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简·爱》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30KB
约6页
文档ID:312837080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简·爱》_第1页
1/6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简·爱》    内容Reference:发表于1847年的《简·爱》给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坛吹来了一阵清新的风二十世纪以来,众多文艺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简·爱》进行了探讨,并且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重新解读《简·爱》,探讨造成简·爱和罗切斯特爱情曲折艰辛的真正原因,以期对《简·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Keys:文学伦理学《简·爱》伦理困境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是由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对中西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比较调研、精细梳理、反复思考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不同于以往的伦理批评和道德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首先,它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即使研[来自www.lW5u.coM]究人类社会也是出于研究文学的目的其次,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对文学进行伦理和道德的客观考察并给以历史的辩证的阐释再次,文学伦理学批评主要是作为一种方法运用于文学研究中,它重在对文学的阐释因此,文学伦理学批评重在历史意义上研究文学,强调批评者一定要超越自己的道德立场,去还原历史,立足于对文本的分析与解读如果我们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对《简·爱》进行阐释和理解,就可以发现存在于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所有问题都是由伦理造成的。

一,门第困境简·爱和罗切斯特首先遇到的伦理困境就是当时社会上的封建门第制和“门当户对”婚姻制的双重挑战简·爱因自幼父母双亡,被寄养在盖茨黑德的舅妈家里,经常挨打受骂,精神和肉体上都受到严重的摧残后来因为反抗舅妈一家的虐待,简·爱被送到劳渥德寄宿学校,并且在那里一呆就是八年[来自wwW.L],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她人生中的一次蜕变,她由盖茨黑德府中一个无助的孤女一步步地蜕变为一个思想独立、自尊、聪颖的姑娘她所受到的教育、她的言谈举止、以及她的优雅都是适应上流社会的,但这并不是说她就是贵族,因为在维多利亚时代,家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知识,同时他们还兼有对学生的言行给予指导的任务,因此他们自己必须对那一套贵族的礼仪谙熟于心然而,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家庭女教师的地位是十分卑微的,相当于帮佣一样的仆人而罗切斯特则出身名门,拥有桑菲尔德庄园和芬丁庄园,是英国上流社会的佼佼者当时的英国是以社会地位、财富和性别来决定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婚姻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因此,像简和罗切斯特这样在身份、地位上相差很大的两个人是不可能结合在一起的所以简在面对罗切斯特的时候,有时候她觉得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但有时她又觉得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他们的平等只是在精神上,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之间的不平等是无法改变的,在社会地位上,他们永远也达不到平等的境界当简认为罗切斯特要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而自己将离开桑菲尔德去爱尔兰康诺特省的时候,简想到“……但更寒心的,是想到看来注定要翻腾在我跟眼下正走在我身边的主人之间的那茫茫大海而最最寒心的,是想起有更加辽阔的海洋——财富、地位、习俗——阻隔在我和我无法避免、自然而然爱上的人中间简·爱感叹道“路很远啊”,这里的“路”何止只是指实际上的路程之远啊,简所感叹的更是她和罗切斯特之间地位、财富上的距离之远甚至当罗切斯特向简求婚,让她答应做“罗切斯特太太”时,简还怀疑:“这绝不可能,先生,这听起来都不像是真的世上的人从来不会享受到完全的幸福我也不见得生来就跟我的同类会有不同的命运,幻想这样的幸运会落到我的头上,那简直是神话——是白日做梦这些都可以看出简对于当时的封建门第制和“门当户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认同,她自己也不相信像罗切斯特这种有钱人会看上地位卑微的自己并且,当费尔法克斯太太知道了简和罗切斯特先生之间的关系后,她提醒简说道:“不过相信我的话,你再怎么小心也不算过分尽量对罗切斯特先生提防着点,别太相信他,也别太相信自己。

像他那样有地位的先生们是极少娶他们的家庭教师的费尔法克斯太太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当时社会上普遍认同的观点,由此可见罗切斯特和简的结合根本不符合当时的封建门第制和“门当户对”的社会伦理要求,他们面临着双重的伦理困境二.重婚困境当简·爱和罗切斯特终于冲破封建门第制和“门当户对”婚姻制的伦理困境准备走上婚姻殿堂的时候,他们却遇到了更大的伦理困境,即“重婚”的困境因为当时基督教会的法律禁止离婚,不仅是英国,整个中世纪的欧洲,在基督教会的影响下,都是不准离婚的基督教把婚姻解释为夫妻合体,一旦男女结婚便成为一体,不可分开婚礼也就成为在神面前订立的终身“圣事契约”,只有一方死亡才能够解除因此,人们已经把重婚看成是伦理道德败坏的表现,是社会伦理所不容许的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婚姻恰恰就面临着这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在她与罗切斯特的婚礼上,勃里格斯和梅森当场指出罗切斯特结过婚并且他的妻子——伯莎·梅森现在仍活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罗切斯特彻底绝望了,他小心保存了15年的秘密被揭穿,因此罗切斯特非常愤怒,便放肆而不顾一切地说:“重婚是个丑恶的字眼!——但我还是决意当个重婚者,可是命运终于耍弄了我,或者说上天阻止了我,——也许是后一种。

这会儿我比魔鬼好不了多少,正像我那位牧师会对我说的,我肯定该受上帝最严厉的惩罚——甚至该受不灭的火和不死的虫的折磨可见罗切斯特清楚自己和简结婚是犯了重婚罪,也知道如果破坏了这条法律自己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为了摆脱过去痛苦、凄凉的生活,为了能和自己真心喜欢的人一起,为了找到一点人性的慰藉,他还是决定和简结婚虽然他不承认自己和疯女人伯莎·梅森的婚姻,但是法律上是承认的,因此在未说明自己是已婚的情况下,罗切斯特和简结婚就带有欺诈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当简的叔叔从梅森那里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的时候,恳求梅森赶紧采取行动到英国阻止这场欺诈婚姻当简知道了这一切,她感到非常的痛苦她爱罗切斯特,并且像爱自己一样的爱他,但是她还是不得不离开罗切斯特,她不敢也不愿触犯法律和已有的社会伦理秩序因为简清楚的认识到,如果她和罗切斯特结婚,法律是不会承认她们的婚姻,她只能以第三者或情人的身份存在,而这一点是简自己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当罗切斯特恳求简留下来继续做他妻子的时候说道:“……把一个同类逼到绝境,难道比违犯仅仅是人为的法律还好一些么?——这种违犯并不会损害到任何人……”简的回答是不屈不挠的:“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孤单,越无亲无友,越无人依靠,我越是要尊重自己。

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简严格遵从社会伦理的要求,她不会容许自己做出不道德的事,社会的伦理道德在她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所以最后,她不顾罗切斯特的恳求,独自离开了桑菲尔德三.困境解除故事发展到最后,简和罗切斯特如何才能走出这些伦理困境而最终结合在一起呢?这时夏洛蒂·勃朗特又巧妙地利用了火的意象桑菲尔德在大火中变成一堆焦黑的废墟:“草地、庭园都已被践踏和荒芜了;宅门空空地张大着嘴巴宅子正面正像我有一次在梦中见过的那样,只剩垛薄壳似的墙,很高,看上去很脆弱,上面敞着一个个没有玻璃的窗洞;既没有屋顶,没有雉堞,也没有烟囱,——一切全都倒塌在里面了罗切斯特的疯妻子伯莎,梅森也在大火中死去,而罗切斯特为了救出伯莎也在大火中成为残疾最后简在荒凉的芬丁庄园找到罗切斯特,并与罗切斯特欣然结合在一起此时的简和罗切斯特完全符合“门当户对”的伦理道德要求了,例如从外表看,简·爱相貌平平,罗切斯特则眼瞎手残;从财产看,简·爱意外得到叔叔的一笔遗产,称得上小有资产,罗切斯特则虽然失去了桑菲尔德却还保有芬丁庄园,并非一贫如洗;从身份看,由于财产的缘故,简·爱不必再做家庭教师,她与罗切斯特也由此前主仆的不平等而变得般配起来。

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伯莎的死去,存在与简和罗切斯特之间的关于重婚的社会伦理要求也不复存在,因此简和罗切斯特这对恋人在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之后终于走到了一起,开始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综上所述,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分析《简·爱》就会发现存在于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所有问题都是由伦理造成的最初因为伦理困境,简不得不和罗切斯特分离,最后也是因为伦理困境的消除,他们又重新走到了一起所以伦理问题才是简和罗切斯特之间的根本问题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