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的形成和发展论文 民族音乐学的形成和发展论文预读: 摘要:一、民族音乐学形成的基础随着我国民歌被逐渐的收集起来,民族音乐学也随之产生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开端是比较音乐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较音乐学是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基础,它最早在各个民族音阶的比较中被体现出来.跟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民族音乐学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民族音乐学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我国早在五四运动之后,便由王光祈、童斐等人开始了对民族音乐的探索之路,他们整理出了许多的民族音乐元素,为我国民族音乐学今后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后,我国开始整理和研究民族音乐的理论知识,将民间的音乐与传统音乐进行比较之后,获得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表现形式的相关理论.不难看出,处在这个阶段的民族音乐学还没有一个健全的系统,依旧处在一个比较音乐学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研究得出的许多理论知识,是形成民族音乐学的基础.二、民族音乐学初见雏形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我国的民族音乐学才开始初见雏形.我国开始对民族音乐进行一些规模化的收集和整理,在收集整理之后,便开始了对这些民族音乐元素的研究.在这个阶段,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不仅仅只是对理论的界定,而是逐渐的深入民间,对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音乐进行系统完整的整理,不断推动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形成.建国之后,我国的民族音乐学开始进入一个大规模发展阶段.回顾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我国民间虽然形成了一些民族音乐研究会,但是这些研究会并不属于政府设立,而是一种群众性的组织,因此,它的活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解放之后,我国推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化方针,在这个方针的推动下,全国范围内的民族音乐收集整理工作开始进行.“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四人帮”的干扰下,我国的民族音乐学也遭遇了浩劫.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工作者遭受了文革的批判,许多地方历经多年累积的民间音乐资料被毁,使当时的民族音乐学承受了巨大的损失.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被迫中止,文革十年期间一直处在停顿状态.三、民族音乐学的初步发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民族音乐学逐渐形成并发展,随着国家的不断稳定,我国的许多建设开始逐渐开展,为民族音乐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和轻松的环境,同时,政府下发一系列政策支持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民间音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许多的民族音乐研究机构也随之产生,民族音乐的研究力量逐渐壮大,越来越多的人自愿投入到民族音乐的建设工作中去,许多高校也逐渐开设了民族音乐学相关课程和专业.在这个阶段,民族音乐学的基础开始初步形成,为今后民族音乐学成为专业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与时俱进的民族音乐学我国民族音乐的不断发展,不仅仅只是进行各个民族音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也不是单纯的对民族音乐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对于多民族音乐学有了明确的定义,民族音乐学的分支学科也逐渐增多,已经逐渐成熟起来.我国目前的民族音乐也不断的与时俱进,吸收了许多现代的音乐元素,将其融入自身,使得民族音乐的表现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逐渐融入现代社会,受到更多的喜爱和追捧.二十一世纪是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高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事物更新换代频率加快,我国的民族音乐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推陈出新,增强民族音乐的综合竞争力,让其在这个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创造出属于自身的一片天地,避免民族音乐学被时代所淘汰.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经波折,但是它依旧能够传承下来,并被现代人所接受和喜爱,这源于民族音乐自身独特的魅力和时代价值.“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民族音乐也不例外,它是一种非常贴近民间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够诠释人们的情感生活和精神世界,因此,在我国的艺术教育中,民族音乐学应当受到更多的重视并不断推广,将其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