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的成长小说研究 吕毅,于冰(大连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Summary:美国文学从浪漫主义后期的超验主义开始,完全不再依附英国文学,而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独立”从这个时期开始,文学中关于青少年成长话题的探讨和挖掘逐渐成为美国作家们热衷写作的主题之一创作于浪漫主义时期的成长小说在故事情节、文章构造方面的塑造上存在一些规律,同时,主人公们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Keys:美国;浪漫主义;成长小说;研究;独立I712 :A :1673-2596(2015)09-0170-02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背景和定义美国文学史中浪漫主义时期发端于18世纪末期,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这一时期作家们更倾向于在创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思想和意念特别强调主观想法,轻视客观存在大多数作品的主人公都被作家们投身到大自然的背景下,对比出人类社会的善恶属性作者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直抒胸臆,语言表达朴素有力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是华盛顿·欧文,他是美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和赞赏的美国作家浪漫主义时期是伴随着美国经济崛起而来的“文化复兴”。
随着美利坚合众国独立起来,政治的自主,经济的崛起,文化方面全面独立起来在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美国历史上最大一次土地扩张开始,截止1860年南北战争开始,美国的疆域拓展到太平洋的西海岸没有人能预料到,在19世纪中期,美国从她刚建国时期的仅仅有13个州的国家拓展到拥有21个州,国民人数从1790年的400万人,翻了将近8倍,1860年全国总人口达到3千万人当时,受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影响,这个年轻的国家快速经历了工业化的洗礼,受影响的地区除了美国当时的各个城市地区,也包含广大乡村地区无论工业还是农业的发展都大量使用蒸汽机,在广袤的美国大陆,很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建立起来,工厂的建立必然伴随着对劳动力人口需求量的加大,与此同时,当时美国出现了很多新型发明,这些成果很快应用到生活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浪漫主义时期,随着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移民慕名来到美国,移民的到来给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力资源在政治理念上,这一时期,美国超越了世界上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第一次提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想法:要实现民主和平等,同时,建立两党制,实行三权分立特别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美国独特的文学和文化生活。
物质决定意识,随着美国政治独立,经济快速发展,文学的独立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人们希望看到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学作品,于是,描述美国人早期移民经历的作品,比如殖民时期的清教文化、清教徒的生活以及土著印第安人的悲惨经历、还有西部拓荒者的粗犷人生等等,都出现在当期的文学作品里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里,充满想象力,除了小说以外,报纸、杂志也大量出现,人们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读者越来越多,形成了当时的阅读浪潮二、美国文学史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影响在浪漫主义时期,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文学,尤为突出的是英国文学作品对美国小说作家产生重大影响尽管外来的影响一直都在,但是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保留她的独特性,那就是具有浓厚的本国色彩的思想西部大开荒”可以说是展现美国独特性的非常有代表性的主题这类作品中,作家利用大量文笔绘制了美国广袤大地美丽如画的景色,这些景色让读者无法忘怀,它们代表了美国,标志着美国人民热爱自然、向往自然的美好愿望无论在库柏的《皮袜子的故事》(Leather Stocking Tales)、梭罗的《沃尔顿》 (Walden),还是后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中我们都能看到朴实的自然。
浪漫主义中后期,美国国民的种族意识越来越明显,这点我们在当期的小说和诗歌作品当中都能找到痕迹美国清教思想成为美国一份独立的文化遗产,对美国早期人们的道德约束具有类似法律的影响可以说,开放的美国和保守的欧洲文学比起来,美国文学这一时期道德观念更为深厚在霍桑(Hawthorne)、梅尔维尔(Melville)以及其他一些小作家的作品中加尔文主义的原罪思想和罪恶的神秘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三、成长小说的定义美国文学史从浪漫主义时期开始,逐渐出现了讲述美国地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偶然经历了某个奇遇,主人公的内心被警醒,开始对之前的人生进行回忆和感悟,由此下定决心突破自我,积淀人生,从而完成了一场由幼稚少年步入成熟成年期的完美蜕变过程文学界的批评家们把这一类小说起名为initiation stories截至目前,我国文学界对于initiation stories的定义还没有确切的解释在国内可以找到的美国文学史或者美国文学选读书籍中,我们找不到任何一章专门讲述initiation stories概念的内容通过阅读和研究大量国外文献,我们理解initiation可以简化理解为“发现原罪”,在这一时期的成长小说中,主人公都经历过认识并接纳当下的事实,逐渐加深对自我的认识程度。
当这些青少年人生中第一次面临风险或者说生活的考验时,他们没有畏缩,在正确精神的引领下,寻求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地存活下来这是一种对自我认识的再次发现,也是自己帮助自己逐渐适应现实社会的过程Initiation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是在文化人类学的探索中我们知道,世界上几乎全部早期文化群体都有非常重视青少年进入成人世界的仪式,文化人类学把这一仪式叫做initiation ceremonies所谓“成人礼”是指一种正式的仪式,这个仪式象征着参加的青少年从此拥有进入成人世界的资格,标志着一个人成熟到由个体进入社会属性的里程碑一个人,当他经过漫长的文化过程后,一点点成长起来,慢慢地和家人分离,独立生活,作为单独个体承担他在社会中的所有责任在这个阶段,周围的人们要为他举办一次成人礼,用来表示他人生的重大转折,所以我们把initiation stories称为“成长小说”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成长小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虽然不同故事中主人公和故事设定都不相同,但是它们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几乎所有这类故事的主人公在遭受痛苦经历时,都曾想以逃避的态度蹉跎人生,后来逐渐开悟,认识到人生的魅力不在于祈求没有风雨,而是要学会在风雨中翩翩起舞。
浪漫主义时期成长小说里主人公的这种悟性类似于佛家的开悟比如元晓大师的故事,这位韩国大师年轻时想要前往唐朝求法,某晚在一个山洞中休息,梦中口渴难耐,于是醒来摸索寻水,恰好在黑暗中摸到一个水瓢,欣然饮之,顿觉甘甜爽口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再去寻找水瓢,却发现原来竟然是个头骸骨,而昨天一饮而尽的“甘泉水”竟然是骸骨中的积水,于是开始呕吐不止呕吐不止”是大师当时无法接受现实情况,身体本能逃避反应的表现水还是昨天晚上的水,容器也还是昨晚的容器,为什么黑夜中觉得清甜可口,而白天却感觉恶心呕吐呢?”大师由此开悟,所谓“洁净”与“肮脏”,不过是由于个人心中生发的想法而已,世间的万物取决于人的心念元晓大师的经历和成长小说中主人公历经苦难后痛不欲生的经历非常相似小说的主人公们和大师一样,最终超越事件的表相,超越了自我,使原本令他们痛苦的经历帮助他们走向解脱之路每个人都有很艰难的时候,熬过去以后你会发觉那些曾经让你觉得窒息的人和事情,那些你认为到达人生谷底的时刻,都会像股市一样,触底反弹,当时间过去的足够长,所有的幸与不幸都会成为过去,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原来时间是最好的解药,一切的纠结和痛苦都被它稀释所以,别气馁,坚强起来,最终你会看到一个超级强大的自己。
四、以霍桑的成长小说为例霍桑是美国浪漫主义后期非常重要的作家,他主张人性本恶论,他的小说《红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读者们也许不知道,他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布朗先生》是美国早期成长小说非常典型的作品主人公布朗先生在故事中重新演绎了《圣经》故事里亚当和夏娃的情节一次,布朗经受不住人性中好奇的弱点,偷偷地潜入森林中,参加妖怪的聚会在前往的途中,他一直在做思想斗争,一方面他对聚会很是好奇,另一方面,他想念新婚燕尔的妻子,此外,作为基督徒,偷偷摸摸的行为让他内心很焦灼故事中最匪夷所思的情节出现了,在聚会上,布朗竟然看到了他的妻子!他无法接受当时当景,突然明白,原来事实并非他想象,经不住诱惑的不仅是他一个人,以前在他心目中的那些正人君子也不过如此,人性的虚伪体现得淋漓尽致霍桑的这部成长小说意义在于警醒人们,无论是梦境里也好,还是在现实世界里,原罪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主人公布朗的成长过程反映出浪漫主义时期清教徒世界中人类在一个宗教世俗化阶段里经受劫难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同时也是美国宗教教派大变革的年代霍桑在当时,敢于独树一帜,用他独有的浪漫主义手法,并借用丰富的想象力,构建出小说中神秘隐晦的背景文化,从而讲述布朗先生的心路历程。
这部作品体现了霍桑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宗教和科学的问题美国文学中浪漫主义时期的鼎盛时期是后期出现的超验主义超验主义这一概念最早是被19世纪30年代的新英格兰先验主义俱乐部提出的,针对的是新世界地区的人们慢慢地,这一思想逐渐被全美国地区的文化接受,最重要的二位作家是艾默生和梭罗,他们被誉为美国超验主义时期的泰斗式人物二人的作品对美国文学的精神独立地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超验主义强调天助自助者主张人类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完善自我的目标的而浪漫主义时期另外两位重要作家霍桑和梅尔维尔坚持原罪说,他们相信只有通过道德的约束才能提升人性从美国文学史浪漫主义时期开始,成长小说在各时期都不断出现不同的时期各有特色但浪漫主义时期成长小说的内容和意义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作品那就是绵延不绝的洞察力,源源不断的活力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在本能里都拒绝邪恶,他们坚信,永恒成熟的青春才是美利坚的化身和理想:粗线条、无拘无束,但是却充满了魅力成长小说的故事还告诉读者,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困扰,不过是一种自我折磨放弃心中的执着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日后一定会获得福报这样,将灾难转变为福报,伤害就不复存在,生活中自然不再有诸多的恐惧。
这是一份上天馈赠的额外礼物,它出乎所有人的预料Reference:〔1〕Leslie A Fiedler. Love and Death in the merican Novel [M]. Harmondswort: Penguin Books,1984.〔2〕张德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与成人仪式[J].浙江大学学报,1999,(4):91-97.〔3〕荣格.C.G.集体无意识的概念[A].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01.〔4〕巴赫金.小说理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孙国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