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格胜山水画构图布局的当代性创新 一、古人对中国山水画构图布局艺术[来自www.L]的概述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经营位置”即是构图,“位置”是通过“经营”来决定的,他是从实践角度提出构图之说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构成说中最有概括意义的是郭熙的“三远说”,即《山水训》中指出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渭之平远石涛把构图列入“境界章”在他看来,构图不只是“位置”的经营,而是要深入“境界”从“六法”的“经营位置”到石涛的“境界章”,构图理论逐渐丰富成熟,形成了中国构图学的体系,那就是法式一体、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意境成画二、黄格胜山水画艺术构图布局的当代性中国山水画讲究起、承、转、合的构图,黄格胜也认识到这点,他善于构图,在艺术创作上敢于“犯忌”,常常造境奇特,对比强烈,以中、近景为主的构图原则,多采取高远法且横向构图的方式,具有概括性、装饰性等现代构成意味近景往往采用类似版画的黑白对比手法,以重墨压画面,突出中景,具有强烈的形式感构图饱满,却给人很空灵的感觉山石、树木采用夸张变形手法错落有致地叠加,在对比、均衡中产生美的效果。
他在山水画构图布局表现当代性的创新特点上,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来分析:1、注重主次、虚实、呼应的关系创作前一般都会先构思,打好腹稿,甚至画上一张草图,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国画笔笔生发,下笔成形、笔墨难收黄格胜自称从不遵循“S”型、“C”型、“之”字形、“三角形”等构图法则,做到随机应变、灵活构图,唯一的目的就是让画面更美,为此他编造了一个“六字诀”,即“主次、虚实、呼应”三对关系,以不变应万变他提到主次:你为什么要画这个景?是什么地方打动了你?那么打动你的这个点就是“主”了,就把主要精力、主要笔墨、主要位置用来表现这个“主”,而“次”的都要从属它、衬托它,只能简之、虚之,不过,“主”不一定在画面的正中或前面,但“主”只能就一个;虚实:也是“主次”关系的延伸,主实次虚,“虚”不等于模糊,“实”不一定就是画得清楚,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让人一看画面就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至于呼应关系,就是一个如何把画面画活的问题,他说道:“‘活’即和,和即呼应,物与物之间的关照,有联系、有交流、有感情,如家人过节,如好友聚会,你给我夹菜,我为你敬酒,这就是呼应通过对这三组关系的深思熟虑,使他的作品画面美观、中心明确、主题突出、意境深邃。
2、独具匠心的空白艺术画面的空白是艺术,而留“白”也需要艺术,但空白不是代表“空无”,陆俨少说道:“这些白处,是石山的受光处,或则天、水、云气在画时要注意白处,而不要只看到黑处,古人所谓的‘计白当黑’黄格胜的空白运用有其突出的表现手法,也很具特色,他“以虚写实”,树木、山石、屋舍和山路等留白,留得巧,更留得妙,常给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的境地有时用芭蕉、夹叶等留白给画面透气,形成黑与白强烈的对比韵味云水也是他留白手法运用的重要元素,“山无水不休,无云则不灵”,常以云水空白造型的动势,来突出画面的形式感,形成一条极具动感节奏的韵律美3、极具概括性、装饰性、象征性的特征在一定层面上说,中国画是一种特殊的装饰性艺术,以其概括性的造型手段,创造出极富有象征性的形象,这里要说的是黄格胜的山水画艺术,在构图布局的表现语言上,具有鲜明的概括性、装饰性及很强的象征性可以说,他在笔墨造型上的所有努力,都是在为画面的造势安排的,而这最终又是为表达作品的主题服务的下面主要说说他的线条、大墨块和苔点的表现他线条的排列、组合极具韵律,如画的树枝条,以长短粗细、干湿浓淡之线条,相互穿插、呼应,纵横交错、层层叠叠,但井然有序,直到枝条的末梢,似枝似叶,有些甚至根本不加叶,特别是那些不着色的水墨树木,由你想象,很有视觉冲击力。
他的作品一般是用线造型和没骨造型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强烈,画面处理得当,主题突出,显得很协调他形容水墨画就是“墨痕”的“画”,讲得很形象,他用墨生猛,以浓淡多变的墨色求得墨块间的互“[来自Www.lw5u.Com]生”、互“活”,墨气团团,这是他偶用版画技法之妙趣他的画面常会加添不少墨点,一般是加叶、点苔之用,以其圆点为常用,也最具特点,他用似“金刚杵”、“如椽巨笔”的笔锋,笔头着力,从天而降,如高山坠石,墨点着落在画纸上慢慢渗透、扩散,极具张力看他在树干上、石面上加的苔点,三三两两,聚聚散散,富有节奏;这里,要数他树枝上的点叶为最具风格,密密麻麻,真可谓是“密不透风”,可这一切显得那么繁而不乱,有种“少一点似缺,添一些嫌过”之妙4、夸张式的造型造势模式黄格胜的山水画构图,最突出之处就在于“造势”,增强画面气韵生动的效果,将“势”作为调节画面节奏,引导观众在画面中的欣赏点他多采用高远法构图,给人崇高感,显得苍茫雄浑、气势迫人以刚性的线条、单纯的色彩,使绘画风格得到崭新的突破他已经具备了较有强烈个人特色的绘画语言,在作品中追求雄壮、朴实、明亮、纯静的风格他画的树木,很少画得直捅捅的,把它最美的部位夸张、变形、改造,突出地表现出来,画得根部粗大,或腰部壮硕,枝条扭动盘旋;他画山石,也多是采取仰视构图,画面显得高大而雄壮,因为大多是对景创作,抓住了对象的结构和造型特点,通过严谨的造型、适度的夸张,就很好地表现出了不同地域的不同山水风貌;他画的建筑,也是突出其主要特点加以刻画,多以仰视的角度,往往把屋顶改造得稍稍倾斜些,并把建筑画得上小下大,一般犹如“金字塔”般的构图,但透视还是处理得很合理,显得既稳重又有气势。
5、具有现代艺术构成的特点黄格胜运用了现代构成形式经营画面,以几何形体对画面进行解构,很注重对象的造型,也精心处理力求使画面达到统一性、概括性他常使用大量起伏的曲线来营造画面,描绘的外形被处理成流动的线条,如飞似动,激荡飞扬以他的树木为例,喜欢把它们的外形描绘成大小不等的圆弧形,与山石圆润的轮廓线、与云水之形质曲线很匹配、很协调、很统一他的画面都有一个视觉中心,或中上、或左右偏上,所有物体的造型造势,都是为“画眼”中心服务的树枝、栅栏、船头船杆和电线杆等,如同箭头一般,直接或间接地引导观众的视线指向主体,产生呼应,互为一个整体,使画面形象、生动、融洽,有气有势,很好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总之,黄格胜山水画艺术构图布局的当代性创新,是个扬弃旧思想、旧观念、旧方式的创新过程他的山水画艺术,是把自然的对象改造成更美的艺术形象,呈现着更高层的艺术境界,既继承了传统的精粹,又创造了极具个性特色的时代新风格Reference:[1]王伯敏.山水画纵横谈.[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2]孙世昌.石涛艺术世界.[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3]黄格胜.画旅文存.[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4]阮荣春,李普文编.黄格胜研究文集.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5]陆严少.山水画刍议.[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谢忠仁,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