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的现状及管理_学科教育论文 摘要:大学生自发 体育 社团既促进了高校体育工作开展,也引发了诸多负面效应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r消除其不利因素,学校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使高校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健康 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现状管理 1 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长沙地区部分高校近百个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些由大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社团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负面效应,学校管理层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对策,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遏制和消除有害因素的存在和扩大使高校群体活动蓬勃、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长沙地区部分高校94个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中,随机抽样调查500名社团成员 2.2 研究方法:(1) 文献 资料法;(2)调查访问法:对被调查学校学生处、体育课部,及体育社团进行访问、座谈:(3)问卷法:共发出问卷470份,全部由社团成员填写,回收有效问卷391份,有效回收率89%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现状分析 3.1.1 社团形成原因及条件 通过对社团成员参与动机抽样调查分析,形成原因有:(1)娱乐性——源于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对高水平运动技术的渴求。
世界性大赛也是体育社团形成的外来影响之一,例如:足球、乒乓球的世界杯赛,篮球的NBA赛事等2)目的性—源于学生扩大交往,缓解学习造成的紧张,减肥、美容等还有因此而产生的学生自发裁判队伍,几乎各校都有 表1 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动机调查表机动内容频数%位次娱乐性体验体育乐趣29484.52高水平运动技术205594目的性扩大交际范围24169.33健美、美容、防止发胖246.98缓解紧张学习18954.36展示健美体魄16246.67增强体质19355.45裁判体验体育娱乐29789.71 体育社团的种类和类型不是很多、分析原因主要有内外两方面的限制和影响:(1)外部限条件主要来自于所在学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条件运动项目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和娱乐成分高低也是社团种类、数量上的主要外部成因和条件,例如:田径场各校都有,但以田径运动项目形成的社团没有一个2)内部条件最为关键的是经费及管理经验社团的存在时间受其影响十分严重其次是学生自身运动水平高低,有无理论、技术指导也是原因之一 3.1.2 社团的组织形式 目前,高校自发体育社团均以单项运动形式构成,有些项目学生意向虽强烈,但受场地、设施和训练指导的条件限制,一时难以达到愿望,如:拳击、体育舞蹈、武术、游泳、网球等项目。
社团中,绝大部分是男性社团,只有占调查总数4%的几个女性社团,主要以健身操为基本运动形式,且存在时间较短社团成员多由同年级、同系、同班及同寝室同学组成也有成员身兼数职,部分社团还有专门的后勤服务人员和啦啦队有少数社团则按学生家长所在地域以“老乡会”形式构成前者有稳定的成员,存在时间较长,后者多为临时性组织,成员较为复杂其中,裁判性社团存在时间最长,组织相对比较严密和稳定 社团基本都有固定的名称和负责人,但绝大多数没有必要的管理章程和行政组织措施,管理水平低缺乏固定的经费来源和财务管理,成员包干各自的基本费用(服装、器材等),活动时公共部分实行AA制在运动上,业余训练常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几乎没有理论和技术的必要指导,运动水平普遍不高,女性社团尤为明显可喜的是各高校都活跃着一支从事裁判和赛事协调工作的专门性队伍,业余水平大多接近或达到裁判三级水平,且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是社团及校际间举足轻重的中介和经纪角色,受学生及社团尊重和信任程度较高,不过大多为有偿服务或变相有偿服务,且裁判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都有持进一步提高 3.2 效应分析 3.2.1 运动效应 体育 社团的存在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学生自发地组织在一起,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束缚,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采,为培养个性全面 发展 的人才提供了可能。
它反映了大学生运动价值取向已向娱乐、交往、竞争等综合方位转化,运动方式已向高层次 方向发展大学生业余体育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整体性、主体性和不稳定性等特性 3.2.2 社会效应 高校各种形式和类别的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的存在积极推动了高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了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体育社团中涌现出许多体育专门性人才,提供了普通高校业余运动训练的人才基础,为普通高校成立运动俱乐部、 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可能 表二 社团形式构成图 (浅兰色为学生意想项目) %908070605040302010 64 41 67 57 35 51 89 4 66 68 0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拳击羽毛球网球裁判其它体育舞蹈游泳 然而,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健身不足,娱乐成分过高,大多注重短期效应,没有长远规划,缺乏管理和管理不善,呈现出松散、缺乏组织纪律约束,社团内部完全是“无政府”状态发展,矛盾和隐患较多少数社团成员学业上不求上进,旷课、 考试 集体作弊时有发生,酗酒、斗殴现象严重;部分社团正发展成深入学生生活、学生中的“团伙组织”,在学生中“欺行霸市”;个别社团甚至发展到集体盗窃、抢劫等;最为普遍存在于社团间的是利用赛事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赌博活动,小到中餐、晚餐、电影票,大到几十、几百上千元的现金。
赌博是其他不良行为的引发根源和导火索,在校园内、外造成不同程度的秩序混乱,给学校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和负面效应 表2 体育社团类型内容正规不正规正规不正规正规率%不正规率%章程有无273217.892.2会费交不交7527321.678.4指导者有无312178.991.1不正当行为无有4430412.687.4 4 结论 4.1 社团的产生,体现了大学生追求体育运动的积极需要,且运动娱乐、扩大交往、增强体质的需要要强于体育求知、全面发展需要女生运动兴趣及实践行动有待提高 4.2 形成了高校业余运动训练的人才基础,但体育社团的运动水平普遍不高 4.3 促进了高校群众性体育运动深入开展,丰富了大学生文化娱乐生活 4.4 提供了高校成立大学生运动俱乐部,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的充分条件和依据 4.5 社团管理混乱,利用赛事进行赌博现象严重,成为影响体育社团发展不利因素 5 建议 5.1 学校主管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以正确的引导和管理使之健康发展 5.2 创造必要条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场馆进行活动,进一步促进高校群体活动的蓬勃发展 5.3 充分利用培训班、运动俱乐部等形式给予引导和提高水平,使之向提高整体运动水平和文化素养方向转化。
5.4 条件成熟,可以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