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系统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_语言学论文 复杂性系统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摘要:根据复杂性系统理论,语言的习得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动态系统这一过程会受到学习者心理、生理、智力以及其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语言习得过程的这些特征,才能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关键词:复杂性系统理论 语言习得 教学启示1.导论随着1994年复杂性适应系统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关注现实中很多系统的复杂性同样,很多语言学家们也从语言的演化、本质、功能等方面证实了语言也像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其复杂性表现在语言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非线性、动态性以及自组织性等方面(Steels, 2000; 王士元,2006) 由于语言习得过程会受到学习者心理、生理、智力等以及其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系统中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对该系统的发展过程和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黄巧云,2004),因此,语言习得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自我组织、不断演变且不可预测的非线性系统随着语言输人频度的增强,陈述性知识逐渐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并最终掌握语言。
这是复杂性系统理论应用于母语习得或二语习得研究的基础既然语言结构是通过语言使用而涌现出来的,学习者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也需要使用语言,那么,语言使用、语言变化和语言习得都是同一个动态系统的不同层面,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作用的2.复杂性系统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基于语言习得过程的上述特点,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教师就应该认识到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涌现性特征,主要做到以下几点2.1 改变语言教学目标的设定如果将语言系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地变化,那么语言学习的目标就不再是学习静态的语音、形态和句法等,而是学会如何在不同的社会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面对不同的对象,面对不同的话题进行自然地沟通因此,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切身认识到语言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这一事实,帮助他们认识到在语言的长期使用过程中,语言会发生变化语言教学的教学目标也不再是帮助学生建立一套静态的语言系统,不是教会学习者固定不变的语音,词汇或者语法知识等,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能进行自然并且得体地沟通的能力2.2 注重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复杂性理论,语言学习者的个性、学习风格、兴趣、动机等因素是语言学习的混沌吸引子。
任何一个混沌吸引子的激发都会对语言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对于学习动机而言,根据Hermann (1980) 的研究,一方而,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刺激语言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另一方而,如果学生成功地达到学习目标,他们能维护原有的动机,甚至产生新的动机这样看来,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制约学生语言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因此语言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对语言学习的浓厚的兴趣2.3 对语言学习者采取宽容的态度如果把语言习得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是主观的,有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这样看来,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不一定会被学生同等程度地接受,也不可能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都会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习者采取宽容的态度,应该宽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更多的理解和帮助 2.4 权衡教学活动中各方面的因素既然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具体到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同难度的教材、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教学环境的优劣,教学硬件的好坏,教学软件的使用等因素都会对教学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学习者的很多个人因素也会影响教学过程的进行和效果因此,在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权衡这些相关的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随时调整自己设计的活动.3.总结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师应该具备探索精神既然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其中涉及到了学习者主观因素,语言本身特点,周围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那么,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都会有很多的不可预测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探索隐藏在许多表面现象和学习者行为背后的模式;要注意察觉学习者之间细微的差别、并且要找到造成这些差别的因素,帮助学生利用对他们的学习有利的因素,摒弃那些不利因素;还要考虑到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敏感性,和其他不可预测的事物参考文献[1]Hermann G. Attitudes and success in children' s learning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the motivational vs. the resultative hypothesis [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1980, 34: 247-254.[2]Steels, L. Language as a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Parallel problem solving from nature–PPSN VI [A]. in M. Schoenauer. Lecture Note in Computer Science [C]. Berlin: Springer. 2000 ( 1917): 17–26.[3]黄巧云. 英语学习过程的混沌性与英语教学 [J].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4, 20(3).[4]王士元. 语言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 [J].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