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眼神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运用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62KB
约6页
文档ID:313027301
眼神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运用_第1页
1/6

    眼神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运用    古人云:“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缘,言有尽而意无穷——出自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之作《沧浪诗话》文中让人怦然心动,如梦如幻的感觉,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而神韵,真的又是这么飘忽不定不可捉摸吗?其实不然,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神韵是可以认知的,是可以感觉的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之间有着切不断抹不去的渊源,它既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又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舞蹈在戏曲训练中,规范身法(手眼身法步)的外部技法的同时,更强调对韵律(意劲精气神)的内在艺术美的体现这使我们在中国古典舞学习表演中,遵循“以神领形,以形传神”原则,形成中国传统舞蹈所特有的,独树一帜的表现手段对于眼神,在戏曲训练中更有“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的训条,此话道出了眼神在表演中的重要意义在舞蹈表演中,许多眼神的特殊表现方式,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古典舞欣赏和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存些演员一味追求舞蹈动作的外在美感而忽略了内心情感的表现,眼神空洞,导致作品主题表现无力,令人惋惜如何让眼睛能说话,如何鲜明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我对中国古典舞眼神的表演特点和运用做了理论性剖析。

一.中国古典舞眼神的表演特点1.点线的结合“点要清,线要圆”内心所表达的情感,通过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来表达,这种表现方式需要眼睛的外部运动技术来体现,眼神的控制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使其达到准确熟练的运用能力戏曲舞台表演中对眼睛“点”的位置要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内心情感外部停留,动作结束的瞬间,无不表现出“点”在眼神运用中所传达出的丰富情感比如“亮相”这一眼神表现中“点”的代表动作,在甩头和眼睛放神的一刹那,顷刻就把剧中人物在特殊环境下的内心情感精神准确地表现出来线”即“视线”,视线所及的运动路线,离不开头的整体配合头部运动和眼睛的运用,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极为重要,为了表现身体的曲线美,又为了将内心的感觉体现出作品的个性气质,表演者按照假想的构线图,或沿着平圆线、立圆线,或沿着弧线、S线,进行内心真实且形象运动表现眼神的“点”与“线”的配合,不仅仅是单一的外部训练,有了“点线”的技术基础,“眼领头随”,头眼在舞蹈表演中才可以和不同的情绪相结合,产生感动观众的力量即使在“亮相”中,眼传心、心带头,眼睛的含留也是为了突出最后一瞬间的放神2.内外的呼应“心想,身动,眼随”内外结合,形神结合是中国舞表演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条件。

清代著名艺人黄幡绰在《梨园原》中写道:“凡作各种状态,必须作眼先引故古人日:眼[来自www.lw5U.com]灵晴用力,面状心中生演员将深藏在内心的各种情感,表现出干变万化的面部神态,并不只是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是体现了一个演员的内涵素养和心理支配能力人不能象机器一样启动,演员也不能象做广播体操一样去进行形体艺术体现著名京剧教育家钱宝森先生有句精辟的概括:“形三,劲六,心意八,无形者十形”可以通过模仿做到,“劲”可以通过训练得到,而“心意”却需要演员通过潜心的揣摩,通过自身的意识、意念、感觉来支配舞蹈动作,再由形体的“动”到内心的“静”,继而由眼神来带动整体的韵正是“外有所感,内心就有所动,又自然地反映于外在的神态上3.收放的自如“形未到,神先到;形止,神不止”眼睑的张弛,控制着眼光的收含,影响着眼神的聚放动作技巧中有“形劲”,表情神态中有“神劲”情感意志通过眼睑力量的控制,速度的拿捏,使“神劲”具有弹性的表演效果,以达到表演者所需要表现的感情色彩眼神的收放和眼睑的张弛相一致,眼睑张开时放神,眼睑放松时收神,有慢收慢放,快收快放,慢收快放和快收慢放等方法眼神的收放和眼神点线的位置相合,在头与眼的停顿点和视线的运动线确定以后,眼神收放可以在规定的位置和运动线上进行速度快慢,眼险运动大小,或顿促或延续的行为表现。

眼神的收放还与内心的情感相融合,心理的活动带动眼球的移动、眼睑的张弛二.眼神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运用1.在课堂学习训练中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以其“形、神、劲、律”作为身韵[来自www.lw5u.CoM]基本动作要素,又以其规律“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的精辟概括与提炼,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在眼神的训练中对于头眼的位置要求严格,头的位置有正中位、中上位、中下位、左转位、右转位、左偏位、右偏位;眼的位置在头为正中位时,眼球有正中位、中上位、中下位、左侧位、右侧位;头眼运动线有左右横线、上下直线、弧线、斜直线、上弧线、下弧线、S线、立圆线、平圆线我们没有经过训练的头和眼睛处在自然状态下,不会用自己的头和眼进行表演,而在训练中,又可能会因为太过紧张使肌肉紧绷,造成伸脖、梗脖,下颌僵硬导致过分偏头的现象,这样不仅影响了眼神的情感表达,也破坏了舞蹈形体造型的美感;长此以往,还会干扰到古典舞中旋转和翻身等技巧的训练所以在训练中,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对于点滴的小动作细致要求更要牢记于心,例如,眼球向旁移动时候不得超过25度,向上向下移动时也在30度左右,眼往下看时,眼皮不能完全耷拉下来等。

在身韵课的训练中,强调头眼的位置,规定主要头眼运动线的针对性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身韵课中,通过动律元素和组合短句进行基础的训练,并不要求用眼睛来表现具体的人物内容,但是我们不能放松自己,应该在内心塑造一些适合课堂训练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内容,结合眼睛的训练,由意念而产生眼神运动2.在舞台表演实践中眼神在课堂中准确无误地训练,最终体现在舞蹈表演中身”与“神”的有机结合渗透,是中国古典舞蹈表演的灵魂升华在舞蹈表演中如何支配舞蹈动作,使形体动作富有生命力,应深刻理解舞蹈作品的本身的魅力,培养充实的内心形象,感动了自己,才可以将作品形象表现为生动的外部形态如果缺少了这样的内在意念,那么我们所塑造的作品形象就会出现“心里没有、身上白走”的现象一 在徐州市歌舞团创作编排的汉代舞蹈史诗《汉风乐舞》中,我参加了数个舞段的排练演出其中国家一级编导魏芙通过汉代石刻拓片创编的群舞《长袖舞》,使我们在静态的舞姿中看到了汉代遗存汉画砖的舞蹈造型,找到了古代“宫廷舞蹈”的典雅气质,深藏宫中的宫女哀怨静忧眼神无不向人诉说着袖的飘逸、心的枯零:在舞蹈《相知》和《雀雉》中,让我分别找到了蛇与鸟的动态表现,而这无一例外的要求演员们除了形体的外在表现,更注重行动中眼神的相互交流;孙颖老师编创的舞蹈《盘鼓舞》,动静结合,强弱搭配,以盘作鼓,以鼓作踏,演员们欢笑的眼神将古代打击乐铿锵活泼、俏皮幽默的多彩变化,融入作品里。

在舞台上,在演员们的眼神里,中国古典文化的风姿打动人心,让人感动三.结论眼神的交流让舞蹈更有生命力,是中国古典舞神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点与线,身与心,外在节奏与内在节奏的结合,使中国古典舞的表演具有“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独有特色在传统表演中,通过眼神的运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细微的情感变化,从传统中吸取精华,为眼神的灵活运用打好基础作为优秀的舞蹈演员,正如我国伟大的戏剧艺术家梅兰芳所说的:“要使台下的观众被我们吸引,为我们喝彩,就要从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每一个唱词,每一个眼神着手,让人家都感到很美,而且美得有内容尤其是舞蹈动作,更要讲究,应当使人从各个方面和角度看来都是美的,都是有表情的手传意,眼传神”,透过眼睛可以看到人的意念,由意念产生的眼神、呼吸、动势及形象感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舞身法所特有的神韵,是形神融合的统一在吸取戏曲表演特点经验时,不只是对其固有的训练套路简单运用,而是要讲究感知与心灵的集中反映如何将内心的情感通过眼神的正确运用达到形式美,需要我们在训练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使具有各种特点的眼神表现方法结合运用,不断促进中国古典舞独具传统特色表现力的发展,最终达到形体的艺术表现与神态的意念形象完美的渗透与融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