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青铜礼器概述 孙欣洋内容Reference:《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歌中广泛的反映了殷周时期我国各地区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其中对于礼仪和礼器的记载丰富,是商周时期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礼而行、施行教化的工具本文仅仅选取《诗经》中出现的青铜礼器进行研究,试归纳总结其出现的类别、场合等特点Keys:诗经 青铜 礼器随着先秦时期礼乐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礼仪制度的逐渐完善,行礼之器逐渐产生,即礼器礼器是商周时期统治者在举行礼活动时所使用的特定性礼仪器具,是礼乐文明的物质形象载体和文化象征礼器按照材质可以分为玉器、丝帛、青铜器等,本文主要归纳总结《诗经》中出现的青铜礼器青铜礼器在《诗经》中大量出现,尤其是在祭祀诗和燕飨诗中,《诗经》中出现的青铜礼器不仅名目繁多,而且种类多样,涉及篇目多达40余首査先秦礼书及其他古籍,青铜礼器大致可以分为六类:分别是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杂器炊器和食器在有些学者[来自wW]的观点中两者的差别并不很大,甚至有人将炊器和食器归为一类而谈杂器,则是一些作用不明也不可考证的器皿水器在《诗经》中出现次数非常少,且多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算不上礼器。
因此,笔者在文中将主要介绍《诗经》中出现的食器、酒器、乐器三种礼器一、食器(一)豆豆,《说文·豆部》释义:“豆,古食肉器也外形类似于高脚盘,初为陶器,后逐渐演变为青铜器《诗经》中多次出现在祭祖、祭神的场合如《小雅·楚茨》是一首周王祭祀祖先的乐歌,其中第三章“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报以介福, 万寿攸酢!’”描绘了祭祖时菜肴的丰盛,肉类繁多,[来自wWw.Lw5u.coM]承装肉类的食器“豆”也很“孔庶”庶”,多的意思还有《大雅·生民》中“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是对周始祖后稷带领族人祭神的记载青铜豆,还出现在《诗经》中燕飨宴饮中,如《大雅·韩奕》中讲述韩侯朝周,受周王册命,离开镐京后,途经屠邑暂留,离开时有一个人叫显父,为他设宴践行,宴会上“笾豆有且”,肉菜是“炰鳖鲜鱼”,非常丰盛二)簋簋,《说文·竹部》释义:“簋,黍稷方器也是古代祭祀燕飨时盛黍稷的器皿,初为陶制,商代中期青铜簋逐渐发展起来簋是重要的礼器,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以奇数组合的鼎配合使用:如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士大夫五鼎四簋等等《秦风·权舆》中一位没落的贵族回忆自己曾经“每食四簋”的生活,还有《小雅·伐木》中出现的“於粲洒扫,陈馈八簋”,由“八簋”而曾有旧说《伐木》是文王所做,后考证诗歌创作于西周后期,证明旧说不成立。
青铜簋还可在其上篆刻铭文,以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大雅·江汉》是诗人叙述周宣王命令召虎带兵讨伐淮夷的诗,诗的最后一章有:“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矢其文德,洽此四国’”郭沫若先生认为诗中“考”字乃是“簋”字的假借,当代学者高亨先生也赞成此观点,本文依据此说由此可见,簋还可以用来记录征讨之事三)鼎鼎,《说文·鼎部》释义:“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是古代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等级、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商周时期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物《周颂·丝衣》中有:“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这是一首周王祭神的歌舞诗,鼐鼎和鼒分别指大鼎、中鼎和小鼎,盛贮肉类器皿的丰盛从侧面说明了祭祀场面的盛大二、酒器(一)爵爵,《说文·鬯部》释义:“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古文爵象形是古代一种盛酒礼器,像雀形,最先用于温酒,后更多用为饮酒器在《诗经》中,爵的出现主要是在宴会之上,如《邶风·简兮》是描绘宴会之上一位女子观看舞师表演并对他产生爱慕之情的诗歌,其中“赫如渥赭,公言锡爵”,描绘的就是在宴会之上,卫公赐酒给表演万舞的舞师,爵是盛装酒的容器《大雅·行苇》是描绘周统治者与族人宴会的诗歌,其中“或献或酢,洗爵奠斝”则是描写宴席上推杯换盏的热闹和谐场面。
二)尊尊,今作樽,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是商周时代一种大型盛酒器《鲁颂·閟宫》中有:“牺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牺尊,是状似卧牛的青铜尊朱熹《诗集传》云:“牺尊,画牛于尊腹也或曰尊作牛形,凿其背以受酒也牺尊,在诗中是鲁人祭祀时使用的盛酒器皿三)卣卣,圆形或椭圆形,底部有脚,盛酒器卣在盛酒器中属于很重要的一类,古文献中或是青铜铭文上常常会出现“秬鬯一卣”的话《大雅·汉江》中便有“釐尔圭瓒,秬鬯一卣秬鬯”是古代祭祀时常用的一种香酒,在《汉江》中由卣盛放来祭祀祖先四)觥觥是一种用犀牛角或青铜制作的伏牛形盛酒兼饮酒器,腹椭圆,圆足,兽头形器盖,是一种非常贵重的物品《诗经》中主要出现在上层贵族的宴会之上,或是大型的祭祀场面中如《小雅·桑扈》是描绘周王宴会诸侯的诗歌,其中有“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周颂·丝衣》是周王祭神的歌舞诗,其中也有:“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以觥来作为宴饮祭祀中盛酒的容器三、乐器(一)钟钟,《说文·金部》释义:“钟,乐钟也起源于商朝,形状扁圆中空,是打击乐器《诗经》中钟作为礼器出现次数有8次之多,主要出现在两种场合第一种是宴饮场合奏乐如《小雅·彤弓》中的“钟鼓既设,一朝飨之”,讲述周王举行宴会奖赏有功诸侯时,宴会上一直响起着钟鼓声,还有《大雅·灵台》中的“於论鼓钟,於乐辟廱”讲述的是 周文王在灵台游景赏乐的情形。
第二种则是在祭祖或祭神仪式上所演奏的乐器如《周颂·执竟》中的“钟鼓喤喤,磐筦将将,降福穰穰是周人祭祀周武王的诗,描绘出祭祀场面的盛大与庄严二)庸和镛庸和镛在《诗经》中各出现一次,分别为《大雅·灵台》中的“虡业维枞,蕡鼓维镛”和《商颂·那》中的“庸鼓有斁,万舞有奕分别出现在宴饮宴会和祭祀祖先神灵的场合庸和镛在一些《诗经》译注中被注释为通假字,比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程俊英撰写的《诗经译注》,还有些版本将庸和镛看做两种青铜乐器,但由于两者本质上都属于钟类乐器,因此本文将其列在一起三)钲钲,《说文解字》云:“钲,铙也似铃,柄中,上下通形似铃,无舌,大口朝上,摇动时靠上半截柄与周边青铜体撞击发声钲在《诗经》中仅仅出现了一次,即在《小雅·采芑》中《采芑》是反映周宣王时代周族与他族战争的诗篇,描写方叔南征荆蛮的诗篇,其中“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描绘出出征前方叔检验军队时气势恢宏的场面,“钲”在诗中用作检验军队时表示停止的信号乐器四、结语《诗经》中还出现的青铜器并不仅仅只有这些,而上文中我们提及的青铜器也并不仅仅只是出现在宴饮、祭祀等大型场面,更多的时候,青铜器是作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出现的,比如《周南·卷耳》中“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咏怀。
出现的饮酒器金罍便是青铜器,但是由于在诗歌中仅仅是作为男主人公随身携带以自饮的工具,所以不能算作是礼器还有《周南·关雎》中我们非常熟悉的“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本是描写一位青年热恋采集荇菜女子的爱恋诗,诗中男主人公以希望以钟鼓之乐取悦心仪女子,由此可见,此中的“钟”在诗文中作为男女情感沟通的工具使用,并不能算得上是礼器Reference[1]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3.[3]李婷婷.《诗经》乐器考论[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6).[4]吕杰. 浅谈《诗经·国风》中的饮食器具词语[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8).[5]张辛.礼与礼器-中国古代礼器研究札记之一[J].考古学研究,2003(0)[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诗经中的青铜礼器研究”,项目编号:201510212905](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