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冰捂热论《城南旧事>的主题意蕴 石 莹 (南通大学 226019)Reference:《城南旧事》以英子的童年视角为编织网,描述了她童年时在京华的一场又一场的旧梦那些故事中冰封的故乡记忆、寒冷的女性悲剧以及淡淡的人性之哀,被林海音用文字的符号给捂化了,寒冷的冰块变成了一股股的暖流,流入被僵化的胸膛Keys:乡愁;女性主义;人性美;主题意蕴漫天冰雪中,唯见那稚嫩女孩一步一步地行走在冰雪里,坚定地微笑着,用双手堆筑着童年的城堡,搭建好后,用力抱住城堡欲将之融化捂热,童年的风华往事便若卷轴般将此展开了在城南的一隅,在冰天雪地里,[来自www.Lw5U.com]冻得像冰人的小女孩儿望向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只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慢慢的,慢慢的,就望见那个属于她童年的肥皂泡一、乡愁——城南非城南在林海音的幼年经历中,北平城南可能只是她童年的一处栖息地,是再也普通不过的过往而当岁月无情地拂过林海音的脸庞,记忆起往昔的种种时,北京的旧城南不仅成了林海音心中阔别已久的故乡,而且这个地理名词仿似就从遥远的地域一跃成为了众多背井离乡的游子心中的乡愁文化符号她在《苦念北平》里深情写道:“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
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她的乡愁很绮丽,小小的城儿里有那缓缓的驼铃声,有那旧旧的老城墙,有那好看的印花人儿,好吃的酸枣面儿,还有那佛照楼的八珍梅北京城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来自wwW.lw5u.CoM]林海音对风俗的描写,对乡愁的寄托,对家乡的守望她的乡愁也略显苦涩,《我们看海去》中英子的开场白中说道:“妈妈说的,新帘子胡同像一把汤匙,我们家就住在靠近汤匙的底儿上,正是舀汤喝时碰带嘴唇的地方正是这块舀汤喝就会碰到嘴唇的地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别离,无时无刻不在纪念着乡愁和小英子背后的林海音一样兰姨娘的背井离乡,骨肉分离是乡愁;秀贞母女的悲欢离合是乡愁;英子父亲的逝去,岁月的无情是乡愁,在这小城和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充满了别离的笙箫生活本身就是一部离别史,凡是出生就意味走向终结,凡是开花就意味着要落地但是林海音不怕分别的痛楚,不怕乡愁的纠结,只是静静描绘出她那小小的城池,在记忆的漩涡中回忆小人在小城里,小城在岁月中这样恬淡的小乡愁也似乎也就构成了《城南旧事》的主题意蕴之一而作为大陆移居台湾的作家,林海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台湾远离大陆的孤独感相一致,也会产生一种带有沧桑漂泊历史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大乡愁,奠定了期盼海峡两岸统一的游子们的思想和情感基础。
就是这种个人小乡愁和文化大乡愁让我们看到,远远地,虔诚地在手掌心捧着一块冰的海音,用心中的温暖去融化遥远而冰冷的梦境,最终捂热的冰块流向她干涸已久的思乡之心二、女性悲剧——女性非女性“三从四德”向来是中国传统旧社会对女性的一大行为准则在这种以男性为主体的家庭中,女子始终处于一种从属或者依附于男子的地位林海音就是在这种男权观念极强,女权观念极弱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而在五四运动中,女性开始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在五四精神耳濡目染之下的知识女性,林海音也在为被压迫的女性反思她用苦楚的笔调勾勒出了疯疯癫癫的秀贞这个人物形象,虽然外界对她的未婚生子的行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只有小英子把她当做正常人来看,和她聊过往经历,和她一起染指甲在和她交流的过程中,小英子用她最澄澈的心灵安慰着这个失却了丈夫和孩子的可怜女人,并且帮助她找到了她的女儿小桂子,而小桂子和秀贞的重逢竟成了一种大雨中的永别大雨中的英子,浑身湿透,望向远方的明亮冰冷的她想要唤回那对母女,可怎么也唤不回,这一幕似乎就是对女性问题的警醒这样的女性地位的弱势也可以从《驴打滚》中看出一二,精心照料英子一家的宋妈失去了让她牵心挂肺的儿子小栓子后,意外得知她的女儿也在丈夫回家的路上送人了,女儿从此音讯全无。
这让宋妈一下子失去了精神支柱,变成了漂浮在北平城中的一颗浮萍,风雨飘摇中,宋妈还是被送回了丈夫那里,继续逆来顺受地承担着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基本责任这里的情节似乎让我们看出了林海音对这种女性悲剧现实的反思,一方面女性的缄默和逆来顺受让林海音为女性地位发出了不鸣之音,另一方面这种男权主义又让林海音探讨传统社会对女性权利的无情扼杀连人的情感和人性都能被掠夺,还有什么追求可言呢?或许,只有当《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父亲的去世,失去了父亲保护的英子才这种对女性的探讨达到了最高的深度,女性的自我意识也冲破了家庭的束缚,由对女性的同情走向了争取自身的解放由此,对女性的地位的追求也就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女性主义一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大冰山,林海音通过对作品中女性地位的思考,诠释了对传统文化中女性主义的理解,她的特殊视角警示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中的部分内容要辩证对待,她的文字也引起了当代人对女性主义的深思这块冰块也慢慢融化,捂暖了女性意识,使得残酷的现实不再用道德化的议论和理性的说教逼迫她们前行三、人性美——英子非英子《城南旧事》以孩子的视角为切入点,揭示成人丰富的世界,以揭露各种事物中的人性美在《城南旧事》中,小英子是一个注视者,英子那双明亮清澈、纯真无邪的大眼睛,始终引领着读者去观察世界。
她偶尔结识了一个长相十分老实的大朋友他与英子的相识、交谈,他在英子小学毕业典礼上的露面以及最后的被捕,成了一曲荒诞的连续剧然而,英子却对他是好人还是坏人都难以判断;他心心念念的是送弟弟深造和养活他的老娘,就嘴唇而言,“是个老实人的相”;但他却整天呆在草丛中,分明是偷了别人的东西,似乎应是坏人文中似确定又不确定的语气,既是孩子童真的表现,又是作者设下的伏笔小偷和英子的对比体现在小偷的唠叨、自语和英子懵懵懂懂的对话中成人世界的烦闷无所发泄与英子的天真无辜形成城南旧事中一幕天然的屏障,隔断了功利世俗的世界和乌烟瘴气的现实然而认清现实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当小偷被捕时那苦涩而又落寞的笑从文字中展开时,英子似乎摆脱了童年的天真或许最终把她引向了一个现实的世界、一个难以用孩童的眼光判断是非标准的成人世界,这也将成为她以后感受生活的艰辛的认知基础因此英子的视角是通过林海音的操控来完成的,只有透过英子的童稚眼光来看问题,才能显示出现实中人性的善恶美丑那么,英子就不再是英子了,而是林海音看待社会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来表现人性美,来感受世界这种人性美透过孩童视角来写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童年情结一个人对童年的回忆往往是无暇美玉,诋毁不得的。
童年的事件、童年的气氛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心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林海音就是通过描写她的童年设置了一个英子,这个英子就是她的童年,她的美玉二是童年视角可以以另一种眼光看世界成年人的眼光虽然不缺少天真纯洁,或者幻想连篇,但成年人丰富的经历,庞大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已将纯洁的幻想复杂化,纯真理性化孩子的眼睛则是一种全新的角度,这个角度使得《城南旧事》成为众多人心中的童年,是一个不一样的童年Reference:[1]林海音.剪影话文坛[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2]林海音.城南旧事[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