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38KB
约7页
文档ID:313030430
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_第1页
1/7

    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刘婧美+饶庆贺Reference:大型水母暴发已经成为造成海洋生态灾害的突出问题,秦皇岛作为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和重要的渔业产出城市,近岸海域的水母暴发已经对旅游业和渔业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有助于减少水母暴发引起的海洋灾害性事件本文对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危害进行了概述,对水母暴发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母暴发防治对策,以期为预防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提供理论依据Keys:水母暴发;危害;原因分析;防治对策近年来,水母灾害性暴发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它是继赤潮之后又一海洋生态灾害现象,是海洋环境恶化的表现,由于其危害较大,暴发原因尚未确定,控制措施暂停留在采捕阶段,水母灾害性暴发已引起国际领域的高度关注,成为一道世界性难题秦皇岛是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每年接待游客千万余人次;秦皇岛也是重要的渔业产出城市,鱼虾贝等渔业水产品销往诸多地区,而水母暴发则是影响秦皇岛旅游业和渔业等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分布在秦皇岛近岸海域的水母主要有海月水母、海蜇、沙海蛰,还有少量的白色霞水母,能够引起水母暴发的水母主要是海月水母和沙海蜇。

本文对水母暴发危害进行了概述,并结合秦皇岛海域水文和人文因素对水母暴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母暴发防治对策,以期为预防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减小水母暴发对旅游业和渔业等行业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1秦皇岛海域水母暴发及其危害水母灾害性暴发是指经济价值较低或无经济价值的大型水母在一定时间内数量急剧增加,给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等行业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在我国,能够引起水母灾害性暴发的低经济价值或无经济价值的水母主要有海月水母、海蜇、沙海蜇和白色霞水母等[1]秦皇岛海域的水母暴发品种主要是海月水母和沙海蜇,暴发时间常出现在6-9月海月水母暴发时海面上及水下散布海月水母的透明个体,多出现于清晨及傍晚,伞部特有的四个圆圈十分容易被鉴别海月水母具有弱毒性,皮肤敏感人群不慎被其蛰伤会引起皮肤过敏现象沙海蜇暴发较海月水母暴发危害更大,一方面是由于沙海蜇个体大,近几年捕捞情况看,秦皇岛海域采捕到的最大沙海蜇直径有100 cm左右,因此沙海蜇暴发的波及面积广,捕捞难度大;另一方面,沙海蜇毒性较强,其触手上的毒刺能够分泌毒液,可以将游人蛰伤引起刺胞皮炎,如抢救不及时会蛰伤致死另外,秦皇岛海域中的白色霞水母,虽数量不多,但因其繁殖快、毒性较强,同样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

水母暴发对秦皇岛海域的危害主要有:一是对旅游业造成影响秦皇岛是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每到夏季,海滨浴场游玩成为游人必选的旅游项目,而水母暴发则是保障海滨浴场安全的最敏感问题之一;二是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水母暴发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大量水母不仅与其他水生生物形成竞争性觅食,抢夺饵料,还会大量捕食其他水生生物幼体,甚至会因其所具有的毒刺接触水生生物而会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三是对海洋渔业造成影响水母会捕食经济型鱼虾类的卵或幼体,使渔业减产,而且大量水母可能会堵塞渔网或使网具破损,影响渔业捕捞2秦皇岛海域水母暴发原因分析2.1水母随海流漂移至秦皇岛海域根据多年水母监测情况看,由于大型水母,特别是沙海蜇个体相差较大,分析应为随风流或者潮流从外海漂移而来的不同批次由于水母自身游泳能力较差,极易受风海流流动性影响,辽东湾的部分沙海蜇幼体漂移进入秦皇岛海域,致使沙海蜇数量在本海域保有量的基础上形成叠加效应,沙海蜇数量急剧增加,形成水母暴发危险2.2环境因素影响温室效应的影响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全球的海洋生态环境随之发生了变化,大型水母数量的逐年增多则是环境变化的连锁反应之一不仅是秦皇岛海域,近年来,周边的青岛海域及葫芦岛海域等水母数量也都有明显增加。

研究表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变化可影响水母水螅体的无性繁殖速度以及水母幼体期的成活率,从而影响水母的数量[2]沙海蜇的早期幼体(螅状体),固着于海底,如果生长条件不利,可以休眠多年,甚至数十年,一旦海水温度、盐度、DO等环境因素适宜或发生较大变化,休眠的水螅体会被触发集体萌发,呈暴发趋势另外,海水富营养化使捕食水母的鱼虾类减少,而水母食性广泛,几乎无选择性地捕食各类浮游动植物,其中包括一些鱼虾类的卵和仔鱼,如此一来,水母不但竞争压力减小,而且饵料丰富,水母常呈现暴发趋势近年来,秦皇岛加强海洋环境整治,海水富营养化得以控制,技术人员发现,部分沙海蜇没有达到性成熟就萎缩死亡,其原因是沙海蜇后期饵料不足,不能满足正常生长,环境整治有效控制了水母数量剧增2.3秦皇岛海域特殊的海洋及人文环境为水母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秦皇岛海域海流平缓,全年无异常海流或水团,波型以风浪为主,风浪较小,涌浪少,定常海流有入海河流的径流形式,非定常海流主要由风向流起主导作用,温度、盐度适中,河流入海口海域营养盐丰富,饵料充足,此水文条件非常适宜水母生长繁殖秦皇岛市每年6-9月为休渔期,近岸没有渔船从事捕捞活动,水母幼体没有人为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对沙海蜇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另外,沙海蜇经济价值较低,除海洋渔业管理部门捕捞以外,极少有利用性质的人为捕捞,对沙海蜇的生长繁殖缺少人为干预,致使成体种群数量逐年增加,对水母利用价值的开发急需加以重视2.4海洋工程项目建设为水母提供聚集场所近年来,沿海地区建港、人工岛建造、人工鱼礁投放等海洋工程的建设实施,大大增加了近海岩礁的面积,使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海蜇水螅体、浒苔、牡蛎、玻璃海鞘、龙介虫等固着性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繁殖空间,使其群体得以迅速扩大,其负面效应也会逐渐显现秦皇岛海岸工程是渤海湾乃至全国最为密集的工程,这些工程建设使秦皇岛近岸海水流速更加缓慢,水交换更差,容易造成水母的聚集 3秦皇岛海域水母暴发防治对策研究3.1开展科研调查,做好防治工作联合海洋水产科研单位,开展秦皇岛海域大型水母繁殖、生长、分布、数量等情况调查,深入研究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等因素对水母生长繁殖等方面影响,掌握其生存规律结合环境等因素逐步建立并完善水母暴发应急预案,科学预测水母旺发期繁殖及暴发情况预警沙海蜇螅状体休眠式暴发,加强潮流监测及周边海域水母暴发情况调查有针对性地向海底投放易于回收的附着基片,收集沙海蜇螅状体,破坏其增长繁殖基础。

利用竞争性觅食作用,6月初在秦皇岛市及周边海域适量投放经济价值较高的绵海蜇,使绵海蜇与沙海蜇形成竞争性觅食,间接恶化沙海蜇生存条件,同时提高绵海蜇产量3.2加强水母治理,加大采捕力度将沙海蜇、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等引起我市水母暴发种类列入灾害性水母范围,协调渔业管理、海洋保护、科研等部门成立水母治理小组,加强旺发期水母监测,结合水母暴发预警情况和应急预案对水母进行清理整治,特别对渔业生产和海滨浴场等敏感海域,在水母产卵繁殖之前对水母成体进行大范围采捕、拖网,减少其产卵繁殖数量,控制幼体在海域中附着密度设立水母防护网,根据近年来大型水母在我市海域出现规律,在渔业生产及海滨浴场等海域安装设置水母防护网,减少水母伤人机会,加强防护网具检查和维护,发现网内水母滞留或堵塞情况进行及时清除3.3开发水母价值,实现产业化利用水母的医用价值在我国古代医学上早有应用,被作为清热解毒、润肠平喘、消肿降压等方面的良药;在科研方面,水母在机械制造方面贡献了较大的仿生学价值,其所含的营养物质也发挥了重要的科研价值;水母的观赏价值逐渐得到鱼类爱好者的认可,小型水母作为观赏品进行出售已不属罕见就秦皇岛实际情况而言,对水母的价值利用适宜走传统食品加工的产业路线,重点扶持几家沙海蜇加工企业,开发海蜇丝、海蜇条、即食型海蜇食品等,提高沙海蜇人为捕捞量和利用率,使沙海蜇的捕捞、加工、销售利用形成一个产业链,有效控制大型水母的数量,同时也为增加旅游特色产品开辟新路线。

3.4加强科普宣传,完善医疗救助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媒体,大力普及海洋环境保护及水母防治知识,树立公众对水母的正确认知,提高防范意识在旅游旺季,各海滨浴场设立大屏幕播放预防水母蛰伤宣传短片,或设立相应警示牌设置浴场临时医疗救治站,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完备的医疗设施,针对游人水母蛰伤、溺水、创伤等进行及时救治,切实保障秦皇岛近岸海域海滨浴场游人人身安全Reference:[1] 吴颖,李慧玉,李圣法,等.大型水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海洋渔业,2008,30(1):80-87[2] 关春江,等.水母暴发的生物修复对策[J].海洋环境科学,2007,26(5):492-494(收稿日期:2015-10-16;修回日期:2015-10-22)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