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模式上解读《当幸福来敲门》 ■卢 军 朱奎峰(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浙江宁波315000)[Reference]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拍摄于2006年,获当年北美圣诞档的票房冠军,为金球奖、奥斯卡奖双料提名罗思·本尼迪克在《文化模式》中认为,基督传统、共和主义和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三大要素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作为经典大片,把实现美国梦的过程和路径阐述得淋漓尽致主人公克里斯从不名一文的推销员,到最后成为百万富翁,体现了美国文化模式中“基督教”和个人主义的两大核心[Keys] 《当幸福来敲门》;文化模式;美国“文化模式”这一概念,有各种不同的用途和意思不同的文化人类学家对文化模式的理解也不同对于A的定义,当数罗思·本尼迪克( Ruth Benedict)在《文化模式》(Pattems of Culture)中陈述的价值模式在此书中,她认为,文化模式是相对于个体行[来自wW]为来说的她认为,人类行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的可能,这种可能是无穷的但是一个部族、一种文化在这样的无穷的可能性里,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而这种选择有自身的社会价值趋向。
选择的行为方式,包括对待人之生死、青春期、婚姻的方式,以致在经济、政治、社会交往等领域的各种规矩、习俗,并通过形式化的方式,演变成风俗、礼仪,从而结合成一个部落或部族的文化模式根据这一定义,她还根据美国文化的心理趋向,按照美国文化构成的方式及其稳定的特征,提出基督传统、共和主义和个人主义三者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三大要素,三者支撑起了美国的政治体制这种美国的文化模式是在美国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它自己特有的历史个性和价值取向本尼迪克认为,美国文化源自盎格鲁撒克逊传统,但又不同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在其两百年来的演变中,它像一座大熔炉吸收了世界诸多文明的精华,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开放性的文化体系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ThePurst of HaPlryness)拍摄于2006年,获当年北美圣诞档的票房冠军,为金球奖、奥斯卡奖双料提名这部影片较好地体现了美国的文化模式,特别是对其中三个重大要素中的二者有着较深刻的阐述一、故事情节本片的故事根据一真人真事改编背景是在1981年,得益于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美国即将进入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期史密斯演的一个中年人,面临家庭危机作为一个“古怪产品”的推销员,产品积压;交不起房租,孩子只能上最廉价的幼儿园。
妻子又在这个时候离开了他男主角凭借玩魔方的天才得到了一个面试机会但是在面试前一天夜晚又因停车罚款未交被抓进警察局似乎不能再糟了,当他第二天蓬头垢面跑到面试官面前的时候,没人相信他能通过面试,但是威尔通过自己出色的口才得到了许可接下来六个月的实习工作没有薪水,而且最终20个候选人只有一位才能得到聘书威尔一面紧张地学习新工作,一面又为生活而发愁其中有一段,他们因为拖欠房租被旅馆老板赶出,又没有人帮助他们,在地铁站里,无助的威尔与儿子按动按钮回到“过去”与“恐龙”相遇的场面,让人动容,笔者突然发现那个黑人小孩的面孔是如此的可爱,眼睛是如此的清澈父子两个那种乐观的精神是他们也是威尔最后成功的动力接着他们寄宿于地铁站的厕所里,威尔将门反锁,将睡着的儿子抱在怀中突然,厕所的门被猛烈敲打,威尔拼命用脚顶住门,克里斯搂着熟睡的儿子,坐靠在厕所的墙面午夜的灯光很惨白,这个消瘦的、营养不良的父亲,默默地流下了泪水费尽周折,克里斯最终成为投资公司的员工,看似冷漠的白人老板们,此时显出他们的些微温情他忍住了泪水,颤抖着拿起自己的物品,走人了茫茫人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间,克里斯举起手,为自己鼓掌,那无声的,一下一下重重的掌声,是在为自己喝彩。
由于该片是一个非典型的“美国梦”: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幸福,会来敲门很多人往往会关注对于梦想的树立,而往往忽略过程的艰辛特别是,当面对一个看似无望的现实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坚持,而有多少人会放弃呢?生活总是在不断地修正,并且提醒我们,顺应大潮的人总是较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可是,确实是有些人,愿意逆流而上笔者相信,这是导演对于逆行者的一点鼓励该片可视为实现美国梦,体现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完美范本而这种美国梦,正是美国文化模式的核心——基督教思想影响下的人人平等自由和个人奋斗的价值观二、统领全片的基督教教义文化影片导演盖布瑞·穆契诺( Gabriele Muccino)不是美国人,而是意大利人,他擅长以电影语言描述错综复杂的情节由于他此前从未执导过英语电影,也没有受到美国文化影响,因此,他不会像美国人那样理所当然地看待美国梦,而是通过克里斯不断奋斗拿到幸福的真实旅程,向观众展示美国主流核心价值观本片中几次提到上帝和杰弗逊的《独立宣言》导演在不知不觉中,表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虽然美国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各种宗教都存在于这个国家之中,但绝大多数的美国人的行为趋向,是深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
确实,上帝是美国人的精神寄托,也是美国立国的精神支柱实际上,美国建立国家,是与基督教密不可分的有着很深的关系首先,从欧洲来到“新大陆”的移民,有许多是为了躲避母国施行的宗教迫害逃离,其中的先驱者多为“清教徒”基督教在公众生活中的影响,作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从乔治·华盛顿的《告别演说》中就窥斑知豹华盛顿认为,“宗教与道德”是“政治繁荣不可分割的支柱”它们是“公众幸福的伟大的中坚”,“是公民和人的责任的最坚实的桢干而杰弗逊虽是一位自然神论者,但在他起草的《独立宣言》中提到上帝的次数不少于四次片中克里斯5岁的儿子讲落水者祈求上帝拯救的小故事:一个落水的人在水中挣扎,他祈祷上帝来救他一条船经过问要不要救起他,他说,“没关系,上帝会救我的”叉一条船经过,问要不要救他,他依旧回答,“没关系,上帝会救我的”结果,他淹死了他来到天堂后,问上帝,“您为什么抛弃了我,你为什么没有救我?”上帝说,“我有救你啊,我派了两条船过来……”好笑吧,可克里斯听完却没有笑因为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深刻的启示是的,当幸福和拯救来到你的面前,你是否认得出来并牢牢抓住它?还是让它白白流逝就如同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序言之中说的:这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迷茫。
我们安慰自己,只因为那里,或许有个上帝,端坐天堂通过这个笑话,导演巧妙地暗示了基督教义:自助者,天才助也导演还安排了一场落魄的克里斯怀抱儿子在教会收容所听牧师布道,听教徒唱圣歌的情景教徒们唱出了克里斯的心声:“重担虽负于肩,痛苦难以忍受,但我不会也不曾放弃,只因你曾经的承诺:赐予我翻越攀登之力,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他们父子在那安抚、温暖、激励的曲子里紧闭双眼,低声吟唱的那一幕,他们心灵一定是得到了安慰,让他们感觉到他们自己又获得了面对生活的动力,不再是孤独的奋战,而是上帝指引着他们三、个人奋斗个人奋斗,是美国行为文化模式的又一个核心,它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内容,它最雄辩地、实在地、真正地表述了美国思想其在影片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是面对生活的积极进取和面对挫折逆势而上一)体现在生活上的进取性这里的进取性,在英文中应为aggressiveness美国文化在美国经济、商业活动的推动下,不断地向世界所有角落伸展和膨胀,希望能挤所有的角落和缝隙例如好莱坞电影在欧洲电影市场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大,美国的牛仔裤和T恤衫在世界上盛行,美国的快餐和可乐在各地所受的欢迎程度,就可见其一斑仅四川地震中“可乐男孩儿”一句“我想喝可乐”,就足以说明美国文化深入人心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无孔不入。
而这种进取性,还体现在个人永远不停止的努力上例如本片,克里斯为了将工作和学习、教育儿子以及娱乐、社交安排得妥当,他争分夺秒,永远永远在忙碌之中为了能从20个实习生中脱颖而出,成为证券公司的股票经纪人,也为了有时间推销他的医疗器械以便糊口,相对其他竞争对手他要挤出有限的时间如打时不放话筒;整天不喝水以便省下上厕所的时间可以说他的每一分钟都发挥了最大的价值在成为实习生之后,为了掌握更加广泛的知识,他只好通宵达旦地看书他的这种忙碌,惟一的目标就是实现梦想,取得成功二)面对挫折的奋勇北美的清教徒认为他们致力于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重视伦理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模式他们把一切破坏和蔑视这种自由信念的行为,一概斥责为对权威的亵渎他们认为自己是一群新人,是真正的美国人,他们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建立一个新的世界,为人类建造一座“山上的光辉的城市”基于这种认识,他们面对挫折,从来不后退《独立宣言》即提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生存、自由以及追求幸福都是个人不可侵犯的权利从清教徒上了新大陆,到克里斯,都体现出这种精神男主角威尔·史密斯黝黑的皮肤、坚毅的神态、坚定的脚步,将一个穷困潦倒但坚忍不拔、努力进步的美国平民英雄,塑造得惟妙惟肖。
正如他在篮球场上,对儿子说:“如果你有梦想,那么请保护好它他自己也做到了这一点:他无家可归,只好带着儿子住地铁厕所和收容所,甚至去卖血,即使此时此刻,克里斯仍一如既往地自信和勤奋因为他相信:只要他守护着梦想,就有幸福来敲门的那一刻就像观众刚看到片名The Pursuit矿Happyn,ess,在“happiness”这个单词里,没有“Y”,应该是“I”导演借此巧妙地向观众渗透了这样的思想:美国人永远依靠自己相信自己(I)四、结语总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作为经典大片,把实现美国梦的过程和路径阐述得淋漓尽致主人公克里斯从不名一文的推销员,到最后成为百万富翁,体现了美国文化模式中“基督教”和个人主义的两大核心也可以说,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无论何种艺术,都是该国家或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这部影片作为美国文化的载体,全面展示了美国独特的文化模式,让人了解了美国的主流文化精髓[Reference][1][美]露丝·本尼迪克,文化模式[M].何锡章,黄欢,译.北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2]孙延锼.美国的独特文化模式的形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 (03).[3]朱世达,美国的文化模式:对中国文化的启示[J].美国研究,1994(03).[作者简介]卢军(1985-),男,满族,黑[来自wWw.LW5U.com]龙江绥化人,就读于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外国文学;朱奎峰(1987-),男,黑龙江虎林人,就读于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