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视娱乐文化中低俗之风的思考 曾湘平(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Reference] 影视文化是人类文化创造中最具时代活力、科技含量、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文化样式之一当前,我国影视娱乐文化中低俗之风屡禁不止本文对低俗之风的现象、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繁荣精品创作、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完善政策法规、综合治理的设想[Keys] 影视娱乐文化;低俗之风;治理影视文化是人类文化创造中最具时代活力、科技含量、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文化样式之一当前,影视文化虽然受到网络文化强有力的冲击,但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庞大的受众群体使影视文化仍然是最具活力和社会影响的文化样式之一影视文化对社会的影响的双面性也如同网络文化一样表现得极为明显一方面,好的影视文化可以起到教育感化、培养情操、净化心灵、塑造形象、树立精神等积极的、健康的一面,又有颠覆伦理、传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消极、不良和破坏性的一面放眼我国影视文化市场,低俗化蔓延,情况不容乐观一、当前我国影视娱乐文化中“低俗之风”的表现形式低俗,与“高雅”相对当前我国影视娱乐文化中的低俗之风大体上可以总结为以下九种表现形式。
一)尔虞我诈诱发人性之恶一是以《汉武大帝》《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为代表的作品,过多传授权谋之道,将[来自wWw.lW5u.Com]帝位之争、君臣之争、将相之争所采取的篡权夺位、互相猜疑、借刀杀人等种种权谋手段无一遗漏地展现给观众二是以侦查破案、反腐肃贪为噱头,事无巨细地渲染犯罪过程、犯罪场面、犯罪手段、侦破过程,变相地成为引诱、教唆犯罪、逃避侦查的教材三是过度宣扬官场文化,如《绝对权力》等,将领导干部提升、干群关系、上下级的矛盾放大、细化、妖化这种以揭露人的内心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勾心斗角为主的作品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法制精神、诚信观念和道德原则,助长了不择手段的“厚黑风气”,助长了专权、弄权、贪权的私人欲望,促使了伦理、道德观丧失二)血腥暴力成为犯罪诱因暴力作为一种视觉上的行为,在电视、电影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武打电影《少林寺》横空出世后,从此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坛掀起一股新风格武术电影热潮,并造就了一代国际武打巨星李连杰此后《少林小子》《南北少林》《黄河大侠》《太极张三丰》《新少林五祖》等跟风而出,虽然也是以打斗场面吸引观众,但其惩恶扬善的主题非常鲜明,多少还有点真功夫,在斩获不菲票房的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场武术热。
但自武侠片《藏龙卧虎》后,《门徒》《七剑》《墨攻》《同门》《风云》等便疯狂地涌人人们的视线,其创作风向急转,以表现门派之间水火不容、同门师徒之间猜忌、男女之间的争风吃醋、冤冤相报、黑恶势力之间的火拼为主,其暴力打斗追求血肉横飞、死伤遍地的效果,刺激人们的眼球,勾起了人内心里的好斗和求胜欲望诱使受众发生认识偏向、意志减弱、情感冷漠、容易冲动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在生活的场所发生冲突乃至大打出手正是这种不良习惯的养成,成为违法犯罪的诱因三)生吞活剥“外来文化”促使“传统文化”衰退当前的影视文化作品普遍追求大手笔、大制作、大场面、大阵容、大明星等派系,对西方电影中的大场景、超特技、高消费一一揽入怀中如张艺谋的《英雄》将“荆轲刺秦”这一脍炙人口的故事牵强附会,通过所谓大场面、美女吸引人们眼睛,隐性地破坏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四)婚恋情感类综艺节目冲破传统道德底线如今各类相亲节目卷土重来,心理情感类节目也是遍地开花,全国荧屏上,情感类综艺节目已达100多个情感类综艺节目风行的同时“拜金女”马诺、“露富男”刘云超、“艳照女”闫凤娇、“芙蓉姐姐”“凤姐”“伪娘”等话题明星迅速走红,成为人们追捧、崇拜的偶像。
大有“明星取代模范,绯闻顶替事实,暴力掩藏和谐,猎奇超越好奇,娱乐覆盖文化,低俗代替端庄”之势五)广告泛滥,完整收看影视节目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冯小刚的《天下无贼》之后,影视剧也大踏步地进行广告植入,短短三四年间,已从蹒跚学步演变到泛滥成灾打开电视机,随便一个现代剧中都是满眼的广告,《乡村爱情故事》成了雪佛兰家族新车大聚会;《杜拉拉升职记》让人闻到“麦斯威尔”咖啡浓浓的醇香六)情色之风泛滥成灾影视节目中裸露成风新版《红楼梦》为林黛玉设计的裸死情节不仅遭到了网民的恶评,还罕见地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其“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谄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纵观近年来的影视作品,凡有裸露镜头的作品,一部比一部“大胆赤裸”,一部比一部“挑战尺度”,一些镜头画面简直是不堪入目,令观者尴尬窘迫,无地自容七)盲目跟风,千人一面电视娱乐节目大量原版“克隆”欧美、日韩和港台的节目模式,大兴抄袭之风影视剧先是有琼瑶热,后来有清官热、改编历史名著热,现在则又出现谍战热打开电视机,各地电视台播的几乎都是谍战剧,每一部都绕不开假夫妻、美人计,同时作品中还出现了大量的雷同现象,人物雷同、情节雷同甚至语言的雷同,大大降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八)窥探隐私,以发掘“丑闻”“丑态”为卖点有些电视节目以演绎社会阴暗面为能事如“妻子潜伏智擒第三者”“女儿跟踪发现母亲与自己的男友约会”……当事人讲述个人和家庭隐私,双方在镜头前对质、开骂个人隐私被娱乐化、商业化,大大激发了大众的窥私欲九)戏说历史,恶搞经典经典和名著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民族精神之凝聚力最近,一些改编自经典名著的影视剧相继播映,引起人们的担忧和不满重拍古典名著《西游记》时,唐僧变成了“女儿身”,孙悟空爱上了师傅唐僧为了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情色的“历史”故事,用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亵渎先贤,推翻历史定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念二、影视娱乐文化“低俗之风”盛行的原因(一)原创力不足是根源影视作品要不断推陈出新是需要生活的基础的,脱离于生活,远离社会就不可能创作出紧跟时代的作品,由于历史的缘由,长期以来影视作品脱离了其根本的社会功能,成为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自由创作的空间非常小,不利于个人创造力的培育、发掘和激发改革开放之前姑且不论真正影视作品的创作解除禁锢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之初以冯小刚执导的贺岁片《甲方乙方》和张艺谋的《英雄》》等国产商业大片为代表,以完全市场化的模式运作之后,才出现了中国影视作品自由创作的空间。
因此,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无论从资本积累、创意生产,还是市场运作等方面在短时内很难赶上美国等发达国家二)拜金思想是低俗化的根本推手2004年,广电总局首次将电影明确定义为一种产业,那么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就是影视产业的终极目标和手段,而社会功能在不违背法律和政策的前提下,就只可能退而求其次,成为一种副产品了所以,当前电影制作追求的是票房,电视追求收视率,网络追求点击率,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影视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的生存空间,去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是一个残酷而现实的问题一些制片商、电视台在这种市场的压力下,以票房论英雄,以收视率来决定节目的存亡,把基本的伦理道德抛在脑后,只要能卖钱,能在第一时间吸引住受众的眼球,一切惟“票房”“收视率”是瞻三)官场“低俗风”推波助澜官员中赌博风、迷信风、吃喝风、奢靡风、浮夸风、假话风、拍马风、作秀风等与影视文化中的“低俗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如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西门庆华丽转身,成了各地争夺的“文化英雄”要抵制“低俗风”,必须先治官场后治社会,大力整治官场弥漫的“低俗风”,无疑对提升影视文化品位,具有极强的引领作用和导向意义。
四)市场“缺位”导致文化饥渴低俗是文化的缺失和全民性的精神苍白最突出的表现一是短缺导致低俗影视娱乐节目低俗化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经济社会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提高了,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文化生活的需求的提高,当市场并不能提供其所需要的影视品,就会出现“饥不择食”的现象这时就会有大量的跟风、“炒短线”的作品出现二是体制导致低俗影视传媒机构只是广义上的宣传机构,承担的是产业功能,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是其职能并不承担意识形态宣传的责任但事实上政策上又要求影视产业承担部分宣传职能因此,实践中影视传媒机构经常出现职能错位,出现过度商业化运作以追求收视率,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现象低俗文化往往就是在这些机构助推下风靡起来的五)管理缺位影视文化的管理有其特殊性,目前仍然存在运行机制不完善、制度设计不合[来自wwW.lw5u.cOm]理、法律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法律上对影视生产作品中的低俗之风不进行调整无法可依二是如何调节文化资源配置,做到高雅和通俗各有市场,提供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文化服务三是如何在不事关公序良俗、不冲击道德底线、不付出过大的社会成本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可能的副作用。
三、治理“低俗之风”的对策(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治疗产生低俗之风的这种“内伤”,必须加强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并鼓励从业者自律、自尊和自爱,追求崇高,远离低俗这是从源头上防止低俗之风的治本之策二)繁荣精品创作繁荣精品创作的根本途径还是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才有影响力,才有引导力生活是创作的惟一源泉,是艺术创作的金科玉律要按照“三贴近”的原则,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形式,不断推出群众欢迎的新节目、新样式三)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遏制影视娱乐节目低俗化,还应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除了现行的“收视率”和“票房”两个数字化指标之外,监管部门应联手调查公司形成“社会美誉度”指标,以平衡前两个指标可能带来的“惟经济效益论”此外,监管部门还可以设置影视娱乐节目的“底线”,一旦逾越界线,监管部门就应视情节分级给予警告、勒令整改或者停办处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四)完善政策法规,依法治理我国应该学习国外经验,完善立法和管理一是健全法律法规对制作传播低俗影视作品获利益的,进行惩戒,增加其违法成本;二是限制播放,即规定此类节目只能在规定的时段或在规定频道播出;三是实行分级管理,根据节目中暴力、色情、不雅成分的严重程度,将节目分为不同的限制级别;四是通过技术手段屏蔽某些不适合的节目内容。
[Reference][1]邓进.中国当代影视作品的社会负面影响[J].电影文学,2010 (19).[2]金爱珠.“一窝蜂”现象为何一再出现[N].文艺报,2010 -07 - 16.[3]张晓明.市场“缺位”导致文化饥渴[J].人民论坛,2010(24).[4]仲言.历史不可娱乐化[N].人民日报,2007 - 12 - 25( 04).[作者简介]曾湘平(1979——),女,湖南祁东人,硕士研究生,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摄影及平面设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