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地区祠堂与摆手堂比较研究 刘琼,黄柏权(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湖北宜昌443002)Reference:土家族地区的祠堂与摆手堂都是土家人祭祀祖先的场所,但摆手堂有别于祠堂,二者在选址布局、建筑形制和工艺、功能作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摆手堂突破了祠堂家族血缘的界限,成为土家族地域性的集体精神寄托中心Keys:土家族:祠堂:摆手堂TU-05 :A :1003-1332(2015)06-0060-04收稿日期:2015-10-20作者简介:刘琼(1990 -),女,土家族,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黄柏权(1962 -),男,土家族,湖北咸丰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南方民族历史文化历史上,酉水流域土家族聚居的中心村寨均建有摆手堂,摆手堂又称为“神堂”,或“鬼堂”乾隆《永顺县志·风土志》卷四记载:“又一土俗,各寨有摆手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初五六之夜,鸣锣击鼓,男女聚集,摇摆发喊,名日摆手,盖祓除不祥也光绪《龙山县志·风俗》卷十一也载:“旧有堂日摆手堂,供土司某神位,陈牲醴至期,既夕,群男女并入酬毕,披五花被锦,帕首,击鼓鸣钲,跳舞唱歌,竞数夕乃止。
其期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歌时男女相携,蹁跹进退,故谓之摆手光绪《古丈坪厅志》卷十载:“土俗各寨有摆手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初五六夜,呜锣击鼓,男女聚集,摇摆发喊,名日摆手,以祓不祥此旧俗,今亦不尽有此堂今天,在酉水流域的古丈、永顺、保靖、龙山、酉阳、秀山、来凤等地都还有摆手堂遗迹或修复的摆手堂土家族聚居区在历史上是没有祠堂的,摆手堂实际上承担了汉族地区祠堂的功能祠堂应该是“改土归流”后,打破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禁令,在汉人进入土家族聚居区后逐步出现的虽然祠堂和摆手堂都是基于祖先祭祀而建立的活动场所,但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本文仅从选址、建筑形制、功能作用等方面对摆手堂和祠堂进行比较一、选址布局祠堂作为宗族的象征,占据风水宝地被视为是宗族兴旺的关键,祠堂的选址布局自然十分看重风水,讲究龙脉按照中国传统建筑风水理论,无论是城市、村[来自www.lw5U.coM]落,还是住宅等人居环境的选址基本原则和格局是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最佳选择湖北咸丰县的严家祠堂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建造理念咸丰严家祠堂位于县城西北的尖山乡大水坪村,整座建筑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祠堂大门正对闭风藏气的一片凹地”,山环水抱为宗族兴旺蓄灵气。
祠堂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还是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族人聚会议事的重要场所,因此祠堂一般位于宗姓聚居生活的中心位置以湖北咸丰县严家祠堂为例,据大水坪村妇联主任张森林介绍,该村现有人口2060人左右,其中严氏家族人口数占总人口数近三分之二,严姓是大水坪村最主要的姓氏,村卫生室和村里的商店均分布在严家祠堂周围,从大水坪村现在的村落布局来看,严家祠堂处于村落公共生活的中心位置,不难看出,历经一个世纪的严家祠堂同其他传统宗祠一样,在选址布局中是居中布置的同祠堂一样,摆手堂选址也很看重风水摆手堂通常选址于村落附近的高地一般从堂屋穿庭院至主门的轴线一定对正远山峰尖或笔架山与祠堂不同的是它的选址远离村落生活的中心区域民国《永顺县志》即记载:“县境土司祠(按:即摆手堂)皆卑陋狭隘,远逊丛林即所塑像亦无金碧辉煌之侈特相沿已久,放至今犹有蹈常习故者如湖北来凤舍米湖摆手堂位于村西南的山坡上,来凤县小鸡公岭摆手堂在百福司镇小鸡公山山岭上,硝洞坪的摆手堂坐落在交通闭塞的卯洞口山脊上,湖南龙山兔吐坪村的摆手堂遗址位于村落偏东南一个叫“利哈枯”的地方,土家语称“山”为[khu](汉字记音为“枯”)这一现象的产生一则由于摆手堂的使用频率远不如祠堂高,在摆手堂举行活动的时间也相对固定,每年春节过后,全村男女老少身着盛装,齐聚摆手堂,跳起摆手舞祭祀祈禳。
也有地方是三月、五月举行摆手祭的,所以摆手堂无需占居村落生活的中心区域再则在林田环绕、环境清幽的地方建造摆手堂,与自然浑然一体,交相辉映,远离世俗生活,偏安一隅的幽静让土家族的精神殿堂更显其神秘,在天人合一的意境中能更好地与神灵沟通,让神灵护佑子孙最后,摆手堂远离村落生活的中心区域有其现实因素,土家族居住的吊脚楼为木构建筑,跳摆手舞时人们会在场院中生起一堆大大的篝火,基于安全考虑,摆手堂一般不在村寨中心二、建筑形制和工艺土家族地区的祠堂与摆手堂虽然都是宗教场所,但其建筑形制和建筑工艺存在很大差异从遗存来看,土家族地区的祠堂多是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中轴对称布局,主体建筑布列在中轴线上,主次分明,布局严谨,四周高墙环护,里面楼阁高耸,充分体现了重伦理、辨尊卑的传统思想观念,整个建筑尽显高大威严,神圣不可侵犯祠堂是一个宗族的象征,其建制规模代表了整个宗族的财力与威望,越有财势的宗族其祠堂规模越宏大如利川大水井李氏宗祠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中轴对称布局,三路二进院落,中轴线主体建筑前殿、拜殿、祖宗殿均面阔五间15.7米,分别进深9米、10米、10米;咸丰县尖山乡的严家祠堂占地面积736平方米;重庆秀山石耶杨氏宗祠占地面积724.6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印江县凯望杨氏宗祠总占地面积为1089平方米。
祠堂建筑用材精良,内部装饰华丽精致如大水井李氏宗祠三大殿所用材料,梁柱大可合抱,梁托、穿枋雕瑞云、牡丹、金鞍等纹饰,童柱圆雕成各类宝瓶;月梁看面制成扇形,透雕“三星高照”、“八仙祝寿”、“大禹耕田”等人物故事祠堂是祭祀祖先、教化族众的场所,除了仪式活动,祠堂内部的装饰都以教化族人为目标而布置内部雕刻、绘画等装饰以“孝悌忠义”等内容为主题,题材丰富,造型生动如咸丰严家祠堂内有大理石雕刻的两尊石狮,狮子石座的四周,分别刻有“孟宗哭竹”、“单刀赴会”、“杨香打虎”、“陆凯折梅”、“郯子寻鹿”等故事图案亭阁照面的木枋上刻有“槐荫会”、“七仙女送子”的木刻画,形态栩栩如生与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的祠堂相比,摆手堂则显得更为质朴厚重摆手堂作为土家族祭祖和跳摆手舞的场所,由原本的一寨一堂到现在,保存完好的并不多,湖北恩施州来凤县素来被誉为摆手舞的发源地,在此发现的摆手堂遗址不少,但保存至今的摆手堂建筑只有两处,分别是舍米湖摆手堂和茶堰坪摆手堂以这两处为例来看摆手堂建筑形制,建筑规模不像祠堂那样宏大,建制布局都相对简单,平面矩形,一般是前院后堂的格局场院是人们跳摆手舞的地方,面积较大,一面是神堂,其余三面由条石砌筑院墙。
如茶堰坪摆手堂场院周长66.22米,舍米湖摆手堂院阔13.8米,进深26.52米在茶堰坪摆手堂和舍米湖摆手堂的场院中心,分别有一株桂花树和杉树,中心树木成为人们跳摆手舞时的集聚中心后堂为石木结构建筑,通常为三开间厅堂,堂内设神龛,供奉神灵雕像祠堂华丽精致、气势恢弘,显示了宗族的财势与威望摆手堂古朴厚重的建筑风格显示了神明的威严与慈爱,却无世俗气息也有学者分析认为,那些古老的摆手堂建筑之所以“简陋”,与土家人当时的生活状况相关,建筑规格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卑陋狭隘’‘相沿已久’的摆手堂的建筑样式很大程度地保留了远古土家族社会经济尚未发展时期的精神面貌三、功能作用(一)祠堂的功能作用中国是一个宗族社会,祠堂是宗族的象征,祠堂在宗族社会中的功能作用尤为重要祭祀功能是祠堂最初的功能,宗族通过建祠堂供奉和祭祀祖先,感恩报德亦祈佑子孙,以保宗族的兴旺发达定期举行祭祀活动是深化同宗观念、强化宗族意识的有效途径,土家族也是一个宗族意识很强的民族,逢年过节人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土家族地区的祠堂虽因各种原因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但部分祠堂仍延续着祭祀的功能,甚至可以说祭祀是祠堂现存最显著的功能。
例如恩施咸丰县的严家祠堂保存相对较好,只有举行祭祀活动或者有人考察参观时才打开祠堂大门,平日都是大门紧锁2009年严氏族人还在此举行了一次大型的祭祖活动,可见时过境迁,祠堂的有些功能价值弱化消失,然而祭祀依旧是祠堂的主要功能邓河在《论近代社会宗族组织的存留与演变》一文中指出:“祠堂的主要功能是‘上奠祖先之灵,下规后嗣之则’”除了祭祀,祠堂是宣扬伦理道德、劝善惩恶、施行族规家法的地方,教化功能是祠堂的重要功能宗族通过制定宗规族约规范宗族成员的行为方式宗规族约包含广泛的内容,涵盖伦理、婚娴、职业、教育、良俗、禁忌等方方面面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对宗族内部成员关系进行调和,对宗族与其他宗族、与社区或者国家的关系进行调和如严家祠堂内碑文记载的宗规族约有:“祠墓当展”、“谱牒当重”、“族类当辨”、“名非当立”、“闺门当重”、“蒙养当豫”等宗规以纲常之道教化子孙重视伦理道德:“宗族当睦”、“乡约当遵”、“娴里当厚”、“争讼当止”等劝诫族人和亲睦邻,反对亲疏有别,“宗族于吾,固有亲疏,白祖宗口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反对“恃强凌弱、倚众暴寡、靠富欺贫”;“职业当勤”、“节俭当从”倡导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赋役当供”、“守望当严”、“巫邪当禁”劝诫族人遵宗规也要守国法。
有些宗族将宗规族约刻于石碑之上,放置于祠堂供族人参照执行,劝诫族人遵守族规家法,一旦有族人触犯族规家法,便会在祠堂这一家族“法庭”接受训诫或惩处除此之外,祠堂内的雕刻、绘面、形制都与祠堂的教化功能密不可分祠堂是宗族活动的中心场所,除了在此祭祀祖先、训诫族人,祠堂还是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宗族组织聚会议事的重要场所,一系列的宗族活动加强了族人间的情感交流,强化了宗族凝聚力,无论是祭祀功能还是教化功能,最终都会达到强化宗族意识、增强宗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效果二)摆手堂的功能作用摆手堂因在堂前跳摆手舞而得此名,跳摆手舞是祭祀仪式的主要活动内容土家族的摆手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之分,摆手堂也因此分大摆手堂和小摆手堂龙山农车、龙山红岩卸家寨、洗车河柏纳村、里耶长潭挫捞夫、永顺富坪等地的大摆手堂供奉八部大王舍米湖等地的小摆手堂供神为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与祠堂不同,摆手堂供奉的先祖并不是哪一位姓氏祖先,而是不同先祖的合祭,大摆手活动祭祀以八部大神为主,小摆手活动则祭祀彭公爵主为主,祭祀的先祖都是具有丰功伟绩的土家族民族神明,是为民族发展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民族神明崇拜是宗族祖先崇拜的延伸,仪式活动及其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摆手堂祭祀集祭祀、歌舞于一体,通过向祖先献祭、颂扬祖先英雄事迹感念祖先恩德,并祈求祖先护佑后代子孙跳摆手舞是摆手堂祭祀的重要仪式活动,摆手舞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大摆手舞“表演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抵御外患和农事活动等”,小摆手舞“表演狩猎捕鱼、刀耕火种、生产活动和饮食起居等农事活动”,一系列的舞蹈动作记述了土家先民开疆拓土的发展历程,是对土家族历史记忆的演绎,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的历史记忆都能加强同一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摆手堂和祠堂一样具有祭祀功能和凝聚功能四、结语要而言之,土家族地区的祠堂和摆手堂虽同为土家人崇奉先祖的宗教场所,但摆手堂有别于祠堂,具体的功能作用、建筑形制和选址布局都存在差异祠堂以姓氏血缘和家族情感为基础建立,摆手堂以共同的族群记忆为[来自wWw.Lw5u.coM]基础建立居住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世代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在农耕社会中形成了聚族而居的村寨形态土家人生活在家族和村寨这两层社会之中,祠堂主要功能作用是在家族层面进行自我调整,摆手堂作为土家族的精神中心,冲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狭隘界限,从社区的层面进行社会关系调和,以一种虚拟的血缘关系消解宗姓产生的明显差异。
祠堂加强同一宗姓的认同感,摆手堂则将不同宗姓团结在一起,加强了同一民族的认同感,二者并不矛盾,都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关系稳定的功能作用,共同为土家族人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葛政委文字校对:谭肃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