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任河村回汉杂居下的村落民俗特征研究 Reference:回汉杂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聚居现象,彭阳县任河村是宁夏典型的回汉杂居村落回汉杂居大背景下,任河村的村落民俗呈现出村落化、民族融合及稳定发展的特征,具体而言该村民俗特征的形成与彭阳县的地形、气候、人口、信仰密切相关研究任河村的民俗对进一步认识彭阳县和谐发展的民族关系有重要意义Keys:回汉杂居;民俗特征;民族融合2014年宁夏高校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但就全区而言,汉族人口占全区人口总数的64%,回族人口占全区人口总数的34%,在此背景下,汉杂居的现象在宁夏各县各乡村十分普遍,其中任河村就是宁夏彭阳县非常典型的回汉杂居村落任河村回汉村民长期杂居必然会对他们生活习俗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其民俗现象呈现出异于其他村落的特征一、任河村的民俗特征1.村落化任河村地处彭阳县山区,既是一个行政村又是一个自然村由于位于农村,所以任河村的民俗特征与城镇社区下的回汉杂居的民俗有很大的不同如饮食方面,任河村的村民不管是汉族还是回族,每日早晨老人和中年男子甚至妇女都有在家中的火炉边熬罐灌茶的习惯其中火炉大多为购买的铁质火炉,一些村民家中有泥土砌的火炉。
这一习俗只在农村中保留了下来,虽然一些从农村迁居城市的回族或汉族人仍然有熬罐灌茶的习惯,但是因为城市中,家里不宜安置火炉,不得已放弃了这[来自Www.lw5u.Com]一习惯,但是在农村中熬罐灌茶的饮食习俗一直被传承再如丧葬习俗,回汉两族的人去世后,都是土葬,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以及城镇中土地资源的限制,城镇中的居民无法进行土葬,改为火葬,但是在农村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丧葬方式仍以土葬为主,特别是回族因其独有的农村资源,任河村的民俗表现出村落化的特征2.民族融合任河村是一个回汉杂居的村落,回汉两族村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在衣食住行方面,回汉两族相互借鉴,回汉两族的习俗逐渐呈现出民族融合的特征回汉两族在服饰方面主要的区别就是头饰的不同,回族男子都会带白色的无沿小帽,这也是回族的主要标志但是在任河村,不仅回族带这种白色的无沿小帽,有汉族的年长的妇女,在劳动或生活中会带一种白色的长约三十厘米的白色帽子,现在有些汉族成年男子也会带和回族类似的白帽子,有的在帽子周围加一些其他的装饰,或者将白帽子直接戴在外边按照汉族的伦理习俗,只有在家中的长辈去世时才会头戴白色,以示戴孝但是现在在任河村汉族村民头戴白帽的现象在平时都能见到,这种习俗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回族对汉族的影响。
汉族人民在自己的传统节日都会有相应的节日习俗,如在春节时吃饺子,在端午节时吃粽子,在中秋节时吃月饼这些年节习俗都是典型的汉族习俗,如今在任河村的回族村民每逢春节也会吃饺子,在当地也有清真的月饼或粽子出售,或者回族学习月饼和粽子的做法,在集市上经常见到有回族的商家出售清真的月饼或粽子这些回汉习俗的形成或改变都有体现了回汉两族对对方习俗的认同所以在回汉两族不断地交流中,任河村的民俗出现民族融合的特征是必然的3.稳定性虽然在任河村由于民族融合的影响,回汉两族的民俗很大一部分相同或相近,但是在一些习俗上回汉两族都保持着自己最根本的民俗习惯如在饮食上回族不食猪肉、驴肉、狗肉,汉族则无此习惯在丧葬习俗上,回汉两族虽然都是土葬,但是汉族下葬亡者必须要有棺材而且要为亡者穿戴寿衣,并且棺材和寿衣都有严格的讲究,但是回族只需以以白布包裹亡者即可在墓地的选择上,汉族必须要有阴阳先生看好墓地后才可下葬,如随意下葬,则认为会祸及子孙,对活者不利,回族则严禁找阴阳先生看坟地在祭祀亡者方面,回汉两族也有很大的区别,汉族一般在清明节,寒衣节和除夕的时候上坟进行祭祀,并且要为亡者进行烧纸,供上丰盛的饭菜而回族只在亡者的生日或亡故日进行祭祀。
回汉两族在丧葬习俗等方面保持着各自民族习俗的特征,都有其历史原因,汉族受“视死如视生”的丧葬观念的影响形成了汉族的丧葬习俗,而回族是因为信仰伊斯兰教,如何丧葬进行,教义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在长期的发展中,尽管有民族融合,但是都能保持各自民族习俗,体现了各自民俗的稳定性二、任河村民俗特征形成的原因1.地形因素彭阳县地处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西南靠近六盘山山麓,有土石丘陵分[来自WwW.L]布,水土流失严重彭阳县山区丘陵众多,平原较少,生存条件比较恶劣所以在回汉两族为了更好地生存,共享适宜居住的有限的平原土地资源,因此在彭阳县形成了回汉同村或邻村杂居的居住形态2.气候因素彭阳属温带半干旱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长,夏热短,气温日差大春夏秋冬四季,每日清晨寒气较重,所以不管回汉村民,早晨都有在火炉边熬罐灌茶的习惯,一是靠火炉取暖,二是罐灌茶以沸水煮开,饮下之后能达到御寒的目的所以开始借鉴汉族人熬罐灌茶的习惯,久而久之,在任河村形成了回汉共有的习俗彭阳县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每年风沙较大,持续时间较长,防沙措施在彭阳县显得尤为重要,在回汉两族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的交往中,汉族人发现回族人的白色小帽非常实用,特别是汉族女性,在生活中戴白色帽子既简单又防沙防土。
所以汉族人开始对其进行借鉴,所以在任河村形成了汉族人也带白色帽子的习俗3.人口因素彭阳县回汉比例为三比一,回汉人口不仅在人口上而且在性别上不平衡发展,在任河村同样如此汉族与汉族之间,回族与回族之间,越来越难找到适宜婚配的男性或女性在此人口背景下,回汉之间开始在同村通婚或与其他村落的男性和女性通婚回汉通婚直接使彭阳县回汉杂居的范围扩大,随着时间的发展,必定会对已通婚的回汉家庭的生活习俗产生很大的改变回汉通婚也使回汉之间的民族融合越来越快4.信仰因素因其信仰形成的习俗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往往具有稳定性在任河村回汉两族在一些饮食习俗,建筑习俗,丧葬习俗等习俗上上各自保持着各自民族最根本的习俗,是因为汉族人信仰祖先崇拜,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虽然两族的信仰不同,但是各族都尊重对方的信仰,在任河村民族冲突很少发生,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综上所述,因其彭阳县独特的地形,气候,人口与信仰因素,彭阳县任河村的习俗呈现出村落化,民族融合及稳定发展的特征彭阳县任河村民族关系能够和谐发展,这与回汉两族在尊重对方信仰的前提下,长期的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