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普通教室设计的五个维度 文 邵兴江 宋珩普通教室是学生们成长的重要空间,也是师生教学活动的核心场所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尤为如此通常,人们对它的印象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盒子”,大部分情况下四五十个学生以“插秧排座”方式接受老师的循循教导这一安排满足了工业化时代“效率至上”的大规模人才培养的需要,但在“以学生为中心”“每一个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对话教育”的新理念下,传统的普通教室日益难以适应面向新时代的教育革新尤其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普通教室,应当超脱于以往仅是“遮蔽之所”的狭隘理解,而更应当视为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协同空间超越“规范”的面积基线学校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必须符合相应设计规范,从基本面确保所建建筑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环境适宜等方面的质量要求我国最新版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规定,普通教室小学和中学分别应达到每生1.36和1.39平方米,接通常小学每班45人和中学每班50人测算,普通教室小学和初中面积应分别达到61.2和69.5平方米各省市在其各自的“学校建设标准”中对普通教室的面积也有此类规定,基本都在60余平方米按照上述面积标准,扣除教室前部视距保留区和后方疏散通道区,剩余的空间可基本满足正常规模学生的一般使用需要,其他可用空间则所剩无几。
然而,当代学生在教室里的学习方式已然不仅仅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个别化、小组学习、犬组学习、基于教育资源的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引入,客观上要求有更为充裕的教室空间,便于学生开展多元丰富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因此,扩大普通教室的建筑面积自然是形势所需,在现有常规面积的基础上增加40%—50%,是今后普通教室面积规划的基本趋向优质普通教室的设计,离不开面积上的率先突破在这方面,诸暨市实验小学将有所突破,它的新校区普通教室的规划面积达到了90平方米,方案特别强调面向未来学习空间的超前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元学习需要在现实情境中,很多新学校建筑方案送建设局或规划局报批,还会面临因普通教室面积超标而被要求调整的问题,殊不知我国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学校设计规范,其所规定的教室面积指标,是“基线”而不是“上限”,教室面积不达标确实是个问题,但是超越“规范”则不是问题,对增加面积的合理规划反而可营造优质的学习空间灵活多元的学习组织方式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它更多的是一种“单向度”的师生对话,更多的是强调老师的“教”而冷落、淡化了学生的“学”可以说,它不仅忽视了入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忽视了每一个有差异个体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多元性,更是忽视了知识学习的多元路径及最佳路径、方法的选择。
转变学习观,为不同知识、不同学生和教师提供多种可能的学习组织方式,让其自主选择“适恰”的学习行为,也符合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基本教学理念,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的实现普通教室的空间设计,满足灵活多元的学习组织,可有多种不同的创作方法杭州时代小学新校区的教室设计,除中央空间的“马蹄形”座椅布局外,基于教室面积扩大的基础条件,在临走廊墙面一侧新规划了可满足个别化学习与、自主阅读、资源探究等三种不同需求的学习区角,其中增设的三台计算机,将为基于信息的资源学习,提供极大的方便台州学院路小学的教室,则通过引入多种类型的可移动课桌椅,允许师生根据需要灵活组织座椅排布方式,如插秧式、圆形、马蹄形、辩论式或小组模块式当然,也可以是教室间“班级簇群”的组合优化加以体现,即在临近区域规划体现不同学习方式的普通教室,并通过“走班制”学习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方便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撑身处信息化时代,基于网页浏览的Webl.0和允许用户交互、信息聚合的Web2.0,已经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可方便获取和动态更新的学习资源,而且这些资源仍然呈指数级增长的态势尽可能整合各类学习资源,为学生的多元学习提供丰富的可能性,已成为当前普通教室创新设计的基本需求。
一方面,整合教室外的信息资源,借助互联网和计算机平台,在教室中规划出专用的联网资源检索区,有利于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另一方面,基于学生需求在教室内辟出专用空间,有计划地提供诸如书籍类的实物学习资源和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学习辅助工具,也必不可少当然,普通教室还需要为每一位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提供空间,规划实物展示柜、壁毯式教育主题墙等,大信息量、方便、形式丰富地呈现有价值的学生成果,可促进他们互动交流、暴露问题和持续激励重视环境对学习的重要影响学习环境是师生开展有意义学习的重要外部条件不良的环境因素,会对学生学习的专心度、情绪、出勤率、生命安全与健康等构成直接影响理想的教室设计,关注对不同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从而促进高效教学空间的营造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强调对光线的“有差异控制”例如,对于传统黑板而言,显然提供充足、均匀的自然光最有利于师生看清图文,因此教室设计追求大开窗,强调高“玻地比”然而,在电子屏幕时代,对光线的需求恰好相反,为使师生看清电子图文,室内部分空间必须较暗由此,教室设计必须对室内的人工光源和自然光源进行分别控制需要注意的是,人工光源要极其注意灯具与风扇之间的不良空间关系而导致的光线晃动的糟糕影响。
当然.学生桌面的照度应当达到300Lx,以保护学生的视力良好的通风可保障教室室内空气清新,并对温度与湿度起到调节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与精神愉快而教室里污浊的空气,则会引起师生的“厌恶建筑综合征”,也不利于师生安心学习普通教室通过设计高墙小气窗或人工换气系统等,可有效提升教室的单位换气数,改善空气品质教室内的空气,还要关注建筑和室内装饰所采用材料、油漆和成品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影响舒适的室温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研究表明,人在室温20—26℃之间具有最高的学习效率,温度每上升一度或下降一度,学习效率自然会降低2%,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思维的活跃度理想情况下,应当为学生营造恒温的学习环境虽较难实现,但至少要大幅减少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情形的出现教室空间的智能化趋势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传感控制技术和建筑技术的发展,为普通教室的智能化设计提供了可能,优质规划的空间可实现智能技术装备和教室空间的“无缝对接”,大幅提升教育成效一方面,教学设备的智能化,通过合理布局,更富科技含量的智能教育设施开始在普通教室里大规模普及,如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电视机,可以预见,在不久,全息影像技术也将大规模普及,这些装备为学习资源的优质快速方便展示和永久保存提供了可能。
一些更为智能化的装备甚至可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开展实时动态评估,例如对教师授课时间的量化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则是空间的智能化管理借助智能设备如IC卡,普通教室可实现对学生进出的动态管理通过自动侦测系统对教室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使学校可根据设定需求对相关设备自动及时作出调整,实现最优化组合,从而提高效率、节省能源,提高舒适性与安全性在无锡的云亭中学,智能化教学环境已使其大为受益他们的“感知校园”,依靠互联网、物联网中的传感技术、云计算等三种技术,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绿色低碳的校园,所有学生都坐进了能感知室内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的“绿色教室”,一旦指标超标即会及时调节,非常智慧作者单位系浙江大学学校建筑文化研究中心)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