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精选八篇 篇一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和范例某某实验报告(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本实验报告主要内容关键词:涉及的几个关键术语1 引言概念、理论、前人研究综述有关这个实验的一些词语、理论还有其他人的研究成果2 实验方法2.1 实验目的2.2 实验设备实验使用到哪些设备2.3 实验程序2.3.1 实验12.3.2 实验2……3 实验结果4.1 实验1结果:(以周三实验为例,答对一个词得1分,或者填对一个空得一分,同时注意答对的词语或者空格位置的特点)4.2 实验2结果……4 分析与讨论4.1 结果1:此结果产生的原因、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实验中需注意的问题,实验结果的应用意义等以周三实验为例,可以用教材上的多种注意理论来解释当然,可以添加自己的理解4.2 结果2:……参考文献【1】……【2】…… 范本见下页篇二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报告--短时记忆(修改完善版)短时记忆——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的短时记忆特点摘要:此次实验,主要是为了大学生的短时记忆容量、遗忘、代码及不同性别的短时记忆的差异被试选择为随机抽选的各院大一至大四的学生500名,男女比例对等。
实验中使用识记文字、相关图片、一组顺背(2~8位数)数字及一组倒背(3~9位数)数字,分别采用文字识记、图片联想回忆和数字广度三种实验方法导言:在人类记忆的多存储模式中,短时记忆(或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简称STM)是介于瞬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一种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只看一遍所能记忆下来的刺激项目,即立即记忆广度,也称广度在短时记忆中的编码是指信息以什么形式来保持或储存的,而经过编码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则称代码认知心理学中,有两种说明短时记忆遗忘原因的理论一个理论认为,遗忘之所以发生,是由于没有去复述记忆的材料,即消退理论;一个理论认为,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对其他材料的记忆或对其他作业的操作干扰了对材料的记忆,因而造成遗忘,即干扰理论李特曼实验证明,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因为干扰造成的,这种干扰分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这次的实验就是想根据前人的研究和假设分析一下大学生的短时记忆特点,其中尤其是遗忘的情况分析假设在短时记忆方面,男生比女生记忆更好,遗忘更慢;其中干扰对遗忘造成的影响更大,而前摄抑制是关键干扰原因方法:1.实验材料1.1两段不同的文字1.1.1所谓贡院,就是科举考试的地方。
三年一度的乡试大比,又称秋闱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可是相当严格贡院占地能有十几亩,房间能有数百,每名考生一个房间,进屋之后,都要将门锁起,一考就是三天,吃喝拉撒全在里面秋天的气候很是舒爽,考生们大多将天窗敞开,透透空气1.1.2正值盛夏,太阳像火炉般烘烤着山东的大地前几天刚刚下过一场豪雨,云河镇里的低洼处有很多积水,可是在烈日的肆虐之下,雨水很快就晒干了,积水之后的地面湿润泥泞,再受烈日一晒,便裂开卷起巴掌大小的土皮,光腚的娃娃们赤着双脚在里边跑来跑去,把土皮一块块揭起来,当瓦片摞摞起来过家家用…… …… 篇三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字词优势效应字词优势效应1. 前言字词优势效应(Word-Superiority Effect)指的是识别单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的现象,即单词中的字母刺激的识别受到了单词所提供的语境的促进 这个效应是由Reicher(1969)首先在实验中确定的他用速示器呈现刺激材料,材料有3类:单个字母、4个字母组成的单词、4个字母组成的无意义的字母串(非字词)每次给被试呈现1个刺激,然后呈现掩蔽刺激和2个字母,这2个字母的位置对应于先前呈现的刺激中某个字母的位置。
要求被试从中选出刚才在该位置上的字母是哪一个,记录被试选择的正确性Reicher的实验结果表明,识别字词中的一个字母要优于识别单个字母或非字词中的字母,正确率分别高出约8%,差异均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Reicher 的实验引起了广泛注意,此后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都证实了字词优势效应的存在关于字词优势效应的原因有三种解释:(1)第一种“推论说”,认为当字母在字词中时可以借助上下文而对该字母进行更好的推理,以此解释字词优势效应,强调上下文以及有关缀字规则的知识的应用2)第二种“编码说”,认为字词优势效应是由于字词和单个字母的编码不同所致:字词是语音编码的,而单个字母是视觉编码的,视觉编码易受视觉掩蔽的干扰,而语音编码则不受视觉编码的干扰,因而字词中的字母识别要优于单个字母3) 第三种“两种加工说”,从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来说明字词优势效应:如果将字词看作整体,而将单个字母当作局部,那么字词将先得到整体加工,再得到局部加工而单个字母却没有这种整体加工因此字词中字母的识别优于单个字母以上三种解释的角度不同,均有一定依据,表明字词优势效应可能是一个复杂的知觉现象,涉及知觉或模式识别过程的不同方面和不同水平的加工。
本实验是基本重复 Reicher 在 1969 年的实验,略有简化…… …… 篇四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字词优势效应认知心理学----字词优势效应马世伟咸宁学院 邮编437100摘要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Reicher的实验设计,验证字词优势效应实验被试:马世伟方法:实验室实验法结果:并未验证字词优势效应1. 前言字词优势效应(Word-Superiority Effect)指的是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的现象这个效应是由Reicher(1969)首先在实验中确定的他用速示器呈现刺激材料,材料有3类:单个字母、4个字母组成的单词、4个字母组成的无意义的字母串(非字词)每次给被试呈现1个刺激,然后呈现掩蔽刺激和2个字母,这2个字母的位置对应于先前呈现的刺激中某个字母的位置要求被试从中选出刚才在该位置上的字母是哪一个,记录被试选择的正确性Reicher的实验结果表明,识别字词中的一个字母要优于识别单个字母或非字词中的字母,正确率分别高出约8%,差异均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实验假设:如果存在字词优势效应则实验的结果应该被试对于字词类的刺激正确率最高2. 方法2.1 被试:马世伟2.2 实验设计:通过向被试提供字词类,非字词类,字母类三类刺激,测试被试的反应正确率。
2.3 实验工具与器材:2.4 实验流程:实验有32组字母材料每一组包含3类:(1)字词类:一个由4个字母组成的英文单词单词内无重复字母,且单词中有一个靶子字母,改变该字母,就会成为另一个单词如word,改d为k,成为work,而d就是靶子字母2)非字词类:将字词类的单词,改变除靶子字母以外的其他字母的位置,使其成为无意义的字母串,如owrd3)字母类:只有靶子字母实验中每次随机呈现以上96个刺激材料中的1个在每个试次中,屏幕上先出现注视点,持续1秒,同时伴随蜂鸣声,提醒被试准备1秒后注视点消失,呈现刺激,时间为60毫秒,然后呈现掩蔽刺激和选项选项是2个字母,分别出现在被掩蔽的靶子字母的正上方和正下方要求被试判断刚才出现在该位置的靶子字母是哪一个,按相应的键作出反应,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准确性…… …… 篇五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总结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总结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
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 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4、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三个位臵的字母“I”,换句话说,“F+3”即将F转换为I,而“KENC+4”的正确回答则是“OIRG”,但这4个转换结果要一起说出来,凡刺激字母在一个以上时都应如此,即只作出一次反应以…… …… 篇六 :认知心理学实验讲稿认知心理学实验讲义实验1 减法反应时实验1 实验目的检测句子与图形不同匹配条件下的辨别反应时2 实验仪器EP2004心理实验台和EPT801速示仪、卡片16张、注视卡片一张3实验程序1)主试先将16张卡片随机排列顺序并将卡号记入表中(记录表附后)2)将主机与附机EPT801速示仪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3)主试根据屏显内容设置:联机模式---句子图形匹配---学号---姓名---A视场(6秒)---间隔(5秒)---测试次数(16)主试将注视卡片插入B视场,根据记录表顺序把第一张卡片插入A视场,向被试讲完指导语后按〈确定〉键后,主机背后的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可以开始测试4)指导语为:这是一个测试辨别反应时地典型实验,实验时你会看到有一个星形和一个十字组成的图形,另有一句描述它的相对位置的话,图形呈现时,你要判断该句话是不是符合图形,如符合按〈是(+)〉,不符合按〈否(—)〉,反应越快越好。
当你按了〈确定〉键后,实验开始5)被试见绿灯指示灯亮后,眼睛靠近观察窗口,看注视卡片,并按〈确定〉键,测试开始,对卡片做是与否反应,直至做满16次,鸣响,黄色指示灯亮,实验结束6)主试打印或查看数据,填入到记录表中,或者进入测试,换被试测试,待做完5名再一并打印或查看 注:A、B视场呈现时间可随意设置,结果数据中“是”表示相符合4结果与分析(1)计算图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况被试的平均反应时2)计算不同匹配情况下反应正确的百分数5讨论(1)分析个体判断过程经过几个加工阶段(2)肯定陈述和否定陈述对反应时有什么影响,试分析原因附:记录表【附录:实验说明】在认知心理学中,有些心理学家Clark和Chase(1972)所做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推崇为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在这种实验里,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