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距及发展趋势 肖冬梅,吴秀文Reference 近年我国与发达经济体的信息资源配置差距扩大,原因是国内区域间尤其是城乡间信息资源配置不均衡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渗透将改变信息资源的流通与配置模式,降低信息接触门槛;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普及带来弥合区域间信息鸿沟的契机;多种因素作用下,我国信息资源配置区域性差距的方向和类型正在转变和更迭Keys 信息资源 资源配置 信息差距 数字鸿沟引用本文格式 肖冬梅,吴秀文.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距及发展趋势.图书馆论坛,2015(5):13 -19.O引言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指出: “在后工业时代,信息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核心性资源,因此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从一个以财富与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转型为一个以信息与知识为中心的社会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利的转移》中提出,在过去300年内,所有工业国家之间最根本的权力斗争都是围绕财富的分配而展开,财富是社会的主要控制工具,对社会发展起着支配作用,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新技术革命影响,起支配作用的权力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转移,即权力的三要素(暴力、财富、知识)经历着巨大转变,知识成为权力转移的中心,从今往后将日益围绕知识的分配而展开权力之争。
任何公司、集团或者国家,只要能取得对网络系统中信息循环关键环节的控制权,就能掌握决定性的经济权力以及政治权力,获得这些权力主要靠脑力而非资本,也就是体现在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网络中的智能随着全球信息化与数字化程度日趋加深,数字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受到高度关注,数字鸿沟、信息资源配置差距问题日益凸显全面了解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以及我国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信息配置差距现状是采取措施弥合信息鸿沟的前提条件基于此,笔者主要从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差距分析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以及我国各地区间的信息资源配置差距,并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弥合这种差距进行深入分析1 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信息配置差距1.1全球ICT发展概况(1)全球互联网用户数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4-2012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呈直线上升态势,2004年全球每100人中有互联网用户142人,2012年上升至355人根据Facebook2015年2月发布的《2014年互联网连接现状报告》,全球37.9%的人使用互联网,其中发达经济体76.2%的人使用互联网,发展中经济体29.8%的人使用互联网2)全球各地区互联网用户数。
近10年来,世界各区域拥有互联网接入的家庭不断增长,但多个国际机构的调研表明,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别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报告,2013年发达经济体中网民占总人口77%,而发展中经济体该数据为31%,在没有联网的44亿人中,只有不到3亿分布在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根据世界银行网站数据,2012年每100人中互联网用户数,欧盟753人,最不发达经济体63人,差距达12倍,其中挪威、瑞典、荷兰、丹麦、卢森堡、芬兰等欧洲国家超过90人,美国、韩国、日本依次为81人、841人和791人,我国为423人成倍的差距说明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数字鸿沟比较深1.2我国与信息领先经济体的ICT差距2014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2-2013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显示,2012-2013年网络就绪指数(NRl)十强继续由北欧经济体、“亚洲四小龙”以及最发达的西方国家主导北欧国家芬兰、瑞典和挪威因有优良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创新系统,跻身前五名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我国香港、韩国拥有最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发挥的卓越商业及创新环境,荷兰、美国和英国充分认识到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新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大幅投资以提升数字化潜能,均跻身十强。
我国内地、巴西、墨西哥及印度等大型新兴经济体的NRl排名均下滑,其中我国内地下降4位,排第62名,巴西下降9位,排第69名,印度下降15位,排第83名比较发现,虽然NRl都有增长,但近年我国内地NRl排名持续下降,2011-2014年NRl排名分别为第36名、第51名、第58名、第62名比较《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的基础设施与数字内容、个人使用互联网、与ICT相关的法律等指标,我国内地与发达经济体在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的差距呈扩大之势,数字鸿沟加剧1)与NRl十强基础设施与数字内容指数比较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内容是信息资源配置的核心和基础,包括电力生产、移动网络覆盖、国际互联网带宽、网络服务器安全、数字内容可获得性等五个下位指标在148个经济体中,我国内地电力生产排第61名,移动网络覆盖排第54名,国际互联网带宽排第125名,网络服务器安全排第111名,数字内容可获得性排第67名我国内地国际互联网带宽和网络服务器安全排名如此靠后,说明我国内地不只是与发达经济体差距大,在全球也属于落后地区,这严重影响我国在信息时代的国际竞争力乃至安全2)个人使用互联网指数比较《2012-2013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有个人使用互联网指标,我国内地得分为42.3,在148个经济体中排第78名(比上年下降4名)。
与前十强相比,我国内地相差很远,不用说与欧洲国家挪威(95)、瑞典(94)、荷兰(931和芬兰(91)等信息强国比,就是与近邻韩国(84.1)相比也差了一大截(见图1)互联网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我国内地近年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接入等方面取得进展,但与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相比还不够,这意味着在提升互联网普及率方面,我国内地需要更得力的政策和更大的投入3)与ICT相关的法律指数比较《2012-2013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的法律指数(ICT相关的法律)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法律对ICT发展的影响与ICT相关的法律直接作用于ICT发展,是调整信息资源流通与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国内地得分为43,在148个经济体中排第52名要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ICT差距,首先要缩小制度差距从图2可看出,即使是NRl十强,法律指数得分与其综合实力也不相称,近年一直稳居前六的瑞典、荷兰、瑞士的该指标得分排名依次为第11名、第16名、第22名我国内地虽然法律指数得分与NRl十强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但从排名(第52名)看,该项得分与综合排名(第62名)以及其他指标比,比较理想4)我国内地与NRl十强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比较。
《2012 -2013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我国内地得分为39,在148个经济体中排第53名这在我国内地各项NRl指数排名中,属于相对靠前2我国地区间信息配置差距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启动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 “十五”期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发展重点进行全面部署,作出推行电子政务、振兴软件产业、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一系列决策十一五”规划提出“三个重点领域”和“三个基础条件”(信息产业、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部署,确立惠及全民、普及应用的信息化目标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强调加强战略引导和系统部署,推动宽带基础设施快速健康发展,加大光纤到户、农村宽带进入乡村、公益机构宽带接入力度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信息设施逐步完善,信息内容逐渐丰富,信息技术日益成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信息鸿沟加剧,表现在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之间的信息差距较大2.1各地区网络普及率差距东部与中西部信息差距明显,表现在网络渗透率、学校信息化水平、图书馆资源储备和服务辐射范围、电信业发展水平等方面。
2015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649亿,互联网普及率47.9%至2014年底,互联网发展地区间差距呈稳定下降态势,但各省份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互联网普及率较高,超过65%,江西、云南、贵州等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均不到36%2013年江西、云南、贵州、河南等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的省份网民增速最快,北京、上海、广东等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省份互联网网民增速放缓城乡信息差距依然不可小视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间各种资源分配不平等,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信息差距是城乡诸多差距中的一种,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储备、信息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导致城乡信息获取方面的巨大鸿沟我国互联网总量呈增长趋势,城镇和农村的网民普及率也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27.5%,规模达1.78亿,比2013年底增加188万人,城镇网民增幅较大,比2013年底增加2929万人;2014年城镇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34个百分点,这表明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有扩大趋势,中西部和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信息基础设施落后,教学手段陈旧,中小学计算机普及率低,网络设施不健全,与东部相比差距惊人。
2.2政府信息公开差距政府是最大的信息资源掌控者,一方面政务活动积累大量政务信息,另一方面公共财政投资产生海量的科学数据与信息2014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发布的《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指出,整体而言,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加大,政府透明度提升,但主动公开不理想对31家省级政府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评估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明显,排在前三位[来自wWw.Lw5u.coM]的天津、安徽、江苏得分依次为71.75、7144、71.23,排在后三位的西藏、云南、辽宁得分依次为41.01、40.16、37.70,最低和最高得分相差1倍《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3黟对全国53个较大的市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评估,指标总分为40分,53个较大市的平均得分为24.20分,平均得分率为60.50%,25个城市得分高于平均分,占总数47.17%,28个城市得分低于平均分,占总数52.13%2.3公共部门信息配置差距2.3.1公共信息共享工程及其局限中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工程在推进信息共享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面临诸多障碍。
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例,截至2013年8月,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转移支付资金296亿元,带动全国各级财政投入数字图书馆建设经费约5.14亿元,覆盖33个省级行政单位、374家公共馆,超过200万持证读者可通过虚拟网访问推广工程数字资源,年服务读者近5000万人次同时结合地区差异和民族特色,专门为西藏推送超过140TB数字资源,为新疆推送近130TB数字资源截至2013年6月,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共享的资源范围覆盖19个省份约80家图书馆,共享资源总量达2385TB但从200万持证读者及年服务5000万人次看,这种均等化服务远远未能达到目标,对弥合信息差距所起的作用有限2.3.2各地公共馆配置差距我国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除公共馆外,其他类型图书馆大多只面向特定的读者群开放,并不向所有公众敞开大门,故为公众提供信息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公共馆身上按照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标准,每5万人应拥有一家图书馆,每家图书馆服务半径通常为4公里至2011年底,我国平均每44万人拥有一家公共馆,平均每3201平方公里拥有一家公共馆,与国际标准差距明显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分布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差距大。
中西部公共馆普遍配置不足,为数不多的基层公共馆大多面临购书经费短缺的窘境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部发达地区县市级图书馆迅速发展,出现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县(市)级公共馆各地公共馆总藏量存在很大差距至2012年底,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