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初探-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83KB
约10页
文档ID:31301919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初探-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_第1页
1/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初探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89)Reference: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改造人们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包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政治认同;增强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与广泛认同;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植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Keys: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D64 :A :1002-2589(2016)09-0237-0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具体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详细解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下,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宣传作用提供人们改造思想的武器,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高人们的自觉能动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正确思想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针对中国实际情况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而提出的,是为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两者都是以“人”的视角出发,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有机和谐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主客体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共识、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意蕴和丰富的理论内核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融入每一个公民的心中,使之形成一种自觉,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了我国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培育适应一定时代、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是人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品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达到的目的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18这里的“一切社会关系”既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来自wWw.LW5U.com]系,还包括处在社会中的经济关系、物质关系、利益关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达到的就是这一切关系的和谐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符合社会形态发展的理论对社会成员施加影响,形成一定的价值共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理论对人的掌握,即理论说服人的过程,理论又是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代表着一定阶级与争取这种利益的运动的集中体现,每一次的社会变革运动都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支持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9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要维护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使人们接受科学理论的指导,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及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在当前主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群众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国家、社会、公民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是彻底的理论,抓住了事物的根本,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 理论基础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意蕴价值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即主体对客体需要的满足。

正如马克思所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规定的24 个字,都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人们正确处理这些社会关系从价值哲学中来反思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对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过程中被当作一种工具,没有看到其自身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仅仅从事物的现象和感性认识来理解,是不能真正做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的因此,只有从价值哲学的高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才能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其根本目的在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运动的内在规律,帮助社会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加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符合人类的目的和美的规律,从而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满足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哲学反思的基点,而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弘扬奠定了实践基础二、现阶段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因素(一)理想信念教育对教育内容的影响所谓教育内容,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由教育者传授给教育对象的特定内容,在当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都希望从教育内容的特定信息中获取有利于自己的价值信息,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的价值观念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倒退主义思潮等冲击,以及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的冲击,不仅对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更是对全体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产生一定冲突,在这个时候就要坚信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5]理想信念不只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更是每一个人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就如指路明灯,为我们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中国道路为什么能走得下去,中国制度为什么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能指导中国富强起来,归结起来就是:我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我们不仅“姓马”更重要的是“信马”,坚信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来自WwW.L]‘缺钙’”[6]50,因此每个中国人都应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传播形式的多元化对教育方式的影响所谓教育方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式方法,即教育者用何种方式对教育对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互联网的发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实现互动的一种现代方式,互联网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渠道,因此,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及时性、广泛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充分利用、微博等软件打造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平台,针对不同的板块,设置不同的内容,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推送,更应该加强对真实可靠的事例的推送,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所体现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事例,道德模范人物的事例,发扬他们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的正能量”[7],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和传播提供了多种渠道,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了多维策略和思维方式,但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现在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误入一些“钓鱼网站”偏信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言论,做出不利于自己、不利于民族的事情,这种损失是巨大的,因此,应重视加强对互联网的价值引导。

三)多元利益格局对教育主体的影响所谓教育主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相对应,是对一定的客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8]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从狭义上讲主要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的专职人员,但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该社会化,大到国家政策的宣传,小到家庭个人的影响,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用自身的实践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受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有部分人的利益受到了影响,可能会因此误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为了每个人的发展,不顾忌人的生存状况,这就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做到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能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并看到核心价值观给大家带来的方便和实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三、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政治认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石,是不能动摇的根本,只有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宣传和理论教育,才能树立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维系政治系统的合法性,就是要保证人们对政治系统的忠诚和认同”[9]。

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取决于这种社会制度及这种价值观带给人民的福利及待遇,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以人为本”的国家理念,必须符合我国的国情国家的凝聚力和国民对它的忠诚,取决于国家保证个人福祉的能力[10]马克思主义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被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实践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历史飞跃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实现中国的经济腾飞、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不断让我们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加强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团结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过程中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二)增强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与广泛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同,如果离开了社会成员的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离开了广泛的群众支持,变成一个名不副实的空壳子,没有实在的意义因此,在加强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同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点:第一,重视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工人、农民、青年团员、知识分子在内的广泛的群众战线,挖掘他们所具有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实践精神。

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而实际的教育资源……要及时总结推广[11]因而,通过人民群众的接受和认可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风尚,拥有坚定的群众基础第二,注重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带头作用,即党的领导方式、组织方式、党员队伍的发展等,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和党员的示范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第三,重视大众传媒的影响,即出版物、影像、声像等媒体资源的运用保证这些资源在传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