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广安方言哈字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75KB
约5页
文档ID:312958738
浅析广安方言哈字_第1页
1/5

    浅析广安方言“哈”字    【摘 要】广安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小片,辐射半个川东北地区在西南方言区中,“哈”字使用广泛,有多重读音,意义多有不同本文以“哈”字在句中位置的不同分析其语义,探究其用法,以求明晰方言“哈”字Keys】哈 广安方言 句末 句中一、前言四川方言是西南官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安话属于西南官话成渝小片,辐射半个川东北地区,有着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哈”字作为方言词,在日常生活交际中使用广泛本文主要以市区方言为代表,探讨“哈”字在句中位置分布的情况,分析语义,探究其用法二、“哈”字在句法形式上的分布(一)“哈”字位于句末1、在陈述句中“哈”字位于陈述句的句末,陈诉事实,向接受者传达信息,告知对方自己对陈述对象的看法或说明接下来的动作,不需要接受者进行肯定或否定回答,亦不需要去辨别说话人话语真实性例如:(1)你等会记得给我说声哈2)菜还没熟,你不要去哈3)小明让他等一哈4)没利润的事他也去做,难怪别人说他哈用作语气词的“哈”多表示向接收者表达自己的意图,不需要对方作回答用作语气词时,如例( 1),音 ha,向接收者表达“等”的意图;用作动词时,表示实际的动作,如例( 2),音 hā,释义为“用手或器物去翻动某物”;用作量词时,如例( 3),音 hà,“一哈”等同于“一下”。

多说“一哈哈”、“一哈子”;用作形容词,表“憨傻”义,如例( 4),音 hǎ,释义为“憨傻”另“哈戳戳”、“哈宝器”等均有此义2、在疑问句中“哈”字用于疑问句句末,表示说话人在传达出自己的信息后,希望听到接收者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哈”字在“是非问”、“特指问句”、“反问句”中所表达的意义略有不同1)听说你这次考试考得很好哈?(2)关于这件事,你是咋想的哈?(3)这道题是可以这么做的哈?“哈”字用作语气词,位于疑问句后,有以下几种情况在是非问中,如例( 1),音 há,轻读陈述句 +哈 +?”组成疑问句,答语作肯定“是 /是的”或否定回答“不 /不是”是非问的答语可以用点头或摇头来表达肯定否定意思在特指问句中,如例( 2),音 há,轻读前句为中心,后句是对前句的感受或反应特指“对这件事的想法”在反问句中,如例( 3),音 ha,轻声这道题”作为主语,说话者希望听到对“这道题做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整句语气平缓,带有小心翼翼的语气二)“哈”字用于句中“哈”字不仅可以用于句末,还可以用于句中,表达一种语气的停顿,停顿的长短根据语义的不同而不同,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但也有少量的语气词可位于句中,例如“嘛”字可以用于句中,“你知道的嘛,我不喜欢吃生姜。

1、插入语 +“哈”(1)你看哈,我们可以这么来分析这道题2)不是我说的哈,如果不信你问她哈”字位于插入语末尾,后面以逗号隔开,稍有停顿如例( 1),“你看哈”引起下文话题,此处的停顿不宜过长,略作停顿就好再如例( 2),“不是我说的哈”,表明自己的态度,继而为了验证说话者的真实性,引出下句“不信你问她”同样,略作停顿即可2、动词结构 +“哈”(1)不要打哈,它不是故意的2)快上车哈,再晚就来不及了哈”字位于动词结构后,后面以逗号隔开,略作停顿如例( 1),前句与后句语义联结紧密,故此处的停顿不应过长,以免使语义产生分裂再如例( 2),前句“快上车”与后句“来不及”语义联系紧密,“哈”字略作停顿即可三、“哈”字固定搭配(一)“哈儿”一词多音,音异义异当读作 [xar55]时,义为时间短,还可以说“哈哈儿”,强调更短的时间你等我哈哈儿[来自wWw.LW5U.com]”=“你等我一下下”;“我哈儿就去” =“我一会就去”当读作[xar214]时,义为傻子,白痴通常是严厉责备别人做错了事,有时也用于骂人哈宝器” /“哈巴儿”(名词),“哈戳戳” /“哈里哈气”(形容词)均有傻子、白痴的意义你个哈儿 /哈宝器 /哈巴儿,你看你做的些啥子事!”“你看那个人,哈戳戳的!”(二)“哈技技”方言词语,音 [xa21],义为搔人腋窝下使人发笑,也可直接用“哈”字表示此义。

别哈技技,我怕痒!”“别哈我,我怕痒得很!”(三)“哈子”“哈子”,音不同,意义也就不同读作 [xa214] 时,义为傻子、白痴;读作 [xa35] 时,义为什么,等同于“啥”你在干哈子”“你个哈子”四、结语“哈”字在语篇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在句中位置并不固定,可位于句中或句尾,句首也可(少见,作语气词),例“哈!你在偷吃!”,用法较固定哈”词性多变,可作动词、形容词、语气词、量词等,在句中的意义也不同,须根据语境不同分析其含义Reference:[1]张彦 .句中语气词的分布 [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6(1).[2]孙汝建 .句末语气词的四种语用功能 [J].南通大学学报 ,2005(6).(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