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死朗读》:对二战纳粹暴行的重新解读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58KB
约8页
文档ID:312663342
《生死朗读》:对二战纳粹暴行的重新解读_第1页
1/8

    《生死朗读》对二战纳粹暴行的重新解读    ■曾志宏 温宏兰(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Reference] 《生死朗读》讲述了一段不伦之恋并巧妙地将这段恋情与二战前后的德国紧密联系起来,对爱情和人性两大主题进行了探索该片讲述角度不同于其他纳粹大屠杀电影,创新性地从普通迫害者的角度展开,使得影片触及面更广,内涵更深此外,关于二战历史的相关问题,影片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Keys] 《生死朗读》;纳粹大屠杀;迫害者改编自脍炙人口的小说的电影通常很难受到观众的青睐,因为电影有时间限制,导演必须在一两个钟头内把小说最精彩的部分呈现出来,同时去掉导演眼中的细枝末节而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生死朗读》几乎对原作亦步亦趋,充分展现了原作的精华,可谓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在2009年奥斯卡大奖的角逐中,《生死朗读》在最后时刻上演奥斯卡史上无双大翻盘,爆冷入围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本改编及最佳摄影五项核心大奖凯特·温斯莱特也凭借其精湛的表演技压群芳,最终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大奖这部影片的魅力之一当然在于在二战背景之下男主人公迈克和女主人公汉娜之间那段刻骨铭心却又错综复杂的不伦之恋。

影片的另一个特点是,同样是以纳粹大屠杀为题材,该片描述和思考的角度与以前电影相比进行了创新一、关于纳粹对犹太人残害的描述以纳粹对犹太人屠杀为主题的电影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影片的取材角度都是对纳粹罪行的赤裸裸的揭露为此诸多影片中都设计了不少血腥镜头,目的是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心灵的冲击,而《生死朗读》摒弃了这一做法影片并未直接展现惨痛的历史场景,也没有出现任何一个镜头直接描述屠杀场景,甚至连一个纳粹成员都没有出现过故事是围绕一个目不识丁的监狱女看守而展开的《生死朗读》对纳粹恶行的描述基本上都是从侧面进行的,其中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法庭上刻意的对话对集中营进行描述在审讯中观众得知,以汉娜为代表的监狱看守被指控每个月选择十名女囚去处死,目的仅仅是为新来的女囚腾地方在押送女囚的途中,关押女囚的教堂因遭到轰炸而着火,这些看守宁愿选择让大火把300名女囚活活烧死也不愿打开大门,因为打开大门就意味着女囚们就可能会趁乱逃跑另外一处关于犹太人屠杀的镜头发生在迈克在法庭上得知汉娜是集中营看守后在决定是否帮助女主角汉娜前,迈克特意去一个废弃的集中营参观,镜头描述的是集中营里阴森的气氛、挤满的床铺以及满屋的旧鞋除此之外,影片中几乎没有别的情节对纳粹大屠杀进行描述。

不少观众和影评家认为该片在对纳粹罪行的控诉这点上做得不到位,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该片给了观众自己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其效果不一定亚于观众们早就熟悉并麻木的血腥镜头至少在影片中的男主角迈克最终没有选择去说出实情替汉娜辩解;而且在成年后尽管一直爱着汉娜,却一直没能对汉娜重新敞开心扉和怀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不能对汉娜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释怀女主人公汉娜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也与她后来通过朗读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有着密切的关系二、从普通迫害者的角度描述《生死朗读》与以前对纳粹大屠杀的控诉、描述和反思的诸多影片如《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美丽人生》等在选取描述角度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从这几部电影的主要角色身份来讲,辛德勒是与德国军队做交易的一个德国商人,他本身并不属于集中营体制的一份子《钢琴家》以及《美丽人生》则是从受害者的视角开展的而《生死朗读》则从迫害者的角度进行描述,而且选取角度不是纳粹的恶首,而是从成千上万的协助纳粹作恶的普通德国民众中选取了一员——汉娜,集中营雇佣的一名女看守,一个看似充满母性的、丰腴美丽的、没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女人汉娜是集中营这个丑陋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她虽从未亲手杀死任何一个人,但是由于她的行为却导致了众多犹太人遭受迫害甚至失去了生命,因此汉娜的形象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她代表的却是千千万万普通德国民众。

试想,没有了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法西斯何以能上台?何以能一手遮天?何以能在众人眼皮子底下进行大屠杀?因此从汉娜的角度描述纳粹罪行就使得《生死朗读》触及了更广泛社会层面,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和道德内涵当汉娜受命挑选女囚犯,把她们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去受死时,她没有怀疑过,更没有挑战过这个命令的合理性当关押数百犹太人的教堂起火,她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维持秩序和防止囚犯逃跑”,而不是开门救命在她看来,她只是在工作,谈不上犯了什么罪那么多人烧死了,她内疚吗?依据电影中汉娜的台词“在审判之前,她从来没有想过,也从来不需要想”我们可以洞悉汉娜对她所犯下罪行的冷漠汉娜如此,众多的德国民众难道也不是如此吗?《生死朗读》拷问着我们的灵魂:是什么使得她,一个普通女人(以及众多德国的普通民众),面对屠杀如此冷漠?是什么让她服从命令高于尊重人的生命?是什么使得一个在生活里能援助他人爱护他人、一个喜爱文学聆听朗诵的人变成法西斯手中好用的杀人丁具?当二战的硝烟逐渐散去,当法西斯被历史拉下宝座,当战后德国的民众大梦初醒,大呼上当,谁来告诉他们,为什么他们会被集体深度催眠?是什么让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相信自己的良知,而相信一个政党编出的神话?狂热的信仰和随波逐流的“工作”,是一句“上当受骗了”或者“当时太年轻”可以解释的吗?《生死朗读》不仅仅在拷问汉娜,更是在拷问当年曾对犹太人犯下罪行的普通德国人:你如何看待自己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如何面对受害者以及如何救赎……三、新老两代德国人对历史的看法关于德国二战的那段历史,新老两代的德国民众有着不同的看法,这点在《生死朗读》中进行了描述。

老一代德国人的态度可以分为下面几类第一类:不悔改者在影片中,这种类型的人集中体现在与汉娜同时受审的其他女看守身上在庭审现场,作为被告的5名读过书的看守表情非常放松,注意力根本就没在庭审现场,一个女看守在整理自己头发,另一个女看守甚至在织着毛衣,这是因为她们已经否认了指控,更是因为她们[来自www.lW5u.coM]对自己以前的罪行没有任何悔改之意只有当汉娜承认了指控的事项并把她们给供出来时,她们才紧张起来为了替自己减轻刑罚,五位看守串通起来集体撒谎,在法庭上把罪名都归到汉娜身上第二类:悔改并赎罪者在影片中,这类人的代表就是汉娜汉娜对自己罪行从以前的冷漠到后来通过阅读认识到罪行并最终选择结束生命来赎罪汉娜代表了广大德国大众对二战历史的态度——从二战中协助纳粹迫害犹太人到战后的认罪、反思和赎罪在影片中,汉娜在遗嘱中特意要求迈克把她一生所攒下的积蓄交给幸存的母女,算是对自己罪行的一种补偿以迈克为代表的新一代德国人生下来就注定要因为自己父辈的某些作为而背负一些历史的负担,他们无法直面自己的人民曾经对另一民族进行的种族屠杀甚至灭绝的行为对于二战历史和上一代人,他们总体上持谴责和赎罪的态度,但他们对待历史的态度也有着细微的区别:[来自wWw.LW5U.com] 第一类:清算历史者。

这类人在影片中以迈克的大学同学为代表,他们主动和纳粹彻底划清界限,提倡彻底地清算历史罪人,彻底地赎罪在第一次旁听庭审后,在被教授问及感受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认为这很激动人心,因为这是在伸张正义在另外一个课上讨论中,他声称给他一把枪,他会亲自杀死汉娜,并认为审判是在做秀,因为审判只判决了6个看守,更多的作恶者没有得到惩罚他还觉得那个时代的所有德国人都有罪,他们都应该去死当然他这种彻底清算历史的态度不一定能获得广大德国人的支持,因为作为参与罪恶的当事人,谁又能轻松地承认自己的历史呢?这点在影片中也有所表现在课堂讨论上,正当该同学慷慨陈词时,另一个男同学显然不赞同他的观点,一把抓起书包就离席了第二类:试图理解者以迈克为代表,他出于对汉娜的爱,一直试图理解汉娜的所作所为但面对汉娜的罪恶,这条理解之路却十分艰辛,正如电影中被同学反问道:“6个女人关了300个犹太人在教堂里,任她们烧死,这还有什么需要理解的?”迈克无法回答迈克参观了集中营遗址,更是无法原谅汉娜的罪行,所以他选择不去法庭上道出实情,而是决定让汉娜去接受惩罚即使在多年后再次见到汉娜时,他仍询问关于那段历史汉娜学会了什么迈克希望汉娜通过阅读学会了人性、忏悔,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忏悔。

迈克与汉娜之间的关系暗喻德国与纳粹主义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缠他们试图理解,却无法理解相比清算历史者,他们的内心更加矛盾,心灵承受着更大的折磨这点可以通过成年迈克的生活看出来:深爱汉娜却无法原谅她,他的心扉一直关闭着,从不对任何人开放,包括他的女儿四、良方:知识关于二战中民众所表现出来群体性的狂热与良知的丧失,《生死朗读》给出的答案是文学,即知识影片对汉娜的作恶的原因设置得相当巧妙——她是文盲在影片中,汉娜为了保守自己是文盲的秘密不断地变换工作她甚至放弃了西门子公司的升职,找到了做看守的工作,从而有了后面漠视他人的生命的罪恶从这个层面讲,无知是一切罪恶的起源对于二战中千千万万协助纳粹作恶的德国民众来说,他们的原因不一定是不识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被纳粹所宣言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洗脑了,脑海中原有的善恶观念被颠覆了,这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无知不仅导致人们作恶,还阻碍了人们对作恶的认识和悔悟在审判前,汉娜丝毫不认为自己作恶了,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在干一份谋生的工作而已,甚至关于其罪恶“在审判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也从来不需要想”,导致这一切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汉娜是个文盲所带来的无知知识的获取则是让罪人反省的根本原因。

在狱中服刑期间,在迈克的帮助下,汉娜开始学习识字看书因为知识,她才真正意识到她所做过的事情有着如此的罪恶,为自己的行为而悔悟当她听到爱人迈克问她,关于那段历史她是什么感受的时候,爱情梦想破灭的她带着赎罪的心态离开这个世界的,并留下自己一生的积蓄补偿给幸存者汉娜死之前脱去了鞋袜站在书上,这才是真正地对文字、书籍和知识的敬畏迈克在处理汉娜遗产时决定把它捐赠给扫盲的机构,这何尝又不是汉娜的心愿呢?五、结语电影艺术家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二战的反思在众多二战题材的电影中,《生死朗读》凭借其巧妙而独特的剧情设计将和《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美丽人生》等片一样成为经典首先在情节设计上,影片巧妙地将二战反思与爱情紧密联系到一起,男女主角之间的不伦之恋感人至深,同时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平台;其次在叙述角度上,影片开创性地从战争中的普通的迫害者展开,触及了更广大的德国大众,能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最后在对历史的反思上,男主角对女主角的态度反映的是德国的战后一代对父辈在纳粹时期的所作所为的审视,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Reference][1]陈涵,沈穷竹,罗梦.人性的救赎[J].电影文学,2009 (12).[2]潘苏悦,生死朗读:对二战题材电影的突破[J].电影文学,2009 (12).[3]陈榕.爱情无法承受之重——评电影《朗读者》对同名小说的改编[J].文景,2009( 04).[4]郑云海.《生死朗读》多义主题的解读[J].电影文学,2009(13).[作者简介]曾志宏(1979-),男,湖南耒阳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语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温宏兰(1979-),女,四J1l威远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士,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语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