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艺术与情感两者关系的辩证思考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08KB
约6页
文档ID:312935862
对艺术与情感两者关系的辩证思考_第1页
1/6

    对艺术与情感两者关系的辩证思考    ■TEXT/邱厚峰古今中外,一流的艺术作品,莫不传达着深厚的情感,打动着观众的内心这就是情到深处正如黑格尔所说:“情致是艺术的真正中心和适当领域,对于作品和对于观众来说,情致的表现都是效果的主要来源”①脱离了情感的艺术,只有艺术的外壳,而失去了艺术的内核一、艺术与情感的相互关系(一)、形象是艺术与情感的纽带人们在从事生产劳动中,或是进行一些其它的社会活动时,会产生一些相对应的心理反应形式,即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这就是情感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会将平时的一些感悟、感想在作品中进行表达欣赏者在观赏其艺术作品时,也能或多或少地感觉到作者的一些想法、情绪和感情但这都是通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为媒介的艺术家在创作这种艺术形象时,投入自己的情感,使得形象生动、饱满、有血有肉观众在欣赏时,被打动心弦,产生共鸣归根结底,一方面,艺术形象的唯一来源是现实的客观的存在,而不是艺术家主观的内心的情感即使是情感本身,它也是一种心理反应形式,也是一种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其自身也是来源于客观存在另一方面,艺术形象的创造,需要艺术家的情感的投射这是赋予艺术形象灵魂的唯一途径。

二)、情感是艺术作品的外化存在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之前,会进行情感的积累、酝酿在创作过程中,释放情感这两个阶段,情感都是依赖于人这一客观主体,以思维的形式而存在的艺术作品完成后,即第三阶段,情感则已外化成一种自由的存在,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情感不管观众能否看到它的存在,它都在那儿显然在第三个阶段,情感已经独立于艺术家之外它既是一种外化的存在,更是一种内化的精神艺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反映着错综复杂的情感,而所有的这些情感,集中起来,达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就升华成为一种精神,渗入到艺术作品的各个角落二、情感参与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情感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情感,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③所以在艺术活动中,情感参与的重要性体现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两个阶段一)、艺术创作需要感性支持一个敏锐、情感丰富的艺术家,会将平时的点点滴滴记录在心,用心感受周围的一切给他带来的感动、触动,使之化为各式各样的情感待到创作之时,在理性控制的范畴之内,任情感在艺术语言中流露文森特一梵高,用真挚、强烈的情感,赋予其作品《向日葵》以生命。

他的朋友看到他的这些画后,感动到落泪他的画中,无处不体现着情感的跌宕起伏这正是情感赋予艺术创作的力量,为其提供感性支持二)、艺术欣赏需要感性支持既然审美是一种心理需求、情感需要,它也有一定的期望值艺术作品超越了欣赏者的审美期望值,人就会感到高兴,感官上会有一种兴奋状态;等于期望值,就会感到满足;低于期望值,就会感到失望乃至厌恶、排斥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人们的情感参与,随之而起,人们会获得相应的心理反应,这时,就产生了审美情感另外,欣赏者的审美情感也与他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相互牵连,认识、理解得越深刻,审美情感就越强烈情感参与在艺术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界定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对象现今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混淆了情感与艺术情感的两者之间的区别两者概念的定义似乎也越来越模糊,但是,不是所有的情感,都能成为艺术情感能反映人的社会属性的情感,即社会情感,经过艺术加工,就能蜕变成艺术情感反映人的自然属性的情感,即自然情感,则不属于艺术情感取材的范畴,无法成为艺术情感一)、社会情感社会情感的表现形式多样人们在从事生产、交易、社交等活动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有正面的情感,例如愉快、敬仰、爱慕、乐观、热情、豁达、洒脱等等;也有负面情感,例如伤心、愤怒、哀怨、苦恼、焦虑等等。

无论是正面情感,还是负面情感,都是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情感,反映的都是社会生活,因而都能反映人的社会属性历史上,表达正面情感的作品数不胜数例如,任伯年的《蕉荫纳凉图》,刘文西的《祖孙四代》,李可染的《麦森教堂》和《万山红遍,层林尽然》等等当然,有人会怀疑,景色怎么能作为社会题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景色是艺术家眼中的景色,是一种人化的自然,并非自然景色的原貌同样,表达负面情感的优秀作品也不在少数但是,艺术家的目的并不是称赞、歌颂这类情感,而是从反面来教育人们很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都会对反派人物进行精心刻画,角色越是形象饱满,越是丑陋,越能衬托出正派角色的美其实也有很多人喜欢反派他们注意到的并不是反派本身,而是艺术家在描绘反派时所用到的艺术语言这类语言往往是艺术家才情的一种表现,是对负面情感在语言形式、表达技巧上的美化所以,并不是美的、正面的情感才能为艺术所取材,丑的、负面的情感,也能变为美的化身社会情感能转换成艺术情感,原因有两方面一,整个社会有一套完整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一个[来自wwW.lw5U.com]道德观念体系在这个社会层面下产生的任何情感都是属于这个社会的,反映这个社会的不论社会对这些情感持何种态度,赞赏也好、批评也好,它都是承认这些情感的,至少它是社会的情感、人类的情感。

这是社会情感成为艺术情感的根本前提二,艺术家在这个社会价值、道德的框架下,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情感,进行“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④整个艺术的取材、构思、加工、处理、完成的过程中,贯穿着美的规律、艺术家的个性表达、创作理念这是社会情感成为艺术情感的必要条件社会情感是艺术家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情感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艺术家的情感既具有普遍性,反映出社会上人们的共同情感,又有特殊性,是艺术家独有的情感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道出人们的心声,与欣赏者产生共鸣,又能区别于其它作品,给人一种新的感受例如,让两个画家对同样的题材进行创作,要求表达同样一种情感,从画中就可看到,对同样一种情感的把握,还是会有细微的差距的,毕竟个人的情感经历不同,这就是特殊性所在二)、自然情感自然情感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一切与人的生理本能相对应的情感都是自然情感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不像社会情感那样具有正负之分,其本身无所谓好坏,是与生俱来的除非它触及到道德、法律、社会和谐问题,否则人们不会去议论它具体说来,人有很多生理需求:饮食、休息、代谢、生殖、安全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生理上会有一种舒适感,这时人比较平缓、安定。

反之,则狂躁、惊恐、冲动等等所以自然情感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原始的情感自然情感不能成为艺术情感,原因有两方面一,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它是崇高神圣的、永恒的、有深度的,而非低俗浅陋的自然情感不是人类的高级情感,无法体现人类的精神、气质,因而不在艺术情感的取材范围之内这是根本原因二,审美有一定的标准和取向主流的审美标准并不认同自然情感,认为其中不具备审美价值,不符合审美需求,更谈不上具有艺术性这是外在原因情感包含艺术情感,大于艺术情感情感分为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艺术情[来自WwW.lw5u.Com]感则仅取材于社会情感,由社会情感经过艺术加工演变而来即艺术情感是社会情感的进化现在有部分艺术家在作品中执着地表达自然情感,其目的无疑是商业炒作这是一种明显的功利行为为了吸引欣赏者的眼球,大量色情、暴力的内容充斥其中或许,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感官刺激和精神亢奋,但却失去了艺术的崇高感、悲剧感、神圣感,丧失了艺术的社会教育功能艺术情感是艺术作品的真正核心,是区别作品真伪艺术的关键Reference:①《美学》第1卷P295②《罗丹艺术论》P3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③《论艺术》P47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④《艺术问题》P7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邱厚峰,徐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