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知识创造碎片化知识管理研讨论文

h****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KB
约3页
文档ID:312029680
知识创造碎片化知识管理研讨论文_第1页
1/3

知识创造碎片化知识管理研讨论文 知识创造碎片化知识管理研讨论文预读: 摘要:摘要:大数据时代,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我们面临着知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学习碎片化的侵袭,海量的信息和微小的知识碎片使得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力不从心,而知识碎片化也对传统知识管理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从碎片化知识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出发,将碎片化知识与传统型知识进行比较,试图探索SECI知识创造理论在碎片化知识管理应用上的适应性.关键词:碎片化知识;SECI模型;知识管理在碎片化时代,我们面临着两大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信息超载是指信息的获取量和接受量远远超出了个体所能处理的范围.知识碎片化是指原本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一种相互独立、互不关联、无序和分散的状态存在,它们具有微小和易于传播的特点.一、碎片化知识碎片化,英文Fragmentation,意思是原本完整的东西破裂成诸多碎片.知识碎片化,是指我们获得的知识不再完整、系统,而变得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造成知识碎片化的原因有很多,最典型的有两个方面:1.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为信息自由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互联网的产生加速了时代的进步,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流,这种新型传播方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知识获取途径,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和数量呈现几何式的增长.在没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通过书籍、电视、广播或者教师的传授来获取知识,其知识相对而言是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大部分知识经过时间的沉淀得到验证,知识与知识之间联系紧密且形成稳定的知识体系.如今,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使得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几乎同步,而这种未经加工、未经鉴别、未经深入分析的原始信息充斥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2.时间的碎片化导致学习碎片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拥有“一技之长”已经满足不了生存需要,人们必须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时间的切割已经成为必然,但显然,在有限的时间里人们对于知识的吸收也是有限的,虽然涉猎的知识范围更加广泛,却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博客、微博、、朋友圈等自媒体的出现让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知识源,人们热衷于接受和传播微小的知识点,由于缺乏辨识碎片化知识的经验,人们无法认清碎片化知识的本质,再加上其本身就具有微小、易懂、易传播的特点会让原本就忙碌的人们更加渴求获取更多的碎片化知识来增长自己的见识.二、碎片化知识与传统型知识的比较王竹立用“三只打碎的花瓶”来形容知识的碎片化,他认为传统的知识体系是由点到线按先后顺序依次排列的线性结构,而网络的存在使得所有的信息或知识点通过网状结构而联结.碎片化知识有如下特点:1.微小性.碎片化知识通常以单一知识点的形式出现,三言两语或几张图片就可表达清楚,比如140字的微博,朋友圈,视频等.2.传播快.由于碎片化知识中包含的信息较少,知识点比较单一,容易阅读和理解,能迅速引起读者的兴趣,进而分享和转发.微博、、朋友圈等自媒体的出现,也为碎片化知识提供了便捷、即时的传播渠道.3.数量多.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源者,互联网的普及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发布信息的需要,加速信息的流动和传播,导致了海量信息的出现.4.内容多样.有学者认为“碎片化”就是“多元化”,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含各类学科、各个行业的知识信息.《知乎日报》就以聚集各行业、各学科的高素质人才而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在这里每天都有人从专业角度来剖析当下流行的网络热点.5.独立性强.巨量而微小的知识点是随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在被动地接受来自各行各业的信息,从而导致这些信息彼此独立、互不关联.6.发散性.与传统知识体系由点到线按顺序排列的线性结构相比,碎片化知识显然要杂乱无序的多,就像是散落一地的玻璃碎片,你很难想象它们以前到底是只花瓶还是一个鱼缸.要想更好的利用和管理碎片化知识,找到知识碎片之间的关联是最关键的一步.三、SECI知识创造模型SECI知识创造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教授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提出的,他们认为知识创造有两个维度:认识论维度和存在论维度.在认识论维度中,知识被分为形式知识和暗默知识.形式知识是指能够用语言、图形等表达的知识,能够被储存和传播;而暗默知识是指无法用语言和图形表达、难以被形式化的知识.两类知识的相互转化形成了四种知识转换模式:共同化(socialization):暗默知识的共享.暗默知识是基于个人经验、知觉所产生的难以表达的知识,但是通常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交流习得.比如,学徒跟随面包师傅学习制作面包的过程.表出化(externalization):将难以表达的暗默知识通过比喻、类比、概念或模型的形式表述为形式知识的过程.联结化(combination):就是将各类形式知识综合为知识体系、构建知识联结的过程.内在化(internalization):通过对手册、指导语以及图表等文件的学习将形式知识转化为个人的暗默知识.四、SECI知识创造理论对碎片化知识管理的适应性SECI知识创造理论在知识管理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知识经济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知识正在向碎片化趋势发展,SECI知识创造理论对于碎片化知识的管理又有什么新的启示以及它在碎片化知识管理中的适应性如何值得我们探索.在SECI知识创造理论中,野中和竹内提出了知识创造的五个促进条件:意图、自主管理、波动与创造性混沌、冗余和必要多样性.我们将碎片化知识的特点与这五个促进条件结合对比发现:1.碎片化知识微小性、独立性和发散性的特点阻碍了明确意图的产生并且加大了自主管理的难度.2.碎片化知识传播快、数量多和内容多样的特点为知识创造过程提供了波动与创造性混沌、冗余和必要多样性的促进条件.有了这两个前提条件,我们来具体分析SECI模型在碎片化知识管理中的适应性:共同化过程:知识创造过程起始于对暗默知识的共享,人们通过分享情绪、感情和心智模式建立互信关系.移动互联网和各种社交平台提供了分享的场所,促进了共同化过程.表出化过程:人们在分享暗默知识的同时创造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形式来表达情绪和心智模式,比如表情包、网络词汇、弹幕网站等.视频、音频、图像等工具也可以帮助人们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表出化过程在碎片化时代得到极大提升.联结化过程:碎片化知识微小性、独立性和发散性的特点使得联结化过程变得非常关键.各种知识管理软件的出现为人们分类、整理和归纳形式知识提供了更多便利.但知识管理软件仅仅是处理信息的机器,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需要依靠个体丰富和深入的暗默知识才能够有效建立.内在化过程:将形式知识内化为个体的暗默知识不仅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付出,还需要从“做中学”,这个过程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和经验的获取.虽然,碎片化知识数量繁多,内容多样,但真正吸收的知识却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加大了自主管理的难度,时间的切割也阻碍了人们深入学习.而内在化过程的减弱也会影响到共同化和联结化过程,从而影响下一轮的知识创造过程.五、结语根据原创论文统计数据分析,本论文认为碎片化知识微小性、独立性和发散性的特点对个体和组织如何进行自主管理提出了挑战,时间的碎片化也阻碍了个体和组织的内在化过程,影响了暗默知识的获取,从而进一步影响共同化和联结化过程,导致了知识创造螺旋的停滞.所以,在碎片化时代,我们应该重视碎片化知识的管理,从建立明确的意图开始,学会辨识、筛选、整理有效知识,增强自主管理的能力,并通过实践和时间的积累丰富暗默知识,强化内在化过程. 参考文献:[1][日]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创造知识的企业[M].李萌,高飞,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2][日]竹内弘高,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的螺旋[M].李萌,高飞,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