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裔知识分子入城的生命图册 杨艳全(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摘 要] 《生命册》是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作品中塑造了一批入城的农裔知识分子群像,从这些人物形象背后可以看出作家对农裔知识分子命运的思索,体现出了作家敏锐的眼光和热忱的良心[Keys] 农裔知识分子;生命册;反思李佩甫新作《生命册》的出版标志着其“平原三部曲”的完成,李佩甫的创作也进入了反思与休伏期这部作品塑造了“我”(吴志鹏)、“骆驼”(骆国栋)、大国等一系列入城的农裔知识分子形象,描写了他们入城前后为“征服”(融入)城市挣扎的心路历程,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作家对农村与城市权欲的批判,渗透着作家对农裔知识分子命运的思索一、入城的农裔知识分子群像《生命册》的结构相对于李佩甫的其他作品来说是松散的,塑造了农村与城市的两大类型的人物脉络,其中入城的农裔知识分子是这部作品刻画的重点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我”(吴志鹏)、“骆驼”、大国等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表现最突出的则是“骆驼”骆驼”曾是怀抱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最初他想在著书立说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可以在地下室里面每天吃着方便面奋笔疾书,可是在新时期的商业狂潮之下,他被骗的一无所有。
曾经的文学理想被时代洪流所淹没,为了适在城市立足,骆驼用他的聪明才智,主动迎合这个时代,在向社会顶层攀爬的过程中,逐渐失落了善良的本性,并为了达到自己追逐的欲望,不惜一切代价将别人拉下水,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他将副省长范家福拉下水当然物极必反,盈满则亏,“骆驼”在商业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之后,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深渊是时代造就了像“骆驼”这样农裔知识分子的悲剧,还是农裔知识分子自身缺乏社会改良的勇气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此外《生命册》中还有一位入城的农裔知识分子,虫嫂的大儿子大国大国从小受尽了乡人的白眼与欺辱,当终于靠求学进入到城市以后,因惧怕妻子而不敢赡养自己的母亲,除了大国自身性格懦弱之外,知识分子心中的孝道与现实的残酷冲突映入读者心头当然作品对“我”的塑造也投入了作家大量的思索我”是一个孤儿,在老姑父的呵护中吃百家饭长大,通过读书在省城一所大学教书,梦想着能够获得城里的爱情——“阿比西尼亚玫瑰”,可是村人们的与老姑父“见字如面”的纸条让我逃离了让乡人引以为骄傲的工作,与“骆驼”一起去下海创业苦难的背景激发了“我”和“骆驼”拼搏的欲望,“我”摆脱了生活上困窘的局面,成了别人口中赞誉的“吴总”,可是自己的“阿比西尼亚玫瑰”也已经凋零。
作品中的“我”又与“骆驼”有着某些不同,“骆驼”更加爱面子,爱虚荣,敢拼敢干,什么东西都要必是拿下,欲望膨胀到不择手段,最终毁灭了自己,而吴志鹏却是有着冷静的思考,这也渗透着作家对农裔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二、对农裔知识分子的心灵拷问我国城乡二元对立的现实使得农村中的青年人摆脱农民的身份非常困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中的青年进入城市的途径无非参军或者入学,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摆脱农民的身份,而通过读书获得入城券的农裔知识分子承受着精神与肉体双重的痛苦,他们的心灵随着进城步伐加速扭曲在李佩甫的作品中,读者可以读出作品中的批判意味,除了对城市罪恶欲望的批判,对从农村中走出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也进行了反思在其“平原三部曲”中描述了很多入城[来自WwW.lw5u.Com]的农裔知识分子,《生命册》是描述农裔知识分子较多的一部,这部作品渗透着作家对农裔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反思吴志鹏是作者比较中意的人物,也是“背负土地行走的人”,该人物的塑造倾注了作家的心血吴志鹏作为一个走出象牙塔“下海”的人,与“骆驼”的“抢时间”有着鲜明的对比吴志鹏有很强大的内心自省意识,他之所以避过了很多陷阱,他不断地认识自己,不断地丰富自己,不断地清洗自己。
虽然他有很多困顿,他仍背着土地行走作为“心灵史诗”的书写者,吴志鹏身上寄寓着超越人物视角的对所叙述人物的悲悯和关怀,他背负着土地行走,也述说着土地的故事,传达着作者对平原这片土地的忧思当蔡思凡告诉吴志鹏“你 要是有良心,也该回老家看看了,手里有钱了,给家乡投点资,否则他们会戳断你的脊梁骨!”,这是蔡思凡对平原地带乡人的深刻认识,应该说是很中肯的但是吴志鹏有着自己的思索,那些乡愿他理解,那些虚荣他则无需,他不想为了赢得村人的好感而率性盲从,他把乡村作为背景,当做是一种成长的羁绊,是永远逃之不去的无尽关系,他在这种牵牵绊绊中学会以内省和自审的力量来面对城市与乡村的荣与喜罪与罚,并没有走上“骆驼”丧失自我、疯狂追逐欲望最终毁灭自我的路途李佩甫曾说《生命册》是他的“内省书”,透过其对农裔知识分子的塑造,展现作家对城乡二元对立的现实的夹缝中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作家的这种态度也代表了当代知识分子的良心Reference:[1]姚晓雷.乡土呈现中的一种知识分子批判——李佩甫小说的一个主[来自www.LW]题侧面解读[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8):17-20.[2]黄轶.批判下的抟塑——李佩甫平原三部曲论[J].当代作家评论,2012(5):112-119.作者简介:杨艳全(1990—),男,汉族,河南南乐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