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内关等穴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临床运用_临床医学论文 【关键词】 内关穴 冠心病 心绞痛 祖国医学无“冠心病”病名,根据其发病特征、症状、体征,一般归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内关穴出自《灵枢·经脉》:“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为心包经之络穴,通于“阴维”由于心包经与心脏密切相关,古人在 治疗 心痛等心系疾病时首推内关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刺激内关等穴对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明显的效果在临床应用中或单独选用内关穴或内关为主穴配伍其它穴位,或针药并用 1 针刺内关等穴的治疗作用 李慧景以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针刺内关等穴为治疗组,结果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4.4%,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9.4%,显著优于单用药物组[1]王兴等人报道,交替针刺内关、膻中、巨阙、太冲、光明或旧俞、膈俞、三阴交、外关并配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结果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缓解时间、消失时间与单纯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陈洪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38例,在心前区疼痛发作时即刻直刺内关穴12~40mm(或者与西医抢救同时进行),快插慢提并施以快速捻转手法至疼痛消失,留针20分钟,疗效明显。
并且胸痛复发时再次进行针刺依然有效[3]高楠等人以内关等穴配伍观察了120例心肌缺血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针刺内关等穴对缓解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恢复缺血心肌的功能有显著疗效[4]刘大华等将10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1例,两组均施以常规溶栓、抗凝、扩血管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另外配合针刺双侧内关穴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40分钟胸痛缓解率分别为58.0%和18.6%,两组血管再通率则分别为64.0%和43.1%,具有显著差异性说明针刺内关穴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抢救中具有明显的作用[5]于礼等人采取针刺双侧内关穴治疗冠心病98例,观察治疗后Ⅱ导联心电图下移的S-T段改善情况,结果显示对36例心电图S-T段下移的病例治疗后S-T段有明显恢复,并且治疗前后心率也有明显改变[6]蔡国伟对50例冠心病Ⅱ导联心电图S-T段下移的患者进行了针刺即刻作用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电针后,内关、公孙穴组,内关组、公孙组心电图S-T段均较针前有明显即刻趋正常提高作用,而电针非穴位组及静卧组没有此作用,并且显示电针内关、公孙穴组疗效最佳[7]刁利红以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观察主要症状和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提示:针刺内关能明显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和相关症状,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8]。
许凤华等将70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应用西药抗凝、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针灸、穴取内关、膻中等,每天一次,共治疗10天结果显示:治疗组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9]石奇松等采用针刺内关、公孙穴,观察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高危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探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方案结果显示:内关、公孙穴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能显著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10]张朝晖等采用针刺内关神门治疗冠心病患者,观察发现GMP-140分子数显著下降,提示针刺内关、神门可抑制血小板活性,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冠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胡乃珂等人针刺内关穴对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绞痛消失,心电图ST-T改变逐渐恢复正常,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12]瑞典的Richer等对21例正在治疗的心绞痛患者针刺内关、通里、心俞等穴,每周3次,观察4周,结果使治疗期间每周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从10.6次下降到6.1次(P<0.01),与服用安尉剂的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13]。
丛华等采用针刺内关对24例高压力负荷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结果发现SV、SI、SWI较针刺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C明显增强(P<0.05),Ks明显降低(P<0.05),表明心脏动力学功能得到了加强,提示针刺内关穴能明显改善高压力负荷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脏动力学功能和压力负荷[14] 2 电针刺激内关等穴的 治疗 作用 黄洁等采用电针双侧内关穴治疗稳定型心绞痛40例,并设对照组40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症状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15]王彩霞等将18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治疗组96例,其中治疗组在常规药物静脉滴注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刺激内关穴,每天1次,观察心绞痛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0%,提示电刺激内关穴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16]曹奕等采用针刺治疗64例心电图ST-T改变的心肌缺血患者,治疗组34例取内关为主穴,配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30例取合谷为主穴,配阴陵泉、昆仑,观察心电图ST-T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有效率为56.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内关治疗心肌缺血有特异性作用[17]。
3 其他方法刺激内关等穴的治疗作用 宋显春等观察了3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采用双手拇指持续点按患者双侧内关穴,使有酸胀感或麻感,直到心绞痛缓解为止,结果2分钟内缓解者34例,其余4例无效均为病程在10年以上,体质虚弱的患者[18] 高社光等将制备好的麝香通痹膏适量敷于内关(双侧)、膻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3日换药1次,5次为1疗程观察治疗130例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患者结果:临床治愈111例,好转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8.5%[19] 4 讨论 综上所述:无论是采用普通针刺、电针刺激,还是采用穴位按压、药物刺激,取穴内关穴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但是,临床疗效的报道大都缺乏严格的随机、对照等原则,缺乏循证医学的设计方法,这种观察结果缺乏公信力另外,穴位刺激的方法多采用普通针刺和电针刺激,除此之外的方法比较少,并且多只采用其中的一种刺激方法在今后的临床运用中可以探索采用两种或多种刺激方法,如:针刺与药物刺激并用,针刺与灸法并用等,或许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再者,前人留下很多穴位配伍运用的治疗经验,我们还需要运用 现代 的科技手段,去佐证其采用配伍运用的理论依据。
参考 文献 】 [1] 李慧景,庄玲玲,陶 萍,等.针刺结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36例[J].吉林中医药,2003,23(1):37. [2] 王 兴,张友宝,姜 波.针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3):15. [3] 陈洪利.内关穴缓解急性心肌梗死胸痛38例[J]. 中国 针灸,2005,25(3):160. [4] 高 楠.针刺改善心肌缺血作用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3):7. [5] 刘大华,贺 立.针刺内关穴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 作用[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5,2(6): 251. [6] 于礼,王天佑,王辉针.针刺内关穴治疗冠心病98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9,18(7):312~313. [7] 蔡国伟,梁书忠,黄先敬.电针内关、公孙穴对冠心病Ⅱ导联心电图S-T段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4,14(3):7~8. [8] 刁利红.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3,08. [9] 许凤华,王建明.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2):89~91. [10] 石奇松,姜 斌,俞 虹,等.针刺公孙、内关穴对不稳定性心绞痛高危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现代医药,2003,3(1):350~351. [11] 张朝晖.针刺内关神门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0,20(2):119. [12] 胡乃珂.针刺内关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液流变学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1997,16(3):116. [13] Richter A,Herlitz J,Hjalmarson A.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pationts with angina pectoris.European Heart Journal,1991,12(2):175~178. [14] 丛 华,贾青顺,杨卫东.针刺内关穴对高压力负荷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脏动力学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3,22(7):415~416. [15] 黄 洁,严 洁,常小荣,等.电针内关穴治疗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1(2):53~54. [16] 王彩霞,徐银丽,徐明明.电刺激内关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2004,06. [17] 曹 奕,张庆萍.针刺内关穴治疗心关穴治疗心肌缺血34例[J].陕西中医,1995,16(9):412. [18] 宋显春,赵立新,郝桂凤.点按内关穴缓解心绞痛38例[J].中国民间疗法,1999,7(10):12. [19] 高社光,康日新,高 莉,等.麝香通痹膏穴位贴敷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130例[J].河北中医,1999,3(2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