二,开展因材施教,实施选课制第三,强化自主学习,实行短学期制在“三制”的配套改革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其二,“钱伟长之问”是具有批判意识的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的特色理论贡献2005年,钱伟长先生在参加上海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时说:“今天你们毕业了,我有几句话要告诉你们,这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就是老百姓,百姓之忧、民族之忧,你们是否放在心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忧过没有?后天下之乐而乐,乐过没:有?”这就是著名的“钱伟长之问”钱学森之问”痛指“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伟长之问”通过上海大学(前身上海工业大学)的教育实践不仅回答了“杰出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而且接着“钱学森之问”继续追问“杰出人才”能否造福社会,如何为社会造福?这样,“钱伟长之问”就指出了“杰出人才”的社会责任感问题他要求学生做“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辨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这是“钱伟长之问”的具体展开。

钱伟长之问”对我国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贡献不仅在于是对“钱学森之问”在我国高等教育理论上的继续追问,更在于其凝结了钱伟长教育思想从上海工业大学到上海大学的教育实践二)作为智慧表达的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中的批判意识“智”由梵文意译而来,一般是指人们通过修习佛教道理所产生的辨别现象、判定是非善恶的能力《大乘义章》卷十八中有“言般若者,此翻名慧”,故智常常与慧一起用,称为智慧从哲学上理解,智慧主要有两个含义:“第一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力,第二是关于宇宙人生根本原理的把握前者与主体能力相联系,后者与主体德性相联系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之所以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智慧表达,是因为其在破解我国高等教育一系列问题的同时,试图“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并在这一过程中揭示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前者着重人的能力培养,后者探索教育的发展规律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学会学习”思想是具有批判意识的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的根本动力学会学习”理论在国际社会颇为流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会学习”就曾作为教改口号引入我国学会学习”思想之所以能够作为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的根本动力,是因为在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中,反复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大学教育应该重视学生自学,大学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钱伟长“学会学习”教育思想的集中表现学生只有通过自学才能批判性地破除头脑中旧的思想观念,不断学习社会需要的新知识,成为能够在未知领域独立探索和创新的人才所以,钱伟长有感而发:“应该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我觉得这个训练是当前教改的一个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寻找资料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这是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由此可见,“学会学习”思想作为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的方法论基石,在强调学生获得自学能力的同时,回答了“杰出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其二,“转识成智”理念是具有批判意识的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的精要所在转识成智”虽为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却揭示了认识活动中由知识到智慧的转化,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知识虽是由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构成的关于客观事实的认识成果但知识并不能自然转化为智慧因为智慧是人们对宇宙人生根本原理进行主观能力的把握转识成智”就是要在人把握规律的过程中,化知识为能力、化知识为德性这也是实现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要求学校能否培养出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是钱伟长先生长期思索并始终在教学改革中予以关注的核心问题只有不断地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生活中的智慧实践才能有效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需要。

钱伟长先生这种高度自觉的办学理念是对我国高等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它使我们在密切国家、民族的实际需要与我国大学使命之间的关系时会更加自觉与自主地做事这正是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的智慧表现同时应当看到,这与钱伟长先生个人的人格魅力分不开他说:“一个学校要有大师,这个大师牺牲自己,一辈子为国家培养栋梁他虽是在阐述治校经验,实际上,他本人就是一位科学大师、教育思想上的大师正是他的勇于献身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精神彰显了他智慧的一生二、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中的自我评价“钱伟长之问”、“拆除四堵墙”理论、“三制三自”制度、“学会学习”思想和“转识成智”理念都是钱伟长先生在治学经验和治校实践中,通过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关于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的不断反思和理论创造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中的这些批判性理念,“使上海大学这所我国较早进行实质性合并办学的普通高校一跃‘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学科齐全,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对此,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给予充分肯定:‘上海大学搞这个是对的’可见,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规律进行了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就是完美的。

反思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就是对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中的批判性理念进行反思,分析其中的得失,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可以由此理解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而青,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认识认识属于评价论范畴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念产物,就主体而言,主要是主体认识结构在发生作用正确地发挥主体认识结构的功能,就能实现对认识对象的如实反映错误地发挥主体认识结构的功能,就会导致主体认识上的主观性、思想上的片面性或思维方式上的僵化性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认识它只有正确地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象和本质,如实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实践,才能确保上海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体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学生工作体制、招生与就业工作等一系列改革方面的举措成功地付诸实践在“拆除四堵墙”的著名论述中,他在1985年10月上海工业大学建校25周年纪念大会上,首次提出第四堵墙是“思想上的墙,就是要克服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树立社会主义新的教育思想,破除阻碍我们进步的旧的条条框框的教学模式,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道路,要结合工大的实际情况,办出工大特色”。

在以后的20多年间,他根据时代精神和教育实践的变化,对第四堵墙做了更成熟的表述在《八十自述》中,他说:“第四堵墙是教与学之间的墙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文化学术飞速发展,人们原有的知识很快变得老化过时,那种认为学生只有通过教师教才能学的传统教育思想,已不能满足当前高等教育的需要,从而应该逐步加以废除可见,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不断发展的一种最新认识它不是空洞的理论阐释,而是为了解决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从实践出发提炼出来的高等教育批判思想,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二)以反思形式存在的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评价广义的认识活动包括认知和评价评价是主体反映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认识活动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就是价值关系评价活动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对象,从价值事实中揭示其本质和规律,因而就是主体对于价值的认识活动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认识,必然涉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价值判断他曾经说起:“教育不应仅仅是为了出人才,过去有些提法比较片面,教育为了提高人民的素质,这才是对的人民的总体素质提高了,自然而然有一部分人能成才,只有人民之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这说明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情怀人是目的,这是教育的价值判断标准同时,他还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是目前教育工作中的中心任务……只有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每一项业务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